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青
【摘要】同輩群體在大學生成長的過程中發揮著潛移默化的重大作用,它在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保護功能和發展功能。在此基礎上,本文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分析了同輩群體對大學生的影響,并建議引導發揮其積極影響,限制其消極影響,做出相應的防止措施,以促進大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以及高校的和諧建設。
【關鍵詞】同輩群體 大學生 影響
同輩群體廣泛存在于大學當中,是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領域,也是大學生從家庭向社會轉換的重要場所。它在大學生人際交往、價值觀形成、興趣愛好培養以及社會化等方面扮演者重要角色,因此,高校不能無視大學生同輩群體的存在,而應該讓它在維護大學系統的穩定和均衡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一、同輩群體的含義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同輩群體是“大致相當的社會地位,并且通常年齡相仿的一群人”,[1]具體是指由興趣、愛好、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大體一致,且年齡相仿、地位相近的經常在一起交往的人組成的非正式群體。大學生作為成年人,逐漸從家庭走向社會,而與他們最貼切的社會就是同輩群體,大學生需要學會進入、融入同輩群體并在群體的大生活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同輩群體通過成員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彼此的影響使整個群體本身構成個體人際環境的一個重要要素,大學生在群體當中逐漸產生心理認同,實現自身的各種需要。因此,我們需要深入了解同輩群體形成的原因。
二、同輩群體對大學生的影響
(一)大學生同輩群體對其個體成員的積極影響
1、有利于促進大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發展,培養全面協調的發展性人才。大學生同輩群體是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而聚在一起,他們一起學習,一起分享知識和成果,并在學習的過程中相互支持、鼓勵,共同面對難題,從而促進了個體興趣愛好的發展。大學生的個人喜好不同,這無疑促進了大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有利于其自身的全面與協調。心理學家芬達的研究表明,由高成就動機組成的同輩群體的社會責任與學校文化一致,成員之間共同分享學習經驗,共同提高,追求更高的目標。[2]
2、有利于促進大學生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培養和形成。現在的大學生越來越追求個性化,讓自己顯得更突出,卻往往忽視了集體的作用,然而,在與同輩群體交往中,大學生逐漸學會與人交往的基本行為規范,學會合作、幫助、理解和寬容,在一些集體性質的社團活動中也會意識到集體力量的強大。當個體的利益與群體的利益產生沖突時,大學生個體會為了保證群體的利益自覺調整這種沖突主動放棄自己的利益,從而使群體的利益得以保全。因此,大學生同輩群體有益于對其個體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培養。
3、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社會化發展。同輩群體作為“群體”的概念劃分,本身就是社會化的非正式組織,同輩群體的成員之間相互交流頻繁,就像與社會中的人交流,但這種關系更為親密,因為他們彼此之間能從對方獲得更多的生活經驗和大量的社會信息,這種交流直接、便利,滿足了大學生的知識需求,是大學生社會化的捷徑。同時,大學生在群體中鍛煉與人交往、競爭合作、自我表達、溝通交流等社會能力,為就業或進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4、有利于大學生的人格健全發展。同輩群體相較于家庭中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學校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來說,更能夠滿足學生對平等、尊重的需要,它可以彌補親子之間和師生之間的社會地位差距,為大學生自由發揮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現自己提供了積極的場所。由于在校一些大學生會有自卑傾向,甚至有些同學會覺得自己無用武之地,同輩群體恰好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每個成員都可以有自己更創新的想法,并在群體中發揮重要作用,促進群體的發展。此外,大學生在群體中重新認識自我、發展自我,逐漸樹立自信和樂觀的心態,形成健全人格。
(二)大學生同輩群體對其個體成員的消極影響
1、一些同輩群體可能形成與當下社會主流文化相悖的亞文化,這種亞文化不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根據陳正良的研究,他根據同輩群體的文化價值取向把同輩群體分為兩類,一類是積極型的同輩群體,一類是消極型的同輩群體。[3]消積型的同輩群體內部承載著打架斗毆、吸毒等不良行為方式的亞文化,這些行為會影響到群體當中的每一位成員,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它不僅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甚至有些群體由于“對他人侵犯行為的過度反擊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4]同時也不利于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給高校的校園管理帶來危機。
2、同輩群體的壓力所帶來的大學生個性化的缺失。同輩群體的成員在互動的過程中,會形成具有自己特點的群體意識和群體心理,[5]它們具有一定的群體凝聚力,但也有群體約束力,個體往往為了保證群體的完整性而受整個群體的壓力去做某件自己不愿去做的事。大學生在群體中的妥協可能會使其自身失去很多機會,也喪失了自己的個性和主見,而我們所了解的,一旦所有事物、行為都變得一樣,那么這個事物就會逐漸失去它的活力,更不要說創新了。同輩群體對其個體的影響就存在這樣的危機。
同輩群體對大學生的影響有利有弊,筆者以上所論述的利弊只是冰山一角。大學應該區分同輩群體所帶來的正負影響,為大學生同輩群體的良性發展創設有利條件,加強對其引導,發揮其積極作用,限制其消極影響,尤其要謹防大學生誤入歧途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教育工作者應合理利用同輩群體的積極作用促進大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進而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大學系統的整合。而這不僅是高校自身的責任,更是家庭、社會共同的責任。
【參考文獻】
[1]戴維·波譜諾.社會學(李 強等譯)[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58.
[2]胡文靖,陶漫等.結構功能主義視野里的大學生同輩群體功能雙重性研究[J].科技信息,2009(1)
[3]陳正良.同輩群體環境對群少年發展的影響[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5)
[4]許菊香,榮梅.同輩群體環境對大學生違法犯罪的影響[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
[5]康寧.大學生同輩群體的影響與對策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