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2015年河南省社科聯、河南省經團聯調研課題《社會轉型期的傳媒責任與人文關懷研究》研究成果。]
摘要:形式百變的婚戀真人秀節目背后隱藏著不變的規律:不斷滿足觀眾的窺私欲以換取更高的收視率才是根本原因。節目暴露出種種弊病:缺乏職業素養,拜金主義充斥熒屏,不見“真人”只見“秀”。婚戀類電視節目應該通過節目的調整幫觀眾管理好窺私的欲望,提供娛樂的同時重拾服務的功用,擔起社會責任。
關鍵詞:婚戀真人秀節目;窺私欲;解決途徑
一、我國婚戀真人秀節目的現狀
從前比較私密的個人婚戀交往行為通過電視相親節目大眾這種大眾傳播平臺傳播出來,極大滿足了受眾的窺私欲和獵奇心理,這也就決定了婚戀類節目的市場需求旺盛,在買方市場模式的當今社會,市場收益前景相當可觀的該類節目自然層出不窮的涌現。
2015年,“戶外”成了相親節目的主要拍攝場地,節目的拍攝對象也由普通人換成了鹿晗、李易峰這樣適齡的單身明星。2016年,靠戶外旅游和已婚明星夫婦為新看點的真人秀《一路上有你》將要播出第二季,這類節目成為另一熒幕熱點,收視率有了保證。
觀眾的胃口被激烈競爭的節目越養越刁,推陳出新的市場需求鞭策著節目制作方尋找更刺激的曝光點。萬變的節目背后隱藏著不變的規律:不斷滿足觀眾的窺私欲以換取更高的收視率才是根本原因。
二、“生活服務”旗幟下掩蓋的婚戀真人秀節目弊病
(一)缺乏職業素養,助長觀眾的窺私欲
縱觀當下的婚戀類電視節目,故意設計一些非主流的、聳人聽聞的元素安排在節目中。將隱私當做噱頭,炒作成高熱度話題來提升收視率。越是能夠吸引眼球的內容越是趨之若鶩,誰的言論更雷人就更優先地將她當作節目展現的亮點。而觀眾在審丑或冒犯別人隱私中獲得了滿足,甚至樂在其中。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高貴武指出,熒屏相親的火爆是一檔由廣告商、電視臺和某些出場嘉賓共謀的“商業事件 ”。
相親行為是具有高度私密性的男女交往的個人行為,而婚戀類節目將這個涉及到“戀愛史、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經濟情況”等各種隱私信息的交往過程搬上熒幕,其過程中的男女雙方的語言、行為、心理、表情等細節都被無限放大出來,還包括背后折射的各自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再加上節目編排的充斥著虛假情節、虛假身份的離奇劇情,這些非主流的內容一邊填滿了電視機前受眾的獵奇、窺伺的欲望缺口,一邊踐踏著職業道德,誤導著觀眾接受錯誤的婚戀觀、價值觀,于是徹底將媒體的社會責任拋諸腦后。
(二)拜金主義充斥熒屏
拜金主義這種金錢至上的思想道德觀念,是我們一直以來所摒棄的。而當今的婚戀類電視節目中拜金主義的案例卻并不鮮見。
在婚戀類電視節目中出現的“拜金女”不止一個。最著名的當屬《非誠勿擾》中的“寧愿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車上笑”女嘉賓馬諾。女嘉賓樓姚在《為愛向前沖》里,一出場便說出“除非你多金,否則別理我”的雷人語句。當她看到帶著鉆戒、房產證、蘭博基尼車鑰匙并自稱月入百萬的“豹哥”時,立刻放下一貫高傲的姿態,對該男子青睞有加。
(三)不見“真人”只見“秀”
婚戀類的電視節目為了吸引觀眾,往往從性格、人格的角度“挑選”出類型齊全的嘉賓。在這個挑選的過程中,被曝出使用了不當的手段。許多在節目中表現出位的男女嘉賓事后被網友“人肉搜索”出真實的信息,證實他們在節目中的表現只是虛假的表演。嘉賓和節目方在這場默契的相互配合中各取所需。一些嘉賓借助節目炒作了自己、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節目組借助嘉賓的出格表現賺足了觀眾的眼球,提高了收視率,達到了創收目的。但僅此而已嗎?曾經以清純著稱的女嘉賓閆鳳嬌后來因為“艷照”被網友撕下了虛假的面具,她給《非誠勿擾》帶來了誠信危機,使該節目失去了觀眾的信任。而其他同類婚戀節目也對這種手段樂此不疲地使用,對節目的長期發展造成不可撤銷的傷害。
