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祖魁
摘 要:計算能力是每個人必備的基本素質。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基本教學任務。但農村小學生計算能力長期偏低,嚴重制約教學質量的提高。從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計算的興趣,理清算理,掌握計算法則,強化口算與針對性練習,培養學生良好計算習慣等方面提出了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措施。
關鍵詞:學習興趣;算理算法;計算習慣
計算能力是每個人必備的基本素質。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既是學生后續學習數學的需要,也是學生今后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計算教學既能培養學生專心、嚴格、細致的學習態度和書寫工整、自覺檢查的學習習慣,又能有效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注意能力和記憶能力,發展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數學成績的高低,因此加強計算教學,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一項基本、長期的任務。《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小學數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應該要求學生算得正確、迅速,同時還應該注意計算方法的合理性和靈活性?!?/p>
筆者長期從事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農村學生計算方面存在算理不清,方法不明,計算能力差,錯誤率高,書寫不規范,注意力易分散等問題,針對農村學生計算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我談談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點滴做法。
一、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計算的興趣
計算教學長期囿于枯燥的數字,單一的教學方法,簡單重復的機械練習,導致學生照搬照抄,缺乏獨立思考,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興趣索然。因此在計算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計算教學內容,通過講文化、開展小組競賽、猜想驗證、開火車、搶關奪旗等教學策略創設豐富的、富有情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緊密聯系生活實踐,感悟學習計算方法,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作用,從而激發學生探究計算方法的欲望,提高學生學習計算的興趣。例如:在教學加法的簡便運算的時候我先講了數學家高斯的故事,然后引出了“1+2+3+…+100=”這道題目。告訴學生,高斯小的時候能在1分鐘內算出結果,你們想知道他有什么秘訣嗎?學生探究簡便計算的興趣一下被激發,為后面進一步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又如在教學兩位數乘一位數乘法計算時,可以創設如下情境,讓學生幫助解決:實驗小學的6名老師帶領92名學生去動物園參觀。售票處標明成人票15元,兒童8元,老師只帶了800元錢夠不夠?這樣就把枯燥的計算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效結合起來,有效激發了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興趣。
二、理清算理,掌握法則,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關鍵
在農村計算課堂教學中,教師只重視計算方法的傳授,認為學生只要掌握了計算方法,通過大量的反復操練,就能提高自身的計算能力,認為計算教學無理可講。殊不知,算理的作用在計算教學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學生只知道怎樣算,而不知道為什么這樣算,學生就是一個機械的執行者,遇到高一級或復雜的計算就不知所措,手忙腳亂,錯誤百出,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教具演示、教具操作、聯系生活等手段講清算理,讓學生既知道怎么算,又明白為什么這樣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從而為后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如在教學30×2時,很多老師是這樣教的:把“0”遮住,先算3×2=6,再添上個“0”,就是60。然后總結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進行大量練習。我在教學中借助教具3捆小棒開展如下教學:每捆小棒10根,30根小棒,就是3捆小棒,30×2就是3捆小棒×2等于6捆小棒,就是60,從而讓學生明白了30×2的算理,再總結算法,開展口算練習,從而為后續多位數乘法的計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加強口算練習,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口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計算的速度與正確。因此,我在計算教學中非常重視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我堅持通過口答、心算、搶答、開火車等形式開展口算訓練,做到對于20以內的加減法、乘法口訣表乃至與一些特色數值的計算如25×4、125×8、0.125×8等,一定要讓學生爛熟于心,脫口而出;在教學“圓”的知識這一章節的時候,我為了提高學生計算圓的周長以及面積的速度和準確性,要求熟記1-20π的
值。然后無論遇到多大的數與π相乘,均可以采取錯位相加的辦法進行計算,既提高了學生計算的速度,又能有效保障計算的正確性。
四、設計對比性、針對性等多種形式的練習,提高計算教學的實效性
練習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有效形式。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圍繞知識的重點,對學生容易混淆、經常出錯的地方進行對比性、針對性練習,幫助學生區分異同,突出重點,培養學生仔細的觀察能力、辨別能力,從而提高計算教學的實效性。設計諸如24×5與25×4或者(2.4+1.6)÷2與2÷(2.4+1.6)等對比練習,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等。又如在教學分數除以分數時,設計如下練習:
讓學生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從而強調分數除法的計算法則,有效消除學生在計算中的錯誤,提高計算教學的有效性。
五、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是促進學生計算能力提高的有效保證
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包括正確、規范的書寫格式和認真審題的習慣。在課堂教學中,我堅持以身作則,規范板書,并要求學生字跡工整,書寫規范、格式正確。要求學生養成“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的計算習慣:一看就是要求學生在計算之前看清數字、計算符號以及數字的特點。二想就是想清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能否進行簡便計算。三算就是根據運算順序和計算法則算出每步的結果。四查要求學生“一步一回頭”查數字是否抄錯,運算符號是否看錯,計算結果是否正確,是否漏抄數據。這樣,通過培養學生的良好計算習慣,既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嚴謹治學的精神,促進了學生個性品質的發展,有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袁興杰.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計算能力[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2(4).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