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勝男
摘 要:為提升農村學生綜合素養,縮短與城市之間的距離,提高農村小學英語教學質量成為了重大課題。本文從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實際出發,提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解決的對策,為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做出些許貢獻。
關鍵詞:農村小學(村小);英語;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345-02
我從事英語教育教學工作已有六年,但任職村小英語教師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雖然時間不長,但感觸頗深:為什么城鄉學生之間有如此的差異,我們又該如何提高農村孩子的英語成績?首先根據我在教學中的親身體驗,說說現階段農村小學英語教學所面臨的困境。
1、對英語重視程度不夠。在農村,家長知識水平普遍偏低,對英語更是知之甚少。相比城市,農村不重視英語成績,家長和學生都認為只要數學、語文學好即可。例如:在英語課上,有的學生偷做語數作業,覺得英語不是主科。期末考試后,校門口擠滿了問成績的家長,絕大多數都是詢問語文和數學成績,詢問英語成績的寥寥無幾。
2、英語師資的匱乏。師資力量缺乏可以說是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一大軟肋。缺少專業教師、教師工作量過重。比如,一名英語教師要擔任多個班和跨幾個年級的教學,甚至兼教其他科目,每周上課20課時,這樣一來花在英語教材鉆研、教學設計、學生輔導等方面的時間和精力就大大減少了。“術業有專攻”,教師所教科目過于繁雜不利于教學效果。
3、英語配套設施跟不上。農村小學英語從軟件上得不到很好的滿足,間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再者,從學校的硬件設施考慮,英語教學設備、設施、圖書、音像、教具不到位,教師上課僅靠一張嘴、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很難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面對村小英語教學的這些困境,我們不可盲目地效仿他人,而應立足現實,放眼未來,盡可能設計出符合本地實際的教學方法,走具有自己特色的小學英語教學之路。下面把我在實際教學中總結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一、創設英語教學情景,創造愉悅的學習氛圍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農村孩子接觸英語方面的內容很少,他們學習英語的時間大多是在學校,所以教師應充分利用一切時間和機會為學生創造一個交際訓練環境。在課堂上,我經常利用“創設語言情景”的方法,讓學生用所學的句型與同伴對話并表演出來。比如在學習“fruit”一課中,讓學生帶來各種水果,把教室布置成一個水果店,讓學生置身于水果店中,不但給學生提供了說的素材,也大大增添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再比如,在實際教學中我利用村小班型小這一特點,改變課堂模式。如:在四年級下冊Unit9動詞學習中,我把此節課變為體育課,在操場上帶大家邊做動作邊學習單詞及句型,這種多變的上課模式,深受學生的喜愛,在提高學生積極性的同時也增強了課堂效果。
二、教學手段形式多樣,激發學習興趣
1、聽英文歌曲和編制順口溜,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興趣。課前利用3—5分鐘,讓學生唱英文歌曲、小說唱等進行熱身,使學生能夠快速進入英語學習狀態,同時也激活了課堂氣氛。例如:三年級上冊Unit 5中的歌曲“Body song”就可以讓學生邊唱邊指出身上的各個部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編制順口溜也是一個不錯的熱身環節,如:在學習人稱代詞時,可以讓學生拍手說:我是I、 你是you、 he she it 他她它、我們是we、你們是you、他們叫做they。有節奏的順口溜更易于幫助低年級學生記憶。
2、引入激勵機制,鼓勵學生積極進取,激發學習興趣。抓住村小班級人數不多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的榮譽感,開展小組競賽。我會把學生分成AB組,當哪一組同學表現的好就可以為自己組加分,在比賽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進步,這樣才能讓每位同學都真正參與進來,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并且當某個學生有出色的表現的時候,同組的其他同學就可以豎起大拇指朝向他說:“Good, good, you are good.”或“Hei, hei, wonderful.”把評價的主動權教給學生,會產生異想不到的效果。
三、以學生為主體,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中我發現多半數學生會用漢子或漢語拼音標注英文單詞和句子,對于這一現象我非常震驚。發現此現象之后,我嚴加制止,反復糾正發音,但效果并不理想。這一現象讓我深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識更重要。
1、培養良好聽的習慣。只有聽得清,聽得懂,才能說得準,說得好。三年級是英語教學起步階段,是訓練學生靜心聽的開始。教學中,我會結合用肢體語言和簡單易懂的課堂用語,如:OK?Understand?One two go等幫助學生進入英語課堂。剛開始有些困難,要在每句英語之后加以解釋,但在潛移默化地訓練中就可慢慢減少漢語解釋。
2、培養朗讀的習慣。朗讀是培養“四會”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為了培養學生的朗讀習慣,除了課堂上朗讀訓練,我還讓學生利用早讀及課間時間對不熟或不會的詞句進行復習。此外,培養學生聽錄音跟讀的良好習慣也是必備課少的。小學生模仿力強,如果能堅持跟錄音朗讀,并自覺地將自己的讀音與標準規范的音調進行對比,糾正自己音調上的錯誤,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培養書寫規范整潔的習慣。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首先教師要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教師的書寫對學生而言是一塊樣板,教師的示范性書寫不僅要體現在新授課的板書之中,同時要體現在一切展現給學生的材料之中。例如,教師在板書時,一定不能連筆,對于剛開始學習書寫的三年級學生,要在黑板上畫出規范的四線格。另外,對于那些寫得漂亮的學生書面作業,就把它展示出來,盡可能多地展示每一位學生的作業,讓他們都能體驗成功,也帶動其他孩子加入養成良好書寫習慣的行列中來。
結論:總之,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不會自然生成的,而是經有意識培養形成的。村小學生學習英語,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形式。所以,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的養成主要是教師。教師必須十分重視從興趣出發,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注意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有計劃地、有步驟、嚴格地訓練并靈活引導學生。另外,教師還應注意言傳身教。要求學生課外用英文相互問好,教師就要模范執行等等。如此的潛移默化,長期堅持,才有望使學生們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今后進一步學好英語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唐曉杰 《課堂教學與學習成效評價》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2] 金旦海 《我的第一本英語教師課堂用語手冊》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3]徐國平 《小學英語課堂游戲100例》 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