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建杰
?
天津市新生代農民工就業情況分析
◎文/汪建杰
摘要:近年來,天津市戶籍勞動年齡內人口呈不斷下降趨勢,“80后”新生代農民工占比逐漸提高。在經濟發展“調結構”的“新常態”下,逐漸壯大的新生代農民工基本情況如何?就業及保障情況如何?收入情況如何?通過分析,提出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綜合素質、保障其合法權益的建議,對新生代農民工持續更新職業技能,適應轉型升級的天津經濟,助力天津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生代農民工;就業;收入
本文基于2014年天津市農民工監測調查數據,從我市新生代農民工基本情況、技能培訓及社會保障、勞動就業、收入等方面的情況著手分析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現狀,最后提出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綜合素質的意見和建議,為有關部門決策提供參考。
(一)新生代農民工概念的提出
農民工是和諧社會構建過程中需要特別關注的弱勢群體,新生代農民工概念首次出現是在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采取有針對性措施,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新生代農民工是指1980年及以后出生、戶籍仍在農村、身份還是農民但主要從事非農產業的勞動力。
(二)我市戶籍勞動年齡內人口近年來連續下降
圖1為2009年以來我市戶籍勞動年齡內人口走勢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市戶籍勞動年齡人口逐年下降,從2009年的649萬,逐步下降到2014年的622萬,年均下降0.9個百分點。戶籍勞動年齡人口占戶籍人口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從2009年的66.2%下降到2014年的61.2%。

圖1 2009-2014年天津市戶籍勞動年齡內人口折線圖
(三)新生代農民工占比逐年提高
國家統計局天津調查總隊農民工監測調查資料顯示,2011年以來我市新生代農民工占農民工比例逐年提高。2011年為22.2%,2014年這一比例上升到了29.1%,占比已經接近三成。
從全國趨勢看,2013年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新生代農民工已經占到我國農民工總量的46.6%。新生代農民工已經成為我國乃至我市農民工大軍中不容忽視的主力軍。
綜上所述,在我市戶籍勞動力年齡內人口逐年下降,新生代農民工在農民工群體中占比越來越大的情況下。通過分析我市新生代農民工群體人員基本情況、就業情況、社保情況等,反映我市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的現狀。對我市相關部門制定農民工政策,促進我市經濟發展、加速產業轉型升級、農民轉移就業等具有現實的參考意義。
為更清晰反映我市新生代農民的就業現狀,我們定義出生于1980年以前的農民工群體為老一代農民工,通過新老農民工群體對比來體現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群體的現狀。
(一)新生代農民工基本情況
1.新生代農民工平均年齡26.9歲
新生代農民工是一個年輕的群體,平均年齡為26.9歲。從年齡構成看69.9%的新生代農民工出生于1980—1989年,占到新生代農民工將近七成。“80后”為我市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的主力。
2.新生代農民工以男性為主,六成以上已成家立業
新生代農民工中,男性占比為62.3%,女性占比37.7%。男女比例為1.65:1。未婚、已婚比例分別為34.9%、63.7%。其中,男性未婚、已婚比例分別為35.6%、63.2%;女性未婚、已婚比例分別為33.6%、63.4%,男女已婚比例相當。
3.新生代農民工受教育程度較高
相比于老一代農民工,新生代農民工有更好的受教育環境和教育機會。從表1可以看出,新生代農民工受教育程度高于農村從業勞動力平均水平。在全部農民工中,新生代農民工受教育程度最高,三成以上新生代農民工接受過高中及以上教育。新生代農民工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為96.5%,比老一代農民工高14.1個百分點,比農村從業勞動力高12.9個百分點。

圖2 2011-2014年天津市新生代農民工占比折線圖
(二)新生代農民工技能培訓及社會保障情況
1.新生代農民工受培訓程度高于老一代,但占比仍然較低
新生代農民工有22.9%接受過培訓,接受培訓比例較低。其中,接受過農業技術培訓人數占比為7.9%;接受過非農技術培訓人數占比為9.8%;同時接受過兩種培訓的占比為5.2%。從表2新老農民工對比看,新生代農民工接受非農技術培訓比老一代高3.4個百分點;兩種培訓都接受過比老一代高0.6個百分點。
2.新生代農民工醫療保險參保率超九成,養老保險參保率不足四成
新生代農民工有99.5%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比老一代農民工低0.4個百分點。其中,參加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占91.3%,比老一代農民工低4.2個百分點;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占8.2%,比老一代農民工高3.8個百分點。
新生代農民工有35.1%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比老一代農民工低10.8個百分點。其中,參加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占23.7%,比老一代農民工低11.2個百分點;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占11.4%,比老一代農民工高0.4個百分點。
(三)新生代農民工勞動就業情況
1.新生代農民工外出就業比重高于老一代農民工
由于新生代農民工與老一代農民工相比,有學歷、年齡等方面的優勢,同時新生代農民工在選擇就業時希望走出去,有更強的愿望外出就業,所以新、老兩代農民工選擇就業地有著較為明顯的差別。從圖5可以看出,新生代農民工本地非農務工占比為80.2%,比老一代農民工低10.2個百分點;外出從業占比為19.8%,比老一代農民工高10.2個百分點。

