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平
閱讀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增長學生的知識、啟迪學生的智慧。如何讓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成了擺在我們小學語文教學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我通過十多年的教學,從中有所感悟,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
一、以讀為本、誘發情感體驗。
1、分角色朗讀,激發情感。
如:在教學《小松樹和大松樹》一課時,我就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小松樹的驕傲,大松樹的不計較及風伯伯對小松樹說的話。從而誘發學生的情感。
2、欣賞朗讀,誘發情感。
通過多次的實踐證明,運用現代電教手段,是朗讀訓練中誘發情感的有效方式之一。如:在教學《草原的早晨》一課時,我讓學生觀看教學片,一邊聽課文朗讀,一邊觀看美麗的大草原。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回味無窮。
3、學演課本劇,品味情感。
這是一種極富有創意的朗讀嘗試,創設一種樂學的情趣,讓學生深入品味情感所在。如在教學《景陽崗》一課時,我是這樣做的,抓住武松喝酒、上崗、打虎三個情節,結合朗讀訓練,讓學生分組進行認真排演。通過演劇,進一步提高朗讀能力。演完之后,讓學生評論加深體驗。
二、營造氛圍、激發自主閱讀。
“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感悟是一種心理能力,是學生通過讀書,憑借對語言及語境的直接感知,獲得某種印象或意義的能力。改革課堂的閱讀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自學、自悟、自得的能力,實現自主學習的目標。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組織好全班的交流。對需重點理解的詞、句、段及課文主要內容,文章表達的基本感情及最基本的表達方法,提出問題,展開小組的合作學習,在匯報合作學習成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學會自主閱讀的能力。
三、養成習慣、提高閱讀水平。
1、從小培養學生預習課文的習慣。
列出預習提綱,以促使學生以認真閱讀課文。如:學生為了完成字詞等知識預習就會動手查字典,這樣就培養了學生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只有讓學生明確了預習時應該記什么,那么閱讀課文時才會有的放矢,久而久之,才會選讀重點及學會概括的能力,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從較多的語言文字信息中篩選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從而達到省時高效的目的。如在教學《鹿和狼的故事》一文時,先讓學生先讀閱讀提示,再快速閱讀全文,了解文章的大體內容;然后選讀第3—6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了解課文的重點內容,發表各自的見解和方法;最后進行概括總結,懂得森林中需要鹿,也需要狼,它們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
2、在指導學生精讀課文時,引導學生運用瀏覽全文,明知內容“掃讀首尾知主題”、“逐段祥讀書是關鍵”、“讀完總結知中心”這四步來進行閱讀。即:指導學生先瀏覽全文,大致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通過掃讀首段和結尾段,以獲取概括性的內容;接著再逐段去詳讀,在詳讀中,引導學生邊讀邊問邊思考,自問自答,如能這樣,便可提高閱讀能力和閱讀記憶;最后總結全文,把握中心。
總之,隨著教改的不斷推進和深化,語文教學要把閱讀教學放到首要位置,逐步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掌握閱讀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有效地提高閱讀教學質量,達到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