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提高美術教育的水平,本文從三個方面去探討目前的美術教育:美術教育的教學目的、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和興趣教學的重要性。最后根據上述三個方面的綜合探討,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為提高美術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一些分析探究。
關鍵詞:美術教育;有效性;措施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經濟的全球化趨向已是不可阻擋的,科技的進步為全球各國各族人民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同時也帶動了全球文化的相互交融,人們對美術藝術上的精神追求也隨之加大。相應的美術作品市場需求量也增大了,為了滿足社會市場對美術人才的需求,美術教育也就面臨這挑戰,需要提高其有效性,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適應市場的美術人才。本文將從三個方向去探討,先是對美術教育的教學目的進行分析探討。
一、美術教育的教學目的
(一)滿足藝術需求
美術是一門藝術,藝術為人類帶來的是精神上的愉悅,滿足的是人類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同時健全人格,提升文化素養。不同時期的美術作品有著自己的風格特征,美術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時代特征,因此這門藝術可以實現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間文化的交流,而且通過歲月的傳承,為了后人展現了社會的變遷。從古至今,有許多大師級的美術作品被留下來,成為時代的瑰寶。這種精神財富對國家文化的發展是不可或缺的。美術教育可以使人們以審美的態度對待自然環境,并從藝術、審美的角度富有啟示地加深保護自然的思考,可以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使其以審美的尺度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1]。
(二)培養美術專業人才
美術教育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出社會發展的,適應市場需求的美術人才,造就出一批具有藝術涵養,具備美術技能的社會群體。
在現代,美術教育的任務首先是培養學生的文化心態和藝術氣質。讓學生有開放和寬容的心態去接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藝術創作。學會了欣賞只是第一步,卻是不可缺失的一步,只有學會了欣賞才能進一步去模仿學習。而在美術教育本身最基礎的目的老師向學生傳授繪畫技巧,指導訓練學生的美術技法,幫助學生掌握繪畫的材料工具,學會運用美術語言去表達自己在生活中的所感所悟。
二、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美術教學模式單一
目前大多數院校的美術教學模式多為填鴨式教學,按照教學大綱進行授課,在課程結束后,缺乏相應的考核制度,沒有關注學生是否真正掌握各階段的技能。美術教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純粹的理論教學和學分制不能真正的達到美術教學的目的,對于非美術專業的學生的美術學習更是缺乏動力,他們的美術素養更加難以通過單一的課程理論學習得到提高。
(二)美術教學受重視程度較弱
教學模式的單一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機構沒有給予足夠重視,沒有置備美術教學所需的設備。在幼兒,小學,中學階段,教育部門都因為重視文化課程的學習,追求升學率而忽略對學生美術素質的培養。片面追求升學率,將美術課程設置為副科,不給予相應的重視。由于精力有限,學生自然也將美術學習放置一邊,不管不顧。
(三)未看清美術教學的意義
廣大家長老師對美術教學不夠重視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大家沒有看清美術教學的意義。首先,美術教學是可以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健全人格的。如今社會都提倡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就可以從美術教學出發,美術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傳遞知識的同時還傳達了正確的道德觀念,塑造學生真善美統一的人格。此外,美術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因為美術的學習過程中,需要去觀賞作品,分析作品的繪畫技巧等等。這個過程中就促使學生去思考去審視,無形中就形成自己的一套審美標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在創作美術作品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將心中所想具體化到腦海之中,在通過紙筆,將想象傳遞給觀眾。美術教學可以大大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對于一個人而言,不論在任何行業都是很有需要的。
三、興趣教學的重要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美術教育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是教師提高教學效率的成功秘訣。當學生對美術產生了興趣,自發地進行學習,那么教師的教學工作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對于幼兒,小學,中學的教學來說,激發學生的繪畫興趣尤為重要,因為學生還未成年,未成年人的身心發育還未健全,正確引領學生,激發他們的興趣,對他們未來的美術發展都打下良好基礎。
而如何正確引領未成年人對美術產生興趣,可以簡單的分為兩點:第一,培養學生情景帶入的能力,例如在讓學生欣賞作品以前,先對作品的創作背景進行介紹,讓學生對作者創作過程時的相關情節進行揣測和想象,再進行語言上的描繪,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進行在腦海里進行想象,甚至可以將想象轉移到在紙上。最后再給學生欣賞作品,實現充分的情景代入。第二,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未成年人比起成年人有著更豐富多彩的想象力,對事物的看法沒有世俗的條條框框加以限制,這使得他們的創新能力有著無限潛力。在創作過程中,教師盡量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例如在色彩創作上,兒童似乎天生就對色彩具有很強的敏感性,而美術教學可以有效幫助兒童感受色彩的變幻,兒童可以利用天空的顏色,來表達自己對其產生的興趣[3]。
四、提高美術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改革教學目標
對于美術教學的目標,應該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有新的認識,美術教育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的,為了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對于不同類群的學生就應當有著不同的教學目標。應該走出傳統的美術教學的框架,對教材與學生的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然后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及時地發現美術教學中的問題進行解決[2]。
(二)實現教學模式的多樣化
除了上述的因材施教外,教學模式的多樣化也是很有效的措施。美術教育具有的自身的特點,實踐性較強。教師可以實施課外教學,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可以去野外感受大自然,實行戶外教學,或者去一些博物館感受人文氣息,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另外,學校機構可以組織各種形式的美術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參與的過程中,融入美術思維,提升美術素養。
(三)更新美術教學理念
對于美術教學,最重要的是先改變人們的傳統觀念,人們主觀上對于美術這門藝術行業的片面想法。認為藝術家總是不修邊幅,溫飽都難以解決,從心底里抗拒美術教學的進行。這就需要有關人員加大對美術教育的宣傳,全社會人員都應當重視美術教育,教學人員應當及時地更新美術教育的理念。
上述的三點只是從宏觀角度上對提高美術教育有效性的措施進行了分析。美術這一門藝術融合了文化修養、繪畫技能和創造力。美術教育的進展應該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共同努力提高其有效性,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美術人才。
【參考文獻】
[1]鄧小英.淺析美術教育的目的[J].美術教育研究,2014,(14):35
[2]李紹儉.淺談美術教學中的幾點體會[J].才智,2013,(02):92
[3]張雯.兒童美術教學中興趣的多重作用與運行措施[J].新課程,2015,(09):136
作者簡介:郭軍營,男,1976年生,河南平頂山人,漢族,平頂山教育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