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華軍 劉一鳴
摘 要 隨著現代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國內建筑市場競爭激烈,建筑施工企業為適應市場、立足市場、占領一席之地,不得不向建設方承諾各種條件,由此墊資施工逐漸成為施工企業承攬項目的一個先決條件。很多建設方提出建筑施工企業為項目施工進行墊資的需求,這使得建設方的資金成本逐漸降低,進一步緩解了項目施工建設資金壓力,但其實質就是把建設期間的資金成本逐漸轉移到施工企業之上。因此,施工企業需要對墊資項目作出科學有效的分析和判斷,同時采用財務管理方面的預測作為決策的輔助手段,并經綜合全面地考慮施工前期、施工過程中墊資可能會對工程成本造成的影響,更加科學準確地計算出建筑施工項目的實際盈利狀況,促進施工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建筑施工企業;墊資項目;風險分析;應對策略
一、施工企業墊資類型以及現狀分析
墊資施工是指承包人通過利用自有資金為發包人墊資開展工程項目建設,直至工程施工至約定條件或全部工程施工完畢后,再由發包人按照約定支付工程價款的施工承包方式。建筑施工企業墊資類型包括以下主要的幾種。
(一)按照明確約定來進行墊資施工
這種約定包括對墊資數額、墊資施工形象進度加以約定,其中前者就是施工企業打入發包人的賬戶中,并由發包人加以使用。[1]資金可全部使用在項目施工中,也存在不全部運用在工程項目施工中的現象,但是,并非沒有保證金;后者則是對墊資到多少元、多少層、墊資主體等。這兩種不同性質的墊資施工一般達不到約定的墊資數額、形象進度時不會對工程量進行結算,也不進行付款。但是,需要明確的是一旦墊資達到約定條件之后就需要進行付款和結算。但是,“墊資”表示在約定條件之內對工程量進行結算,但是不付款,直到工程項目完工之后再進行結算,之后所進行的工程量則需要結合約定的階段方式以及結算時間來付款。
(二)無法約定的墊資施工
這種墊資施工和建筑產品的交易、特點以及結算習慣相關,一般不將其認為是墊資施工,但是,這和墊資施工不存在差異。首先發承包雙方要能夠結合月結算工程量來進行,經過監理單位以及發包人進行審核之后在下月規定的時間對結算價款進行支付;還有則是發承包雙方要能夠結合實際的工程進度,例如到三層結頂以及主體結頂等各種結算工程量,經過監理單位以及發表人單位加以審核之后對價款和部分進行支付。
(三)發包人原因誘發的墊資施工
首先為在約定時間或者進度內發包人沒有對工程量進行審核以及結算,針對已經完成的工程量形成墊資,沒有完成的工程若需要繼續進行施工則需要形成全新的墊資,沒有完成的工程若需要接受繼續施工則會出現全新的墊資。[2]
其次發包人沒有按照約定的時間以及比例要求來對工程款形成的階段性墊資施工加以支付;為發包人使用雙方約定的墊資額或者保證金當成工程款項支付給承包人,形成相應的墊資施工。
最后為發包人沒有按時對階段性驗收、沒有按時進行專項驗收、不按時實施竣工驗收。發包人負責提供的材料以及設備無法按時進場,發包人無法及時提供設計變更、工程變更等,從而讓工程出現脫期現象,施工企業難以按照計劃來進行施工。
二、墊資施工利與弊的分析
(一)利于項目承接、暫時性擴張企業規模
在建筑市場供求不平衡的當今社會,墊資逐漸成為施工企業承攬項目的一個先決條件,建筑施工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想獲得更大的優勢,就要能夠發揮自我優勢,通過企業墊資就能夠吸引更多的建設方選擇施工企業,讓企業發展規模得到擴張。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施工競爭呈現出白熱化狀態,只有通過對各種有利因素的使用才能夠擴大市場占有率,產生更大的經濟以及社會效益。
(二)引起一些不利的社會問題
如今,建筑市場中存在大量的墊資行為,且愈演愈烈,特別是房地產開發項目幾乎都存在墊資行為,而且房地產行業也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由此帶來負面的社會問題也日益增多,工程墊資數額上千萬甚至墊資到工程主體完工的比比皆是,一旦建設方的資金鏈出現斷裂,建設方無法支付工程款時,引發了施工企業為轉嫁前期資金投入壓力而發生的賒欠材料款、拖欠農民工工資等一系列社會討薪事件的發生,導致社會穩定性以及和諧性受到嚴重影響。
(三)增加經營風險及法律風險
施工企業承攬墊資項目的資金除一部分是自有資金外,大部分資金從外部融資,而外部融資受國家金融政策的影響較大,一方面加大了施工企業的成本;另一方面國家金融政策的變化,導致融資金額的變化或無法融資造成履約困難的情況。 另外,無論是建設方經營情況良好有能力支付工程款還是經營不善無力履約付款的情況下,也會找種種理由延遲支付或拒不支付工程款,最后施工企業訴至法院。施工方即使勝訴,但是建設方遲遲不執行法院判決,或者由于未能夠提前做好財產保全工作,最后都可能導致施工方利益得不到保障。
三、墊資施工的應對策略
(一)做好合同前期管理工作及項目測算