表1 農民工文化程度分組情況 單位:%

表2 新生代和老一代農民工接受培訓情況表 單位:%
2.制造業為新生代農民工從事主要行業
從產業分布看,新生代農民工從事第一產業占比為1.1%,低于老一代農民工1.4個百分點;從事第二產業占比為58.3%,高于老一代農民工7.2個百分點;從事第三產業占比為40.6%,低于老一代農民工5.8個百分點。
從新生代從事行業看,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占比為49.8%,幾乎占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的一半。由于制造業的行業性質對從業人員操作性、體力、精力都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如手機等電子產品制造業流水線生產,對工人操作熟練程度提出更高標準,這些都是新生代農民工相比老一代農民工具有的優勢。另外,從第三產業行業占比看,從業人數較多的批發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居民服務修理業新生代農民工占比均小于老一代農民工,其他行業人數占比高于老一代,說明新生代農民工從事第三產業行業更具有分散性,選擇趨向多樣化。
3.新生代農民工以技術型職業為主導
從新、老農民工從事職業情況看,新生代農民工從事專業技術人員和從事生產或運輸設備操作有關人員兩類技術型職業超過老一代農民工。新生代農民工從事專業技術人員占比為17.0%,高出老一代農民工2.3個百分點;從事生產或運輸設備操作有關人員占比為47.3%,高出老一代農民工7.0個百分點。
(四)新生代農民工的收入狀況
1.收入偏低,非農自營收入與老一代農民工差距最大
2014年新生代農民工月均收入為3327元,比老一代農民工月均收入減少283元。其中,從事本地非農務工和從事本地非農自營月均收入分別為3062元和5020元,分別比老一代農民工增加77元和減少967元;外出從業月均收入為3184元,比老一代農民工減少129元。
2.男女收入差距縮小

圖3 新生代和老一代農民工醫療保險繳納情況

圖4 新生代和老一代農民工養老保險繳納情況
我市新生代農民工男、女月均收入分別為3631元和2829元,較老一代農民工男、女月均收入的4080元和2804元增幅分別為-11.0%和0.9%。新生代農民工男、女收入相差802元,差距明顯小于老一代農民工的1276元。
(一)提升技術水平,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總體素質
針對新生代農民工文化、職業技能的不足,研究建立我市農村地區中等職業教育免費教育制度、農村新成長勞動力免費勞動預備培訓制度,創新農民工培訓機制,鼓勵和支持企業開展針對性上崗技術培訓。根據實際需要制定教育培訓內容,建議根據區縣經濟結構特點培訓符合本區縣經濟結構的內容,培育側重操作技能而非基本理論的講解與傳授。
(二)鼓勵新生代農民工創業
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態勢。新生代農民工受制于個人知識、市場信息的限制,在把握市場規律和識別創業機會等方面存在諸多欠缺,建議各級政府積極提供新生代農民工創業指導和創業信息,建立良好創業環境,提供創業資源和創業機會,激發新生代農民工創業動機。

圖5 新生代和老一代農民工本地非農和外出從業情況
(三)建立農民工繼續教育平臺
在教育培訓模式方面,對其個人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教育和引導,激發其自身的潛能和主動性,引導他們自覺自學,充分發揮他們再教育培訓中的主導作用。同時,努力采用教育機構式培訓學習與社會課堂學習相結合的方式,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的綜合素質的同時提升學歷水平。利用新生代農民工對電腦、手機等新媒體工具熟悉的優點,大力發展在線教育。創新多種教育模式,為新生代農民工打造良好的繼續教育環境。
(四)維護農民工權益,進一步完善相關立法和政策,為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創造法制環境和制度保障
落實《勞動合同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積極指導新生代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規范企業經濟性裁員。規范我市中小勞動密集型企業、城鄉結合部和鄉鎮企業用工制度,督促企業改善管理,強化科學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理念,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進一步提高新生代農民工基本社會保險參保率,加強農民工職業病防治和職業健康保護,搞好農民工安全生產培訓教育。此外還應積極探索新生代農民工維權工作新的機制、方法,充分發揮工會的作用。

圖6 新生代和老一代農民工從事職業情況
責任編輯:張麗恒
中圖分類號:F8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255-(2016)04-0009-04
作者簡介:汪建杰(1983—),國家統計局天津調查總隊。郵編:3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