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香媛
摘 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發(fā)展,微信、QQ、貼吧等自媒體在當代大學生中被廣泛運用,在手持終端的今天,大學生的思想越來越多地被自媒體制造的輿論風潮影響。自媒體也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如何將當代大學生的性格特點與自媒體技術相結合,探索出一條自媒體時代下適合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是各高校所面對的共同課題。本文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基本研究對象,結合自媒體技術特點進行探究。
關鍵詞: 自媒體 思想政治教育 影響 應對策略
一、自媒體概述
所謂自媒體,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guī)范性或非規(guī)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簡言之,即公民用以發(fā)布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所感的事件的載體。在大學生群體中的自媒體平臺不限于個人微博、個人日志、個人主頁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托管平臺是美國的Facebook和Twitter,中國的QQ空間、微博、微信百度貼吧等。大學生思想工作者要熟知這類平臺的使用方式和效果,以便更好地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二、自媒體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
大學生是自媒體的主要使用群體,學生可以在自媒體上隨時隨地發(fā)布信息并與他人互動,如今智能手機的功能在不斷革新,使用人群也在不斷擴大,這也為自媒體在學生群體中的發(fā)展提供了相對有利的客觀環(huán)境。由于傳播的即時性,并且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讓大學生可以隨時了解社會上的最新信息,滿足大學生求新求變的心理需求。那么,自媒體對當代大學生有哪些影響呢?現從正反兩當進行闡述。
1.自媒體對當代大學生的積極影響。
首先,拓寬視野,完善學生知識體系,自媒體上的“公民記者”有各自的現實身份,這使得網上信息更全面也更立體,言論覆蓋面更廣,大學生在自媒體平臺上接觸到了更多信息和了解事件的角度,從而能更全面了解社會,拓寬視野,完善知識體系。其次,提高社會參與度,增強責任意識,傳統媒體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傳播形式,而自媒體提供了一個自由的傳播平臺。大學生普遍具有較高的愛國熱情,不僅關注時事,而且積極對各種公共事件發(fā)表看法,從而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參與度和責任意識。
2.自媒體對當代大學生的消極影響。
首先,價值觀多元化沖擊,政治意識淡薄,相較于傳統媒體,自媒體的信息源有不確定性,在面對社會大事件時,自媒體偶爾反映出言論失常的現象,并且經過不斷傳播和發(fā)酵,使得報道結果和最初的信息源相差甚遠。大學生思想較為單純,會受到多元思想,多種聲音的沖擊,使得大學生在政治信念方面產生動搖。其次,網絡道德規(guī)范缺失,法律意識淡薄,自媒體信息傳播便捷,言論自由,這也讓網絡道德問題愈發(fā)嚴重。大學生自我約束能力不夠,法律意識欠缺。在網絡匿名的環(huán)境中更加缺乏法律道德的約束,使得大學生在自媒體中肆意發(fā)泄原始情緒,造成惡劣影響。
三、自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自媒體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廣泛應用和發(fā)展,深刻改變著當下思想政治教育中師生對教育資源的占有格局,沖擊著教育傳統模式下教師的話語權地位,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強烈沖擊和挑戰(zhàn),但同時,教育模式探索出一條新的路徑和教育觀念。
1.在自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現出新的特點。
首先,師生關系變得平等,且親和力強。自媒體有效降低了學生群體事件和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幾率,教師能夠更直接深入地把握學生個人動態(tài)和學生群體輿情,使學生中的不穩(wěn)定因素及時在根源得到遏制。其次,提高學習自主性,增強教育實效性,由于自媒體能掩蓋現實中的身份,因此可以使學生在處于平等的狀態(tài)下大膽表達觀點。這種個性化、多樣性和匿名性的特點使大學生能主動地參與和接受教育,就能最大限度地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最后,突破時空限制,豐富教育形式,學生之間的互動使知識不斷完善深化。在這種環(huán)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更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實際。
2.自媒體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機遇。
首先,把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解決學生日常問題,及時幫助學生排解不良情緒,解決日常問題,將學生群體中的不穩(wěn)定因素及時控制,維護校園和諧穩(wěn)定。其次,提供信息服務,關注學生成長,自媒體平臺上應該發(fā)布一些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的有益信息。最后,促進交流互動,增進師生情感,利用自媒體的各種平臺,可以克服師生之間由于時間空間的限制而帶來交流上的障礙,拉近管理者與學生的距離,實現心靈溝通和感情交流。
3.自媒體同樣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挑戰(zhàn)和難題。
首先,信源失真,輿情把握難度加大,課堂已經不是當代大學生了解社會的唯一途徑,他們更多地通過微博、微信、貼吧等了解社會事件,與傳統教育模式相比,自媒體為了迎合公眾獵奇訴求,過多地將新聞價值集中在負面消息的報道上,有的甚至歪曲事實,這種信源上的失真將直接導致學生群體中輿情的失真和放大。那么,在“全民記者”的時代,任何人都可以是信源的發(fā)出者,這無疑加大了高校對于學生群體輿情的把握難度。
