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羊華
【摘要】隨著初中英語教學形式的不斷深化,導學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通過展開基礎英語教學,使得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斷提高,逐漸養成英語學習能力。本文將以牛津版初中英語教材的部分內容為例,闡述“導學案”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導學案 初中英語 運用
導學案是一種學生使用的引導性學習材料,教師利用它激發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的意識,在逐步的引導學習中讓學生主動發現知識的重難點。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導學案重在幫助學生梳理英語知識的架構,使學生的英語思維形成一個整體,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在初中英語教學模式的不斷改革后,導學案的使用越來越廣泛,教師和學生都很認可這種新穎的教學模式,這就說明導學案的出現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有益的。
一、改變課堂模式,變被動為主動
導學案的使用最大的特點就是將原本的被動式教學轉變為主動式的體驗式教學,例如在牛津版七年級英語教材Unit One 中,主要的知識點即為讓學生掌握類似于以下幾個與人交流打招呼的語句: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Hobo.
Im Amy.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Good night.
Welcome to Beijing Sunshine secondary School.
那么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僅僅讓學生對這幾句話死記硬背是不可能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導學案的引導,教師可以在導學案中設置1.基礎詞匯掌握;2.句式理解與變換;3.場景應用三個部分。首先讓學生掌握知識點里的基本單詞,包括單詞的變形使用等等,可以在第一部分結束的時候設置幾道簡單的單詞填空,讓學生區分系動詞is am are的區別,使學生在上課之前就對本節課所要掌握的知識點有一定的了解;其次,對于準備教授給學生學習的句式,教師要在導學案中掌握好學習深度,可以有適當變形,但不能脫離教材大綱;最后,關于場景應用這一部分,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當中去,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所學的對話語句編排一個小場景,在課堂的剩余時間進行展示,盡可能的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
二、開放思維,主動思考
導學案的設計不是要學生在上課之前就將要學的知識全部搞懂弄明白,而是讓學生在上課之前對要學的東西有一個印象,讓他們的思維提前進入上課狀態。那么,導學案的引導部分就顯得尤為重要。以牛津版八年級上冊英語教材中Unit One 關于球類運動的學習為例,導學案中如果不能對所要掌握的單詞做深入挖掘,那絕對達不到導學案用來啟發引導的目的,可以在導學案中設置單詞延伸模塊,讓學生在上課時主動的對這一單詞進行延伸,還可以讓會這門運動的同學進行簡單的演示;或者在導學案中設置一些題目,讓學生查資料了解常見體育項目的起源,發展等,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組分配一個運動項目,在課堂上分別進行介紹,這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更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這樣看來,導學案的使用不單單能讓學生多學幾個單詞的問題,最主要的是讓學生主動的去沿著主線深入挖掘,觸類旁通,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一個成塊的知識體系,這是導學案在初中英語課堂上設立的最根本的目的。
三、因材施教,層次分明
導學案的另一大特點是可以讓教師因材施教,通過在導學案中設置不同難易程度的引導題目,可以使得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在導學案中有所收獲。例如在牛津版九年級下冊英語時態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導學案的設計就要注意對于知識的總結,時態的學習貫穿初中三年的英語學習課程,程度也是由淺入深,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知識點在學生腦海中已經不會像當初學習時那么清晰,這個時候教師導學案的制作就要由淺入深,要注重對于以前學過的基礎知識的總結,讓學生主動的去回憶復習學過的知識,接著對要學習的新的時態語法進行闡述,要注意進行前后對比,讓學生發現前后知識點的不同,在差別中找規律,那么教師可以利用表格的形式讓知識點的總結看起來更明了清晰,如下圖所示:
這是總結過后的時態表格,教師可以根據授課情況適當的進行修改,或者是讓學生自己去總結,自己來填這個表格。在習題的設置方面,一部分習題要作為針對練習,這也是基礎練習,為英語學習底子較薄弱的學生準備的,另一部分為提升練習,建議將多個時態進行結合考察,設置一或兩個重難點,這是為英語學習較好的學生準備的,通過設置不同等級的習題,讓學生既能熟練的掌握基礎知識,又能進行提高訓練。
總的來說,初中英語教學中導學案的使用是教學改革過程中的一大壯舉,它是更適應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授方法的一種教學模式,對學生和教師來說都是極其有利的。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進步,導學案這種教學模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不斷嘗試和完善,更好的健全導學案的體系架構。
參考文獻:
[1]吳紅梅.新課改下初中英語“導學稿”教學初探[J].中學教學參考,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