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摘 要]由于學生在知識、技能、能力方面的發展和志趣、特長不盡相同,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教師要創設條件,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其次,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自覺地把素質教育融于教學中。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積極思考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的智慧潛能等到開發,學生的素質在主體發揮的過程中得到提高。這就是數學教學的素質觀。
[關鍵詞]初中數學;經驗;實踐;創新
把素質教育貫徹于數學教學之中,使數學教學能為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服務,是當前數學教學改革的中心議題,也是擺在我們廣大數學教師面前的一項極為迫切的任務。本文通過總結初中數學教學經驗,談了談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水平。
一、端正更新教育觀念
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確實有很多弄潮兒站到了波峰浪尖,但也有一些數學課仍在應試教育的慣性下運行,對素質教育只是形式上的“搖旗吶喊”,而行動上卻留戀應試教育“按兵不動”,缺乏戰略眼光,因而至今仍被困在無邊的題海之中。究竟如何走出題海?我們認為:堅持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更新教育觀念是根本要充分發掘教材中的知識點和典型例題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依靠數學思想指導數學思維,盡量暴露思維的全過程,展示數學方法的運用,大膽探索,會一題明一路,以少勝多,這才是走出題海誤區、真正實現教育轉軌的新途徑。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促成學生主動、全面而且個個不同的發展,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辦事、學會健體、學會創造。中學數學教學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僅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更要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使之成為具有一定創造性的人才。
二、應用數學能力的培養
數學是一種語言,是認識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運用數學的能力是未來公民應當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質之一。九年義務教育數學教學大綱明確規定:“要使學生受到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訓練”,“形成用數學的意識”。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一)重現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數學概念和數學規律大多是由實際問題抽象出來的,因而在進行數學概念和數學規律的教學中,我們不應當只是單純地向學生講授這些數學知識,而忽視對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們應當從實際事例或學生已有知識出發,逐步引導學生對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識的抽象過程,了解它們的用途和適用范圍,從而使學生形成對學數學、用數學所必須遵循的途徑的認識。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對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大有裨益。
(二)加強建模訓練,培養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
建立適當數學模型,是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前提。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是運用數學能力的關鍵一步。解應用題,特別是解綜合性較強的應用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建造一個數學模型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們可根據教學內容選編一些應用問題對學生進行建模訓練,也可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生產、科技和當前商品經濟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如利息、股票、利潤、人口等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為數學模型,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
三、注意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總稱。數學思想是對數學知識與方法形成的規律性的理性認識,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根本策略;數學方法是解決問題的手段和工具。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數學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數學。因而,數學思想方法也應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現行教材中蘊含了多種數學思想和方法,在教學時,我們應充分挖掘由數學基礎知識所反映出來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設計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反復強化、及時總結,用數學思想方法武裝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數學的主人。
四、重視課堂教學實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其實,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就是用“不變”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去解決不斷“變換”的數學命題,這既是滲透的目的,也是實現走出題海的重要環節。概念既是思維的基礎,又是思維的結果。恰當地展開其形成的過程,拉長被壓縮了的“知識鏈”,是對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進行點悟的極好素材和契機。在概念的引進過程中,應注意:1.請清概念引入的必要性;2.揭開概念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綜合概念定義的本質屬性;3.鞏固和加深概念理解,讓學生在變式和比較中活化思維。在規律(定理、公式、法則等)的揭示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灌輸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性思維能力,并引導學生通過感性的直觀背景材料或已有的知識發現規律,不要過早地給出結論,講清抽象、概括或證明的過程,充分地向學生展現自己是如何思考的,使學生領悟蘊含其中的思想方法。
五、心理素質的教育
數學具有很強的教育功能,它不僅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極其有利,而且對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堅忍不拔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特征和自尊、自強、樂觀、進取的精神也有積極的作用。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主要表現在對學習興趣的動機、良好的意志品質的培養兩個方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人的各感官處于最活躍的狀態,能夠最佳地接收教學信息;濃厚的學習興趣,能有效地誘發學習動機,促使學生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活動。在教學中,還應注意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和訓練,如注意力的培養、長期反復思考同一問題的意志、獨立思考精神的培養等,使學生形成不怕困難、堅忍不拔、刻苦鉆研、頑強拼搏的優秀品格。
總之,素質教育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而是創造適合全體學生的教育,這是素質教育的整體性,也就是說要提高全體學生的教育質量,為培養高素質人才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