其次,瀏覽量低,教育實效性不明顯,目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普遍使用微博、微信、QQ等幾乎涵蓋了所有學生,并且不斷嘗試利用網絡自媒體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形式,但是,由于部分學生對這種以自媒體形式開展的思想教育形式呈現出抵觸的心理,學生的瀏覽量并沒有達到理想水平,因此教育的實效性不強。
最后,信息的碎片化,價值觀多元沖擊,自媒體的出現對當代大學生道德意識、責任意識、價值觀念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還不穩(wěn)定,辨別是非的能力弱,更容易被煽動和利用,導致學生信仰模糊,而目前高等學校利用自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和實踐卻相當薄弱,這一矛盾直接加大了自媒體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
四、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應對策略
在自媒體時代,面對各種媒體技術產生的信息所產生的各種挑戰(zhàn),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解放思想、開拓創(chuàng)新,借助最新技術手段努力探索出適應學生的教育模式。
1.提高媒介素養(yǎng),加強教育實效性。
所謂媒介素養(yǎng),是指一種能力,是一種認識媒介產品并能正確地運用獨立的批判的眼光看待傳播媒介的內容和建設性地利用大眾傳播資源的能力。除掌握大學生心理學、教育學等基本理論知識外,還要了解一些必要的傳播學、新聞學等相關知識。結合自媒體的特點,不斷探索出一套自媒體下適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模式。提高學生網絡文明意識和能力。自媒體文化是一種自我的、個性化的文化,大學生的自我人格和自我意識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德育教育和網絡文化教育。教育學生將網絡作為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引導他們自覺進行自我監(jiān)督、自我調節(jié)和自我管理。
2.拓寬自媒體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自媒體為教育帶來挑戰(zhàn)的同時,隨之而來更多的是它所提供的平臺和機遇,在自媒體時代,教育形式呈現多樣化,更加增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首先,多媒體教學,網上網下雙向結合,課堂上,可以充分利用自媒體的優(yōu)勢,通過文字、圖片、音頻相融合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等內容變成學生樂于接受的鮮活形式,從而拓寬教育的覆蓋面。其次,鞏固教育宣傳陣地,高校應該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在該類平臺上進行必要管理和引導。通過對校園貼吧的關注準確把握學生動態(tài),用健康的思想文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最后,搭建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建立微信群,通過朋友圈互動及時了解學生當前狀態(tài),及時處理不良情緒,維護學生和校園的和諧穩(wěn)定。
3.建立專業(yè)化對隊伍,實行有效輿論監(jiān)控。
大學生輿情監(jiān)控要有主動性和前瞻性,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必須組建一支有一定媒介能力的教師隊伍。學校網絡中心要加強校園官網的正面教育和引導,并進行全網的建設和維護。學校團委部門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生網絡文明教育活動,輔導員及其他教師開設微博、微信等及時關注學生群體中的熱點問題。另外,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借鑒和開辟各種媒介陣地,建立輿情發(fā)布和引領策略設立輿情收集分析處理中心,及時針對性地點評輿情,化解負面輿情和澄清不實輿情。
自媒體的發(fā)展大大改變了大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這不僅給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很大機遇,也提出了挑戰(zhàn)。自媒體時代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廣闊平臺,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有利于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本文從自媒體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著手,展開探討自媒體技術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分別從教育平臺創(chuàng)新、教育隊伍素質提高和教育陣地鞏固等角度加深對該課題的認識和理解。充分認識并利用自媒體的優(yōu)勢,堅持用發(fā)展的思想占領高校網絡文化陣地,從而構建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
參考文獻:
[1]趙宏.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J].學術論壇,2013(5):213.
[2]李作芳.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德育教育的若干思考[J].世紀橋,2012(13):53-54.
[3]鄭敬斌,王立仁.改革開放以來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歷史回顧與思考[J].蘭州學刊,2011(6).
基金項目:本文系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5年度立項課題“網絡輿情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編號JG15DB337)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