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摘 要: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在全球職業教育領域頗具影響力,澳大利亞也成了我國高職院校選擇中外合作辦學伙伴的熱門國家。10幾年來,我國高職層面的中澳合作辦學項目不斷增多,但發展卻參差不齊。本文對我國高職院校中澳合作辦學項目的地區分布、專業分布、課程體系及學生就業現狀進行了統計和分析,以期對中澳合作辦學項目的改革起到引導作用。
關鍵詞:高職;中澳合作辦學;發展現狀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009-02
近年來,隨著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引進國外優質教育教學資源成為一個重要路徑,這有效而快速地推動了我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發展。尤其自2004年起,我國興起了一大批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經過10幾年的探索與發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已經頗具規模,路子越來越清晰,合作的模式越來越合理,優質資源的引入越來越有效。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在全球職業教育中頗具地位。作為全球對職業教育培訓研究投入最大的國家之一,始終貫徹“以能力為本位,教育服務行業”的職業教育發展思路,在職業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方面均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澳大利亞職業教育體系,堅持行業參與課程標準和課程體系的制定,堅決將能力目標的達成作為職業教育培訓的目標,始終對職業教育進行標準化管理,這些先進的理念以及在此過程中建立起來的資源都值得我國高職院校借鑒。
因此,從我國鼓勵中外合作辦學以來,澳大利亞就成了我國高職院校選擇合作伙伴的主要國家。10幾年來,我國高職院校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數以百計,但是發展卻參差不齊,本文將地區分布情況、專業分布情況、課程體系情況等幾個方面總結我國高職院校中澳合作辦學的現狀,以期對中澳合作辦學項全面引入目的改革起到引導作用。
一、高職院校中澳合作辦學項目地區分布現狀
通過對我國教育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公布的信息進行統計,截止2016年5月,我國共有21個省市擁有高職層次的中澳合作辦學項目,項目總數186個,具體分布如表一所示。
從該表不難看出,中澳合作辦學項目數量排名前三的均為沿海省份如:江蘇、浙江、廣東,這三個省份的高職類中澳合作辦學項目的數量占項目總數的42%。這主要由于沿海的省份在信息獲取上以及國家政策上更具有優勢。首先,沿海的省份信息通暢,能更早接觸到中外合作辦學的信息,也就更容易促成項目的成功合作。另外,在教育部進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各種嘗試時,沿海的省份更容易被選為試點的地區,因此,它們起步早,發展快。
二、高職院校中澳合作辦學項目專業分布現狀
通過對我國教育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公布的信息進行統計,截止2016年5月,我國186個高職院校中澳合作辦學項目的合作專業共有52個,這些專業涵蓋了文科、理科、工科、醫學、經濟、管理、教育、藝術等方方面面。但是,總的看來,經濟、管理以及工科中的計算機專業占了中澳合作辦學項目專業的絕大部分。統計的數據顯示,中澳合作辦學項目排名前5的專業依次分別為:國際貿易,33個;會計,29個;酒店及旅游管理,22個,計算機專業,21個;市場營銷,7個。統計數據還顯示,理工科類除計算機專業外共包含15個專業,共計31個項目,占中澳合作辦學項目專業總數的29%,項目個數占項目總數的17%。由此可見,我國高職院校中澳合作辦學項目所選擇的專業絕大多數為經濟類、管理類、IT類專業,除計算機以外的其他理工科專業雖有,但是不僅專業數量有限,而且舉辦這些專業的項目非常少。
三、中澳合作辦學課程體系現狀
通過前文的統計可以看出,我國目前在高職層面的中澳合作辦學項目數目眾多,合作專業豐富,這些項目來自不同地區的不同學校。而每個學校會根據自身的地區特點、學校特色以及專業優勢建立起有利于各自項目發展的課程體系,但總結起來大致可分為兩大類:全面引入和部分引入。
1、全面引入。是較為常見的中澳合作辦學課程模式,該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澳方為主導,全面借鑒澳方的課程體系,完全引入澳方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使用澳方評價方式和教學方法。該方式在課程目標、課程設置、課程內容上均依附于澳方課程體系。
