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春馨
最近流行這樣一個詞:不忘初心。借此風潮,我也想在這里提醒我自己及我的同事們不忘初心——教書育人。
當我們在準備各種資料迎接上級檢查,甚至違背職業道德提醒孩子“表演”給他們看的時候,請不忘初心,教書育人;當我們在各種政治學習中埋頭苦抄的時候,請不忘初心,教書育人;當我們高喊各種理論口號、教育方針,并只說而不做的時候,請不忘初心,教書育人;當我們利用各種現代化技術改革原始課堂的時候,請不忘初心,教書育人;當我們因各種壓力“職業倦怠”時,請保持理智,不忘初心,教書育人!
不忘初心 教書育人——教師要有仁愛之心
人之初,性本善。
肖遠騎老師說過:我們要奉獻給學生一顆善良的心,要告訴孩子們:你們可以在學業上平平,但你必須做一個善良的人,你必須有一顆善良的心。······以一顆真誠而善良的心去面對這世界上的一切。而要做到這些,我們為人師者又該如何去身體力行?孩子們是善良的,他們一直放縱著老師的安排,沒有質疑,沒有反抗,哪怕他不想被這樣安排。我們學校班額較大,學生人數多,有些老師需要上一堂精品課的時候,會選擇部分學生參與上課,剩下的所謂中等生或差生就會讓他們自行活動,在操場上玩或在教室里自習。這對于那些在教室里被忽略的孩子公平嗎?你為了獲得一堂精品課而放棄十幾個孩子這次學習的機會,你有仁愛之心嗎?你是自私的。在這浮躁的社會,我們的教育也變得功利,關注于顯而易見的成績,而忽視了對孩子心靈深處的關愛。《窗邊的小豆豆》里,巴學園的小林校長接納了人人都嫌棄的“怪怪”小豆豆,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學園里親切、隨和的教學方式使這里的孩子們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我們就應該以這樣的仁愛之心來教書育人。
不忘初心 教書育人——教師要有道德情操
道德當身,不以物惑。
我很喜歡喜歡習總書記在北京師范大學與師生座談時講做“四有”教師時說過的一句話:好老師應該取法乎上、見賢思齊,不斷提高道德修養,提升人格品質,并把正確的道德觀傳授給學生。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教育的悲劇是造就了學識淵博的怪物。是呀,上級領導今天來一批,明天來一批,來來往往,到校后查看更多的是資料的完善程度,關注學校的顯而易見的文化建設。我們一邊教育孩子光明磊落的做人,一邊又教育孩子如何裝給來看自己的那些人們看。比如現在五花八門的課間操開始泛濫。課間操是為了讓身體各部分得到充分舒展,防止形成不良體姿,有利于學生的健康發育。現在有的學校圖個新穎,做成了手語操,或者聽音樂做幾個簡單的動作等等。一年級到六年級統一做幸福拍手操,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學生拍兩下手)。達到鍛煉了嗎?符合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體能目標嗎?請問做給誰看的?難道要讓學生適應學校?都說把課堂還給學生,那是不是應該先把學校還給他們呢?在《夏山學校》里,讓學校適應學生,而不是學生適應學校。要求老師適應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適應老師。我看見過六年級的孩子在做操時的勉強,我聽見過五年級孩子口中某老師的做作,我擔憂著新生在慢慢地被這些表演侵蝕著,失去了自己心中描繪的那份美好。他們假裝熱情,假裝乖巧,這真的很嚇人,很嚇人。等到很多年后,孩子長大了,長成這樣的成人。想到這里,老師們有沒有愧疚感。何時我們的工作作風變成了迎合領導的需求,輪到要在面子工程上去爭取的地步了?我是不是應該專注我的教學方法是否正確?我的所授知識是否跟上時代的進步?我是否關注了我的學生?我下班后是否應該多閱讀、多思考······答案是肯定的。我更加能肯定的是:我不是做給別人看的!這才不違背我的職業道德,這才不褻瀆“神圣”這個詞!“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000多年前先圣的這一要求對今天的我們來說,毫不過分。別忘了,我們是教書育人。
不忘初心 教書育人——教師要有扎實學識
學知不足,業精于勤。
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都是我要去努力的。尤其是知識功底。在教學中出現知識性錯誤或者孩子提出的問題自己卻不能解決,都會讓我慚愧很久,如何“授之以漁”?自己的學識淵博了上起課來才更加游刃有余,內容會呈現更多的精彩。曾經聽賈志敏上過一節語文課,一支粉筆,一塊黑板,課題是《賣魚的人》。賈老師光是指導學生讀這個課題就花了好幾分鐘。“賣”字怎么讀?和“買”的區別?“魚”和“漁”的區別?“漁夫”“漁民”是什么意思?“人”字怎么讀?你怎么理解這個“人”?整節課上學生一直全神貫注的品讀、聽講,并思考文章要表達的情感。想象賈老師對課題里的一個“賣”字、一個“魚”字都可以上得這么有味道,我們怎么辦不到。很簡單,我們自身學到的知識淺顯,導致目光短淺,無法拓展知識。在教授《西門豹》一課時,我要去了解戰國時代的文化背景。在教授《太陽》一課是,我要去了解更多的天文知識,以應對學生的各種提問等等。所以,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讓自己具備處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才能夠在各個方面給學生以幫助和指導,才能不負教師這一稱呼,才能教書育人!
不忘初心 教書育人——教師要有理想信念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每一位教師都有“我想要成名師”的思想。然后制定一個奮斗目標,在什么時間內做到什么。凡事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的理想帶著孩子的夢想飛翔,我們以實際行動帶動孩子去努力學習。那么我們怎樣去實現目標呢?多讀書。讀學術精品,那里面有強大的文化力量。我們需要這些文化的支撐,我們從中找到自己為人為師的原則、信念乃至方式。讀教學理論名著,閱讀和自己本專業和相關專業的著作。通過閱讀,了解目前教育教學領域的最前沿理論。讀世界文學名著,不斷地探索世界并受到啟發,使自己的精神得以升華。多實踐。在課堂上去實踐,在經驗交流中得到成長。我和學校里的幾位文學愛好者自發的組建了一個微信群,也就是一個文學沙龍,她們都是我的前輩,大家在里面探討文章、探討作者、探討教學,每次交流都是對自己心靈的一次洗禮。大家取長補短、相得益彰,為自己心中最初那份執著的理想信念堅持著、努力著、奮斗著。當然,我們更要腳踏實地走。我們身邊的朱敏才夫婦就是這樣的人,默默為山區的孩子付出,在平凡樸素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他們的偉大,就是他們心中的理想信念。當你做好本分工作的時候,再向你的理想信念一步步靠近,去更好地教書育人!
請大家站在這堅實的大地上,秉承著這份仁愛之心、這份道德情操,去扎實學識。當我們抬頭仰望星空的時候,去聆聽理想信念的呼喚,在心靈深處叩響:不忘初心,教書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