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冰
摘要: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存貨形態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和一些國家對存貨的確認和計量、列報也及時作出了相關修訂,這為擴展存貨的理論研究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從我國新會計準則中對存貨確認以及計量、披露等問題出發,以美特斯邦威“庫存門”事件為依托,淺要分析存貨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并結合獐子島事件等對存貨的信息披露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存貨;期末計量;必要性;改進建議
一、引言
在社會經濟及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國際及國內各會計機構對存貨都制定了相應的準則和應用指南。 我國在觀摩國外先進經驗及研究成果的基礎上, 結合自身特點于2006年2月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及38項具體準則。 其中,《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主要從存貨的確認、計量和信息披露三個方面規范了存貨的核算。
二、美特斯邦威“庫存門”事件引發的思考
2012年美特斯邦威“庫存門”事件盡管鬧得沸沸揚揚,最終卻也不了了之,盡管美邦事件真相尚未明了,但是存貨的披露問題卻引發了作者新一輪的思考。 存貨作為企業一項重要的流動資產,其真實公允的確認、計量對于企業非常重要,它不僅影響資產負債表中存貨項目的金額,還會左右利潤表中的營業成本的金額,換言之,存貨對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都將產生重大影響。從2012年世界第一大電站設備制造商東方電氣被爆出的“高企庫存”,到2014年名噪一時的獐子島事件,如今存貨積壓、存貨管理混亂、存貨信息披露不充分的現象比比皆是。
存貨是信息使用者借以了解和掌握企業當前存貨的流轉和使用情況,并據此判斷企業的財務與經營狀況,做出合理決策的重要途徑。所以,作者認為企業存貨管理混亂,信息披露不足使得政府有關部門,如財政部門、稅務部門及有關綜合管理部門等難以準確了解、掌握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外部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以及銀行等金融機構做出信貸決策的重要依據不足;這些負面影響進而將擾亂市場正常運作,阻礙社會經濟進步、生產力進一步深化發展,給市場及其經濟相關者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
三、存貨信息充分披露必要性分析
(一)存貨信息充分披露是會計準則的要求
我國的存貨準則第二十二條明確規定企業應當在附注中披露與存貨有關的下列信息:各類存貨的期初和期末賬面價值;確定發出存貨成本所采用的方法;可變現凈值的確定依據,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方法,當期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的金額,當期轉回的存貨跌價準備的金額,以及計提和轉回的有關情況;用于擔保的存貨賬面價值。
因此,披露存貨相關信息是上市公司的義務與職責,是其財務報表必須涵括的內容,是我國會計準則明確規定的,是企業必須實施的。
(二)存貨信息充分披露有利于遏制存貨舞弊,規范企業和市場的行為
存貨作為企業一項重要的資產,是資產負債表的主要項目之一,更是運營資金的最大組成項目。存貨信息的滯后和虛假,無疑會嚴重誤導市場,給投資者造成惡劣的影響。同時,由于存貨盤點存在各自不同又難以避免的困難,審計人員監盤工作難以達到預定目標,從而給予有不良動機的企業通過虛增溢計數量或單價粉飾財務報表,存貨舞弊的機會。
通過法律規范強制要求企業充分披露存貨相關信息,同時培訓審計人員專業素質,做好內部控制制度測試及存貨監盤工作等,則成為遏制存貨舞弊、規范企業和市場行為的有效對策之一。
(三)存貨信息充分披露有助于增強投資者信心
在現代資本市場中,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來源于公司內部管理層和外部股東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及利益沖突。
