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達榮
摘 要:學生是教師教育的對象,更是教學效果的體現者,是學習的主體。如何體現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就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少一些“扶”,多一些“放”,多一些信任,這樣才能多一些收獲。
關鍵詞:信任;鼓勵;引導;時間與空間;喜悅
一、充分信任學生,相信他們能行
信任是寶貴的火種,它可以點亮每個人心里的那盞燈。對于學生,教師對他們的信任是極其重要的。也許就因為教師的信任,他才會努力去做哪怕他本來不想做也做不到的事。在教學中,我充分信任每一個學生,特別是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學困生,使他們感受到我對他們充滿了信任,充滿了希望,使他們的心燈被點燃,從而為明天的進步打下基礎。
二、充分鼓勵學生,鼓勵他們去嘗試
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可見,激勵在教師角色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對學生的鼓勵,會使他們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肯定,對他們的贊賞,會促使學生勇敢地面對困難。也許最終解決不了困難,但是他們大膽嘗試的過程不正是我們所希望的嗎?
三、適當給予正確引導
2011年秋季,我接任了一個新的班級,其中有一位非常令人頭疼的學生,名叫黃鴻。他是一位男生,學習成績特差,而且經常打、罵同學,當我在安排學生的座位時,別的同學都不愿意與他同桌。好說歹說,只好把我侄兒安排與他同桌。由于所有的同學不愛跟他玩,不愛與他一起學習。他因此養成了孤僻、記恨的心理。但是和學生不一樣,我愉快地接受了他,并組織全班同學幫助他改掉身上的壞習慣,鼓勵他與其他同學一起進步。但沒過幾天,學生就來告狀了,黃鴻上課時又打人了,老師你看,黃鴻把我的臉又抓了一道口子,學生的七嘴八舌讓我陷入沉思,該如何轉變他呢?能轉變嗎?
一天,我把黃鴻請到辦公室來,并讓他坐下。微笑著對他說:“你知道嗎?同學們不愿意和你交朋友,是什么原因呢?我知道你是勇敢的孩子,但同時也是一個有勇無謀的孩子,你如果改掉不足,老師和同學都愿意幫你,好嗎?”他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
在此后幾天的學習中,我很留意他,以前,他是人見人怕的孩子,成績自然差。我及時給他補缺補漏,時常關注他,慢慢地,他進步了,對學習也充滿了信心。我的努力耕耘有了收獲。對我來說,他只是我上百學生中的一個,但對于他的父母,就是百分之百啊!我突然想起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話:“這類學生表面上好像是對一切無所謂,但內心深處都是非常痛苦的,因為他們對自己并沒有完全喪失信心,他們急切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所以,我經常對自己說,對任何學生都不要輕言放棄,把他們看成自己的孩子吧,你的工作會更有成效一些!
四、給予充分的時間與空間,給他們自由
學生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各有各的情感,各有各的思維。要想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就必須創造條件讓每一個學生都經歷動腦、動口、動手參與教學的過程。而這就必須給學生以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給他們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自主創新的機會,這樣創造之火才可能燃燒起來。
基于此,我在日常教學中盡可能讓學生自己作出選擇,具體做法是:1.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內容。我常對學生說:“你最想弄清楚什么,自己先探究一下”“找出你欣賞的段落,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把你認為最精彩的語段找出來,放聲讀一讀”等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愿望去體悟課文,去尋找學習語文的“感覺”。2.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方式。在明確學習目標的前提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開學習——或吟或讀,或書或畫,或思或悟,或表演或交流……3.讓學生自己選擇合作伙伴。打破以往單一的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模式,讓學生離開座位,與自己的好朋友進行合作、展開討論。這樣,學習小組內的學生大多興趣相投、感情融洽,討論起來無拘無束。4.讓學生自己選擇作業。在作業內容、作業量、作業形式上不作統一要求,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在羅列的作業中選取一種或幾種自己所喜歡而且有能力完成的作業。實踐證明,這種看似平平淡淡、波瀾不驚的教學,其實正是當前學生個性化學習所必需的。
五、共同品嘗豐收的喜悅
新課程告訴我們:要重視隱性目標、長遠目標,也就是要重視過程的評價賞識。在評價賞識中,既要考慮到個體,又要考慮到群體,既要考慮到情感態度,又要估計能力成果。學生個體不同,所達到的目標層次也不盡相同。所以,對于不同的學生個體,評價他們的標準也不能在一條線上。教師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點滴進步,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總而言之,教師對學生多一些信任,讓每一位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認可,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鼓勵,那么收獲的季節無時不在。
編輯 孫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