該課程體系有利于全面了解澳大利亞職業教育體系的內容以及實施的方法。澳大利亞教師與中方教師一同建立一個純粹的澳式課堂,完全利用澳方的教學資源,采用澳方的評價方式,實行澳大利亞教師與中方教師合作教學,讓學生充分體驗澳大利亞的教育模式。這種方式具有一定的優勢。首先,全面引入只涉及到一方的課程體系,雙方就課程體系的爭議和矛盾較少,操作起來簡單便捷。再者,從合作教學中,中方教師能深入地體驗和學習澳大利亞的課堂教學方式、評價方式、質量管理方式等,有利于中方師資的培養。純澳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有了全新的體驗,有利于學生對自己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的身份得到自我認可,從而有效地激勵學生學習。
然而,這種方式也存在著較多的弊端。任何課程目標的制定都建立在本國文化和本國所推崇的價值觀的基礎上,因此,澳方的課程目標體現的是澳大利亞的文化與價值,而中澳合作辦學教育的對象是中國學生,這樣不做任何調整的全盤引入并不一定能完全適用于中國教育體制和中國文化背景下的合作辦學項目學生。澳方課程框架與課程內容是根據本國的社會需求由行業參與進行設置的,然而,對于某些行業,比如建筑行業,同一個國家不同地區的行業標準都不盡相同,中澳兩個國家的行業標準差異更是明顯。由此,澳方的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則難以完全滿足中國的需要。全面引入的方式可能造成中澳合作辦學的課程“水土不服”,培養的人才不能完全達到我國社會的要求。
2、部分引入。部分引入是另外一種被廣泛使用的課程設置模式。部分引入指的是中澳合作辦學的課程體系主要以中方課程體系為主干,外加澳方部分特色課程而形成的課程體系。
該模式保留了中方的課程體系框架,只是外加了幾門澳方的特色課程,這種結合的方式直接簡單,操作便捷。然而,該模式很難被稱之為真正意義的合作辦學課程,因為其課程體系實為中方課程體系,對澳方優質資源的引入明顯不足。澳大利亞TAFE教育的核心就是其培訓包的建立,該培訓包涵蓋其課程體系。由于課程體系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而非簡單的相加。如果僅僅選取少數幾門課在中國講授,這并未實現對其課程體系的深度吸收,也無法真正地達到引進國外優質教學資源這一根本目的。再者,這種模式不利于中方師資的培養。這種模式下的課堂教學通常是中方與澳方教師分開授課,雙方的交流和互動甚少甚至是沒有,不利于中澳雙方教師在學術方面和教學經驗方面相互學習。另外,對于學生而言,就讀中澳合作辦學項目除了多了幾門由外教講授的課程以外,與其他專業并無差異,這不利于學生對自己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身份的認同,也沒能讓學生真正地體驗到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應該帶來的全新教學方式。
四、中澳合作辦學的其他方面現狀
高職院校中澳合作辦學項目目前采用的合作模式均為“3+0”模式,即整個三年的教學活動都在中國進行,澳方只是提供教學資料及教師資源。項目的管理也主要以中方為主,澳方為輔。中方負責包括招生、學生管理、教學管理、學生就業等方面的工作,而澳方更多是參與部分教學管理。而學生就業方面,85%以上的學生只能在國內就業,能打通國外就業渠道的學校寥寥無幾。剩下的學生大多選擇在國內或者國外專升本,進一步的深造和學習。
五、結語
高職院校中澳合作辦學項目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在優質教學資源的引入方面有了許多的經驗,就目前的中澳合作辦學項目的發展現狀而言,合作辦學的地區比較偏向沿海城市,但是近年來,內陸地區的省份也擁有了越來越多的合作辦學項目。而在專業方面,主要是以經濟、管理和計算機專業為主,存在著嚴重的“偏科”,專業性強的工科專業極少。課程體系建設方面,主要是以完全引入澳方教育資源或者引入部分課程兩種方式為主,這兩種方式都無法最好地滿足我國對人才的要求,因為中澳合作辦學項目超過八成的畢業生都留在國內工作,因此我們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讓中澳合作辦學項目更符合學生發展的需要,滿足我國相關行業對人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陳冬英.澳大利亞TAFE的發展歷程及趨勢[J].廣州職業教育論壇,2012(1).
[2] 姜大源.關于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的再認識[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1).
[3] 熊靜漪.中外合作辦學課程體系設置研究[J].教學研究,2011(5)
[4] 教育部涉外監管網,http://www.jsj.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