黃理
摘 要: 高中信息技術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著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能。信息時代,它無時無刻不影響人們的生活、工作。高中信息技術的教育者怎樣樹立全新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意識?以怎樣的教學方法促進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有效改革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本文以這個角度為出發點,分析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從而繼續探究高中信息技術教育的相應策略,希望對各位同僚有幫助。
關鍵詞: 目標導向 高中信息技術課堂 教學策略
就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言,它對學生對高中信息技術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至關重要,還涉及高中信息技術在應用方面對能力的培養。所以,在高中信息技術教育中應樹立學生的目標意識,這樣才能在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內容思維方面及時發現并改正錯的,以便更好地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有效性。
一、目標導向
(一)目標導向的含義
目標導向是指在教學當中,通過正確的目標,結合實際教學手段,讓學生對其產生興趣并激發學生參與熱情,以推動實際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與傳統教學方法比較,它突出了教學目的的明確性,及時在課堂教學中按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重組就可以了。
(二)目標導向的優勢
目標向導的教學優勢主要體現在,明確了教學目的,使教育工作有序進行,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完善教學方法,可以按照預設的目標向導因材施教。
二、目前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不足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進入高中課程體系已不再是新聞,老師的教學經驗在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創新,不斷積累,教學手段從單一化向多樣化邁進。雖有一定的基礎但是也存在問題和不足:
(一)教學理念落后
高中信息技術教育理念落后,主要表現在:第一,由于高中信息技術不作為高考的內容,常常被忽略,甚至被占用,教學地位不高,學校不重視;第二,老師的主觀意識太強,忽略學生的興趣激發,課堂教學效果不佳,更談不上有效性。
(二)教學內容不全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內容不全的原因:第一,計算機技術更新速度快,高中信息技術教育教學仍跟不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速度,使得使用效率低。第二,由于一些學校的硬件條件不完善,使得一些高中的信息技術課缺少了實踐,這大大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漸漸地產生消極的情緒,使得本應是興致盎然的課堂變得死氣沉沉,更不用說課堂的有效性了。
(三)教學方法單調
受教學模式的限制及傳統教育的影響,一些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是以滿堂灌的方式教學的,方法單調,策略沒有創新設計,基本依賴于課本,極少實踐,也沒有做到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導致信息技術教學課程有效性難以保證。
(四)不科學的教學評價
經過對于當前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踐工作的調查分析,一個較明顯的問題逐漸顯現出來,就是一些老師的不科學的評價,這對當下信息技術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第一,信息技術教學的評價標準大多是從理論知識方面評價,恰恰忽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評價。第二,信息技術教學的監督標準不完善,不能夠保證計算機教學的嚴謹性。在這樣的評價體系下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性無法保證。
三、從目標導向的角度探索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策略
(一)在目標導向的條件下樹立教學理念
要想發揮目標向導在高中信息教育中的作用,必須做到以目標向導作為教學理念的基礎與前提。這就對從事高中信息技術教育的老師提出新的要求:
第一,任課教師在信息技術教育過程中,要不斷主動反思改進教學實踐,不斷地從目標向導的理論中時刻提醒自己的目的性;第二,教師不斷積極參與高中計算機技術的學習活動,使自己的理論實踐知識不斷應用到實踐中。
(二)完善高中信息技術的內容體系
高中信息技術內容體系是否健全,將直接影響信息技術教育效果,我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完善:
第一,需緊跟時代的步伐,必須保證教材中的內容是當下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提高實用性。第二,在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設計中,教學內容盡可能地結合高中生對計算機技術的學習狀況設計,這樣才能使教學有針對性。第三,在理論大于實踐的問題上,我認為應該根據教學中的實際情況,按照新課標大綱合理劃分設計,使理論和實踐充分結合。第四,在問題設置方面,盡量保持一定的拓展性和開發性。引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積極熱情地參與到實際課堂教學中,實現其操作能力的不斷提高。
總而言之,我們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不僅要考慮教學的目的性,而且要考慮當今社會的技術發展,使教學與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學以致用,在此基礎之上通過目標向導涉及興趣教學,使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不斷進步,更好地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有效性,更好地讓高中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在同學們心中生根發芽。只有將目標向導與課堂有效性結合起來,才能夠培養出高素質的優秀高端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何紅波.基于多元智力視域探討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2015-02.
[2]車廣俠,李飛燕,李曉紅.專業課程標準與職業崗位技能標準對接研究———以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4.
[3]李建明.目標導向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