三、婚戀類節目存在的問題的解決途徑
崔永元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收視率是萬惡之源”。縱觀以上婚戀類電視節目存在的種種問題,都可以歸結為收視率“惹的禍”。越是盲目追求高收視率,就會越來越肆無忌憚地突破職業道德和社會道德的底線,弄虛作假,最終除了傷害觀眾、還損害了節目自身甚至是電視媒體的公信力。婚戀類電視節目應該通過節目的調整幫觀眾管理好窺私的欲望,提供娛樂的同時重拾服務的功用,擔起社會責任。
(一)切實提高婚戀類節目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
1.扛起“把關人”角色的責任
利用快感制造迎合觀眾的潛在欲望,人性陰暗面、性等經常避諱的因素也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而且在節目中被大肆渲染,在迎合觀眾的感官需求的同時也淡化了倫理道德的譴責。
因此,一味滿足個別人的窺私欲,弄虛作假不僅突破了媒體職業規范的紅線,更是為法律和道德所不容。作為媒體人的婚戀類節目從業人員同樣應該恪守新聞傳播職業道德,向受眾提供真實、有益、豐富的信息,做好節目的“把關人”。講誠信、杜絕虛假的信息傳播:做好嘉賓篩選和審查工作,鑒別嘉賓的身份信息、婚姻情感狀況;不炒作話題,實事求是,一切以真實為原則。只有保持真實的內容和真誠的態度,電視婚戀節目才能獲得持久的生命力。
2.引導正確的價值觀、婚戀觀
婚姻是人類社會的永恒話題,在以婚姻戀愛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節目中,應該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婚戀觀,發揮電視媒體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用。不能為了收視率就把年輕人拜金、享樂的愛情觀、價值觀一次次放大,制造話題和噱頭,謀取不道德的利益。應該在節目的制作和播出時正確引導節目話題,當節目中出現拜金主義等錯誤的言論或者雷人語句時,主持人要及時糾正,或者發表正確的言論以作示范,甚至可以在節目見機時去掉具有錯誤導向的不良言論。
(二)規范管理措施,加大監管力度。
由于婚戀類節目在播出過程中暴露出的種種問題,引來了社會民眾對該類節目的諸多質疑和批判。2010年6月9日,國家廣電總局對大熱的相親類節目進行批評,并提出整改要求,促使電視相親節目格局逐漸發生改變。整改后的該類節目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如《非誠勿擾》,一向以拜金炫富為賣點的壞習慣得到了改正,嘉賓里不再出現言論刻薄偏激的現象。完善監管婚戀類電視節目的相關法律法規,抵制低俗之風、凈化社會環境,制定詳盡合理的處罰措施,加強處罰力度,從外部壓力方面督促該類節目從業人員的自省和自律,使其能夠明確自身的職責。只要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婚戀類節目一定會在媒體市場環境中將自身打造成品質精良、觀眾喜聞樂見的品牌節目。
【參考文獻】
[1] 董柏杰.相親節目進入康復階段?[N].北方周末報,2010-6-21.
[2]尹蔚虹,施榮華.淺析電視相親節目存在的問題與媒體責任[J].媒體時代,2010(11).
作者簡介:趙慧彩(1986~),女,漢族,鄭州大學碩士研究生,現就職于河南藝術職業學院,新聞傳媒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