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來
摘 要:國家對于學校各學科的教育改革提出了多項要求,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近幾年提出的教育改革重點。那么,在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何讓學生創新的智慧之花蓬勃綻放?
關鍵詞:小學美術;創新能力;多媒體
小學美術是小學教育的基礎課,是培養小學生審美能力,提高小學生道德文化修養,開發小學生創造力、動手動腦能力以及實踐操作能力等各項技能不可缺少的必修學科。因此,美術教師就要熟讀、精讀、研讀教材,深入領會教材的精華,把握好教學大綱的要求,制定出適合小學生發展與學習特點的教學目標,在完成大的教學目標的情況下,“量身定做”出適合每一個學生發展特點并能啟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實踐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夠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目標。讓學生不被現有的教材所束縛與捆綁,而是激發小學生的創造力與創造潛質,充分挖掘小學生在繪畫方面的天賦與才能,讓他們的優勢通過美術教育的培養而充分得到展現與展示,讓創造與想象為他們插上飛翔的翅膀。
一、美術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從教師的引導做起
美術學科的教學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是靈活多樣的,只要教師在每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編排上精心創設,就會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樣需要教師精心預設,并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去引導學生發揮他們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如,手工制作課就是很典型的創作實踐課,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讓學生親身實踐而不是由老師代勞,這樣學生在創作學習實踐過程中才能真正開拓自己的思維,開發自己的智力,獨立思考,主動探索,養成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的主導地位被打破,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與指導者,由此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被激發出來,學習積極性也會隨之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獨立探索中得到培養和提高。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由觀察生活入手
知識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美術知識與美術創作同樣來源于生活,所以鼓勵與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發現美并創作美,是進行美術學習的重要途徑。美術教師在進行繪畫教學時除了做好示范畫的環節,讓學生打好繪畫基礎,還要注意啟發與引導學生注重觀察生活中的人、物、景等美的一面,再把觀察到的美好與高尚用繪畫創作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的具體感與空間感在畫作中體現出來,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洞察力,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道德修養與綜合素質,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良好道德素質的影響下得以充分發揮。另外,小學生由于觀察生活的經驗較少,因此空間感不是很強,但對于立體的東西卻感受頗深,所以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這一認知特點,從他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入手,啟發與引導小學生如何觀察事物,如何認識空間與立體的關系,這樣學生在進行繪畫基礎學習時才能理解空間與立體的關系,理解近大遠小、近實遠虛的繪畫理論知識。但有的小學生對于近大遠小與近實遠虛的理論知識點理解起來有困難,這時教師就要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入大自然,讓學生觀察遠景與近景,可具體到觀察近處的高樓與遠處的樓房等,讓學生認真體會景物遠近的區別,并讓他們記錄下來再回到課堂中用繪畫表現出來。這樣的教學歷程既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又通過觀察大自然的事物學到美術理論的相關知識,在審美能力與創造能力方面得到雙重提高與提升。
三、把現代多媒體技術引入美術課堂,發揮學生的創造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也被引入課堂教學中,學生通過教師制作的美術多媒體圖片或視頻來感受畫作之美,激發創作靈感,調動起繪畫的興趣與學習美術知識的積極性,使課堂的學習氣氛變得活躍與濃厚,使學生的學習態度變得認真而專注。多媒體這一新的教學手段給學生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新鮮的體驗,使學生不再猶豫,不再畏懼學習,而是主動地去學習,獨立地去探究,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并興趣盎然地去聽老師講解美術理論知識點,在興趣的引導下這些難點也似乎變得淺顯易于理解
了。因此,教師不可忽視課堂中多種教學手段的運用,它是激發學生興趣、挖掘學生潛力、培養學生審美能力與創造力的有效方式與方法,學生的創新能力將在老師的引導下,在老師不斷提高的授課藝術中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美術教師根據他們的認知規律與特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適時地引導與帶領,在小學生發揮主體作用的同時,給予正確的啟發。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多種教學手段與方法充分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的創新能力得到發揮,讓學生智慧的種子生根發芽,讓學生美好的心靈得以升華。教師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引下也要不斷地加強專業學習,提高自我教學水平,為授課藝術的提升創設條件。
參考文獻:
王紅明.淺談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上,2011(5).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