作者認為信息披露充分是解決信息不對稱的有效對策,同時信息披露質量雖然并不是會計信息質量內涵的全部,但至少可以從披露水平角度反映會計信息質量。換言之,充分的、高質量的信息披露可以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使財務報表更精準地反映會計信息,進而有利于強化市場對公司管理層的約束,有助于投資者了解掌握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避免市場信息極度不對稱,增強投資者信心。
四、存貨信息披露的改進建議
通過對美特斯邦威“庫存門”事件的了解和對國內存貨準則的分析,為具體規范企業對存貨相關信息的披露行為,參考國際會計準則作者提出下面幾點建議。
(一)細化存貨信息披露要求,擴大披露范圍
1. 建立披露方式格式的統一標準
我國存貨準則僅提出企業應當披露列示存貨當期期初與期末的賬面價值與總額、存貨發出成本的計量方法等相關信息,并沒有做出硬性規定,尤其對于具體以什么樣的方式、格式披露,沒有統一標準。
作者建議,在充分借鑒國際會計準則的基礎上,我國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找到更適合的披露方式,盡快制定各類企業的行業披露標準,加以規范和指導,促使我國的存貨準則在披露方面做到向國際趨同。
2. 制定各類存貨質量標準
由于存貨難以避免同類不同質的問題,報表也難以體現企業存貨質量高低,這也正是企業中具有不良動機的管理層人員回避存貨質量披露,以次充好、虛提存貨資產、粉飾報表,誤導信息使用者的原因。
作者建議在披露存貨數量金額的同時,披露存貨質量。對于量化存貨質量的方法,作者認為一是利用研究機構的評估報告,另外一種是自行設計評估指數。前一種獲取數據的方式較為簡便,而后一種方式的取得成本較為高昂。
3. 披露各類存貨所有權
存貨所有權的判斷是審計人員在存貨監盤中經常遇到的難題,也成為各企業操控存貨的途徑。作者建議企業在存貨信息披露中應對于倉庫存貨是自有、代管還是抵押等作出說明,對于自有存貨,應提供所有權證明文件,如若是外購,提供訂單、購貨發票等;對于代管存貨,提供相應的代管協議;對于在途物資則確定其銷售或購入是否完成,以作為在途物資是否納入存貨盤點范圍的理由。
(二)完善信息披露監管法律體系,督促上市公司及時披露存貨信息
信息的滯后性也正是信息不對稱的表現,如果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及時,無異于為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行為創造了良機,從而使中小投資者利益受損。
作者建議在充分考慮我國市場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信息披露監管法律體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同時,實現違法必究,為存貨信息披露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
(三)深化存貨理論研究,推動改進存貨準則及應用指南
不論是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還是我國相關部門,均對存貨的相關準則和指南做了部分修訂和探索,使之更符合經濟發展的要求。 所以在做到國際趨同的同時,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加強對存貨理論的研究,建立適合自身的準則,才能真正規范企業、規范市場行為。
綜合本文前述,存貨作為流動資產的重要項目,其相關信息的充分披露在有助于企業存貨管理,遏制存貨舞弊等方面的重要意義無需贅述,同時,作者認為,在做到國際趨同的同時,更應關注我國市場的實際情況,清楚地認識到國內外環境的差異,在切合我國實際的基礎上,尋找更適合規范我國存貨信息披露的標準和方式,進一步完善現有的存貨準則。
參考文獻:
[1]高遠.企業管理中的會計舞弊風險及審計對策——淺析存貨舞弊[J].商,2014(12).
[2]史曉艷.企業存貨核算探析[J].商業經濟,2014(12).
[3]崔婧,周成建.身陷“庫存門”[J].中國經濟和信息化,2012(20).
[4]郝靜,張曉斌.千字公告回應8億庫存之爭美邦服飾的危險庫存[N].華夏日報,2012-10-18.
[5]稅雪,周陽.存貨計量與披露徐昂管問題的國內外對比探討[J].財會研究,2013(06).
[6]劉翠蓮.存貨期末計量及跌價準備的會計核算[J].科技信息,2012(01).
[7]楊小舟,許建斌.“獐子島”事件的綜合性分析[J].財務與會計,2015(04).
[8]王錦.1.92萬億存貨壓頂1269家公司“貨”滿為患[N].中國證券報,2012-08-24.
(作者單位:長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