建立健全合同評審制度。這不是僅停留在走過場的層面,要確實把好簽約質量關,做好合約條款的評審工作。對合約條款作綜合評審,以防止人人跑經營、個個都簽約,從而保證簽約質量,預防給企業帶來更大的風險。合約條款綜合評審工作要由合同評審委員會針對合同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修改意見,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采用財務管理的一些預測作為決策的輔助手段,以決定墊資合同能否簽約。以某公司A墊資項目為例:合同約定墊資工程為三棟樓主體框架結構封頂(地下室為每棟主體相應部分)。經測算,三棟樓至主體封頂工程造價為5441.96萬,項目成本約為4823.61萬(已考慮運行項目所需的融資成本),毛利率為10.68%,減去項目需繳納各項稅費197.54萬(5441.96*3.63%),墊資部分工程利潤為420.81萬,利潤率7.27%。該項目能否簽約,可從下文的分析來判斷。
(1)鑒于投資項目的實際情況,項目回收期時間跨度較長,使用內含報酬率即內部收益率測算,假設施工方與建設方均能按合同履約,項目現金流入(稅后)按合同規定時間流入,項目現金支出按支撐項目運行的必要支出流出,具體如下表3-1正常付款下項目現金流表所示(現金的流入流出均在月末)。假設項目資金全部來源于總公司資金支持,資金成本率為15%。
使用內插法逐步測試,計算出該項目的內含報酬率為20.42%,大于資金成本率15%,如建設方能按合同時間履約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承接該項目。
(2)基于目前建筑業市場不樂觀的行情之下,可能發生的建設方的資金未能及時跟上、延遲履約的情形,同樣的我們也可以用內含報酬率進行測試,除80%進度款(2x16月1月及2x16年2月來款)外其他付款均能按時履行的前提下,以內含報酬率等于資金成本率15%的情況下,推算項目80%的進度款需最遲付款時間,得出第一筆進度款最晚回款時間應為2x16年5月,如超過該回款日期則內含報酬率小于資金成本率,則不應簽約。測算表如下表3-2延遲付款下項目現金流表所示:
(二)做好建設單位資信狀況及履約能力的調查及評估工作
通過資信調查,企業能夠及時、系統、客觀地了解和掌握目標企業的資信狀況,在選擇合作伙伴、處理糾紛等決策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如何選擇履約能力強、可信任程度高的企業,只有廣泛而深入地開展企業資信評估,在調查工作中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我們自身的理論和方法才能得到不斷充實、完善和提高,而不是僅聽對方吹噓自己的實力。嚴格的資信調查包括了解開發項目的真實性和建設單位的注冊情況(注冊資金的額度是對外承擔責任能力的基礎)、項目資金的來源以及到位情況、既往經營業績、履約能力、完稅情況、可提供的擔保以及社會信譽等各方面情況的調查;實地察看;通過詢問對方單位內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員獲取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以及獲知管理層的經營理念等。
(三)做好項目資金管理工作
在項目層面,必須嚴格執行請、撥款制度,一定程度上保證資金專款專用,項目經理不得擅自變更項目預算、挪用和坐支項目資金,做到每一筆債權債務清晰明了,每一筆付款有合同可依。在公司層面,按照事前審核、事中監控、事后檢查的原則,做好項目資金的跟蹤檢查工作,定期和不定期的開展項目資金專項檢查,全程跟蹤檢查各項目資金的撥付和使用情況,及時發現資金管理方面的問題及時上報,杜絕甲方代付等問題的出現。嚴格分包(勞務)商和材料商應付款項的審查與支付,監控現金流向。
(四)做好工程款中間結算工作和竣工驗收工作
深化中間結算,不放松竣工結算,向工程結算要效益,會干活還要會結賬。建筑產品的結算周期很長,造價的爭議常導致拖欠款債權不落實,使施工企業訴訟無據。加強工程進度款的中間結算就顯得尤為重要。強調工程進度款的中間結算,并不意味著可以放松竣工結算。竣工工程的拖欠款其風險性是很大的,必須在竣工后按照合同約定及時辦理竣工結算。作為施工企業,首先要收集并整理好原始憑據,抓緊建設方實物供料的結算和已付工程款的核對,為竣工結算創造條件;竣工拖欠一旦發生,清理催討要落實責任制,并輔以對責任人考核的獎罰激勵措施。
四、總結
建筑市場墊資行為較為常見,施工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發展中獲得更大的經濟以及社會效益,就要考慮墊資方式正常水平、非協商合理進行、是否屬于強迫要求等因素來判斷是否需要進行墊資。[3]其中需要考慮到的是企業的自身權益、資金風險,是否可以對承包工程風險加以規避,從而對實際收益加以墊資。墊資施工誘發的資金風險相對較大。在現實社會中,發包方給承包方提供工程欠付款擔保的相對較小、義務和權利的不對等難以成就公平的合同。[4]企業需要強化對墊資施工合同進行審核以及風險方法,保護其權益不受到影響。
參考文獻:
[1]梁晉.墊資承包工程的表現形式及其法律性質[J].中國招標,2015, 38:38.
[2]夏春艷.施工企業籌資成本與工程造價的關系[J].建筑管理現代化,2009,03:255-257.
[3]徐丹,郝川.建筑業營改增下BT類墊資項目納稅籌劃[J].經營管理者,2016,03:17-18.
[4]侯喜冬.運用投資理念測算墊資項目盈虧[J].國際商務財會,2014, 11: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