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茜
摘 要: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知識,地理課程的生活化特征尤為明顯。所以高中地理教師要有意識的構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學,應用更多生活化的地理教學策略,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實現地理學習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促進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不斷改進。本文結合高中地理教學的實踐,重點就高中地理課程的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行探討,希望對地理課程的生活化教學能夠有所借鑒。
關鍵詞:高中地理;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275-01
教師要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將教學內容深入到學生生活和他們的經歷體驗中,將學生從抽象、虛擬的課本堆中解脫出來,用生活的實例來解釋課堂,解決課堂中的問題,使學生在與現實生活的撞擊、交流中產生思想的火花,促進學生思維的覺醒,從而自發地、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那么如何突破地理教學空間,讓生活走進地理課呢?本人認為在生活化地理教學中,教師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以生活實踐為基本來源,將教學途徑方法具體化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引入實施生活化教學途徑方法,實質上就是讓本階段的學生群體在地理教學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感知地理、體味地理,并可以合理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相關問題,二者是彼此獨立又交互銜接的統一關系。所以在進行生活化教學的課堂實踐之時,教師需要側重將生活場景、社會經歷、應用技巧精妙靈活地融入到這種新型的課堂教學途徑方法之中。
例如在講解地質構造中的基本地貌這一章節時,對于背斜、向斜這兩種褶皺構造的核心巖層向兩翼的新舊推衍,就可以采用“背心老,向心新”,并進一步解釋為背斜的地層時代自核心向兩翼由老到新排列,向斜的則恰好相反,而“背心”、“向心”都是以諧音的技巧與日常生活衣物用品、物理教學基本概念建立聯系,學生群體也普遍可以直觀地進行記憶。這樣鮮活生動的比喻不僅使得學生對于有了生活化的感悟,加深了對于這一知識點的理解記憶,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進一步誘使學生觸類旁通地進行其他類似知識點的靈活記憶,可謂一舉多得。
二、地理知識運用于生活化
高中地理教學讓學生獲取關于人類生存環境的知識,了解地理知識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方面的應用,逐步形成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適應環境的能力。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利用已有地理知識去指導生活,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知識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由于缺乏某些的科學性認識,常會對相關地理學知識形成錯誤的認識和理解,因此在日常的教學實踐要及地更正經驗性錯誤,有利于加強教學效果。例如清晨人們到樹林中去,認為那里空氣清新,對身體非常有益。根據已學的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識,指出實際情況并非如人們所想象的那樣。樹木雖然能制造氧氣,但必須以光照為前提條件。在黑暗中,植物就不能制造氧氣,為了維持生命活動,還要通過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氣。這樣,經過一夜的呼吸消耗,使得樹林中氧氣含量大幅度下降,如果這時到樹林中去鍛煉,對身體是沒有好處的。因此,晨練適宜在曠野中進行,樹林中的晨練最好在太陽出來之后。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指出實際生活中常見的經驗性錯誤,學生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活品質。
三、形成地理知識,升華生活
在組織學生歸納學習各種降雨(包括地形雨、對流雨、鋒面雨、臺風雨)的成因時,為了使學生理解所有這些都是由于氣流上升凝云致雨造成的,于是就讓學生回想在家里煮開水或煮東西時,一提起煲(鍋)蓋,會有什么現象發生?學生馬上議論起來并作答:看見有蒸汽升起;看見有水滴從煲(鍋)蓋上掉下來。最后再讓學生悟出“氣流在上升過程中,就好像煮開水的水蒸汽上升遇冷凝結成水滴掉下來那樣形成降雨的”的道理。
在歸納學習四種降雨類型的特征時,讓學生思考用一些生活化的詞語來形容他們,學生對此頗感興趣,熱烈地討論起來。經過一番推敲,他們形容地形雨勇攀高峰、鋒面雨冷暖交加、對流雨青云直上、臺風雨旋轉抬升,都非常貼切。
地理課程標準要求地理教師不只是課程資源的被動使用者,而應兼作課程資源的主動開發者。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可以是配合課堂教學主陣地結合生活發掘生活上的地理知識,并加以開發和利用,生活互融,讓地理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如上案例所述讓學生聯系生活見聞、生活感想、生活經歷、生活體驗等整合地理教學資源。
四、運用多種素材,拓寬地理視野
高中地理教學材料多樣化。據相關研究得出,按學生對學習材料感知的差異性可以將其分成五種學習類型:嗅覺學習型、味覺學習型、聽覺學習型、觸覺學習型、視覺學習型,還有部分屬于混合學習型。具有不同學習型特點的學生,對同一教學媒體信息呈現的接受量存在差異。因此,地理教學材料呈現的形式應該多樣化,以滿足不同需求的學習特點,并維持學生較高的學習興趣。因此,可以運用多種形式的素材,創建多樣化的地理課堂,滿足學習需求,拓寬地理視野。
課堂運用實例:地理課前演講——自我收集素材,講解知識原理(包括旅游、宇宙等);報紙、書籍閱讀分享交流(包括《中國國家地理》、《華夏地理》、旅游周刊等);網站媒體,鼓勵學生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后天》、BBC紀錄片及相關網站);新聞、熱點問題分析等。
總之,高中地理教學中,不能單純從書本到書本,從理論到理論地進行教學活動,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學習。當地理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時,地理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興趣。因此,地理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從生活中尋找學生感興趣的學習素材,讓學生切實體會到地理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周代許.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探討[J].地理教學,2012,(12)
[2] 周代許.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探討[J].地理教學,2012(12)
[3] 白 璐.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模式探討[J].中學教學參考
[4] 楊 亭.淺談地理課堂教學的生活化[J].科技創新導報, 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