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啟印
摘 要:沒抓住重要環節進行的反思,說句實話,時間花費了,但效果仍是原地踏步——學生的解題能力仍是差,差!采取一定有效的方法喚醒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我們廣大數學教師責無旁貸。
關鍵詞:狠抓原因;良好習慣;有效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171-01
初中數學的教學是非常繁瑣的,教師常感到已經用心了,但是通過作業和練習反饋,學生對課堂上的數學知識并沒有掌握多少,表現在解題上,就是錯誤百出,邏輯關系混亂,更不要說答案的對否,簡直是不忍目視。學生的解題能力差到如此地步,我們的很多教師是做了反思的,在教學手段上也做了一些改變。但是,沒抓住重要環節進行的反思,說句實話,時間花費了,但效果仍是原地踏步——學生的解題能力仍是差,差!初中學生,其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處在開發狀態和喚醒狀態,采取一定有效的方法喚醒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我們廣大數學教師責無旁貸。
一、狠抓解題錯誤原因分析
1、思維意識和思維能力受到限制。很多初中生因為受到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定勢思維的影響和制約,就會導致出現解題錯誤的現象.比如,小學數學問題的答案,一般只有一個確定答案,但是初中數學習題中的答案不一定只有一個。所以,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積極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通過各種典型習題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2、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數學基礎知識是學生靈活運用能力和深入解題能力的前提,與學生的解題能力有很大的關系.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把握概念的本質,正確理解基本知識內容,在掌握牢固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再對深層次的知識進行提升,展開拓寬聯想.例如,教師在講"絕對值"這一知識內容時,先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絕對值的定義,讓學生明白正數、負數、零的絕對值是什么,并知道其原因,在學生掌握這些基礎知識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更深入的學習。
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解題習慣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能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使學生受益終生。所以,教師要注重學法教學,并采取以下指導方法。
1、加強預習指導。在課堂前,教師可布置預習提綱,先讓學生自己學習課本內容,先將課本知識通讀一遍,然后細讀加深理解,把課本上的定義、概念、定理、重點詞和關鍵句等劃出來,養成邊算、邊劃、邊讀的良好習慣。通過預習指導,不僅能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加強聽課指導。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聽課指導,要求學生專心聽課,認真聽取教師所講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聽例題解法,聽重難點剖析等.在課堂上,讓學生積極發言,勤于思考,勇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和觀點。此外,學生還要做好課堂練習,聽取教師的講評后,積極動手、動腦,以積極、熱情的態度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3、加強歸納總結復習指導。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對每章節知識點的復習,養成歸納總結的良好習慣,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使所學知識更加條理化和系統化。針對各種類型的專題,教師要教會各類型習題的解題方法和規律,掌握解題技巧和步驟,對解題思路相似的習題,要進行總結歸納,以便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
三、有效解題方法探討
1、教會學生正確的思維,掌握解題基本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單一問題的解題方法,還要針對不同類型的問題掌握各種解題思路和技巧,學會如何解題.教師應強化思想方法教育,理解解題技巧的知識本源,讓學生問題內的解題規律,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掌握轉難為易的解題方法。在解決數字難點問題時,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轉難為易的解題方法,從特殊問題分散到普通問題中,將一個難點問題分為幾個小問題,然后通過這些簡單的小問題讓學生理解和思考,再講解幾個小問題間的相互關系,該問題的解題思路為"先整體化部分,部分再組成整體",這樣能有效地解決數學難題。此外,教師在解題教學中,還應讓學生掌握"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解題步驟,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聯系和反思,并及時總結,不斷提升。
3、巧妙地實現"數"與"形"的轉化。比如,一方面通過畫圖的方法,利用圖形解決抽象的數量關系;另一方面,利用直角坐標系能使學生具體、形象地理解問題,把幾何問題轉化為代數問題加以解決,這種解題方法能更好地避免出現解題錯誤,讓學生輕松地解決難題。
4、鼓勵學生進行反思,提高解題能力。學生在解題后進行反思,提出問題,既能形成師生互動的良好教學情境,又能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的精神,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例如,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出現錯誤后,就要制定一個錯題本,認真思考出現錯誤的原因,并用數學語言或自己的語言對錯題進行重新論述,促進知識的正向遷移,有利于思維的深刻性,提高解題能力。
5、采用一題多變法,深化學生的思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典型例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闊視野,加強知識橫向溝通和縱向聯系。利用變式教學,把問題的結論或假設條件作相應的變化,依據一定的梯度設計變式題。比如,學生在練習深化題、遷移題和鋪設題時,可采用變式方法,將所學知識聯成一體,串成一線,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魅力,發現數學學習的樂趣所在。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區分相似概念,避免概念混淆;提醒學生一些解題誤區,明確問題解答方向。
數學解題教學作為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對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通過教師的解題訓練和剖析,能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優化教學方案,采用科學的解題方法,讓學生養成正確的解題習慣,從而實現高效的數學教學。總之,開展初中數學解題教學,就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理清解題思路,掌握各種有效的、典型的、有規律的解題方法,培養學生思維創新能力,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教師要對學生耐心幫助和嚴格訓練,對問題進行發散、引申和開拓,讓學生及時歸納和總結,不斷反思,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