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艷
摘 要:小學美術教學實踐過程中同樣可以巧妙且靈活地進行素質道德教育的滲透。結合教學實踐對其進行了簡單的分析與探索。
關鍵詞:小學美術;愛國主義;價值觀教育
德育是指教育者通過有效的手段對受教者進行思想、道德滲透的一種教育形式。那么,如何才能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巧妙實施德育的滲透呢?
一、在美術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永恒主題之一,小學美術教育工作者在實施德育滲透的過程中應當巧妙利用美術教材中的豐富素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的教育及熏陶。
例如,在學習一年級下冊《有趣的漢字》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提前進行一些中國漢字相關資料的搜集(圖片、文字、影像資料等),并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嘗試討論中國漢字中所蘊含的美感,相信這樣既能豐富學生的專業美術知識體系,同時更有利于促使他們深刻感受到偉大祖先所創造出的漢字這一璀璨文化。在此基礎上,他們內心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如此,愛國主義教育自然也就落到了實處。
二、在美術教學中進行價值觀教育
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尚未成熟,極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正因為如此,小學美術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有意識地給學生輸送一些正能量,即通過美術教學活動中所蘊含的豐富德育資源,對其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巧妙滲透。
例如,在學習二年級上冊《有趣的瓶蓋》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將生活中常見的廢棄瓶蓋經過大膽想象之后制作成栩栩如生的美術手工制品,這樣既大大鍛煉了學生的手工操作能力與美術創造力,更使他們深刻認識到: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只有保持對生活的熱愛之心,才能在生活中隨時發現美、創造美;世界上并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位置的資源,現實生活中應當積極樹立正確的環保意識,并養成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很顯然,這些都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總之,美術教學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對教材進行妥善處置、巧妙利用,有意識、有目的地實施素質道德教育,這將有利于學生美術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學生精神文明素質的提升,更有利于學生德與智的平衡、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孫靜波.德育為首、潤無聲勝:關于小學美術課堂中滲透德育探究[J].學生之友,2012(06).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