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
摘 要:《學記》中有一句話是:“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這句話可謂是教師的人生信條,教師既是學習者,更是教育者,這句話雖是強調實踐的重要性,但毋庸置疑,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反思才更取得進步,邁向成功。教師學后反思知不足、懂求知,教后反思知困惑、明得失。在新時期,每一位教師都應時刻反思,反思課前備課、反思課堂現象、反思課下實踐、反思教學效果等,做一個勤于反思、善于反思、樂于反思的優秀教師。
關鍵詞:教師;反思;備課;課堂;效果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教學反思在教師教學中的地位愈加重要,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思則“法”活,“法”活則知透、知透則求新,求新則進步。每一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傾注了自己的愛心、誠心、寬心與暖心,但光有這些是不夠的,教師在帶給學生溫暖情感的同時,更要帶領學生披荊斬棘,提升學習效率,這就需要教師時常反思、善于反思,并在反思中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
一、反思課前備課
課前備課是教師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只有備好課才能上好課。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備課既要備教材、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學法,做到四者的有機結合。很多教師在教學中要么完全忽視備課,要么敷衍備課、倉促備課,因此,備課效果極差,并不能為構建和諧高效的課堂奠定基礎。在這種情況下,反思備課就顯得至關重要。如果每一位教師都能做好課前備課反思,一定能為教師的課堂教學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反思課前備課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1)反思備課的內容。反思備課是否做到了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幾方面。(2)反思教案是否真實體現教學重難點。寫教案是備課的重要內容,教案的科學性、秩序性與條理性直接關系著課堂教學。(3)反思備課方法是否得當,效果是否明顯,是否能起到有效的課堂教學引導作用。
二、反思課堂現象
反思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藝術。課堂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一舉一動、教師自身的教學行為都可作為教師的反思對象,故教師的反思要始終關注學生、關注課堂、關注自我。總的來說,教師要時常反思課堂現象,在對課堂現象的反思中取得進步。反思課堂現象,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1)反思課堂中師生相處的情況。在每一節課之后,教師都要反思在課堂中師生相處情況是否良好,自身的教學行為是否完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是否促進了師生溝通與交流,是否實現了教學相長。(2)反思學生的學習現象。教師要反思學生在課堂上是否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了積極有效的交流,教學是否存在著課堂混亂、教學秩序難以控制的現象,如果存在,教師都要及時優化教學策略。(3)反思課堂突發問題的解決。在教學中,教師每一節課都不可能完全按照預定的計劃進行,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突發事件,教師要時常反思這些問題處理得是否得當。
三、反思課堂效果
對教學效果的反思是教師教學反思的重要內容,反思教學效果能讓教師對整個教學有一個大致把握,通過對教學成果好壞的反思,有利于教師不斷改善自我、優化自我與發展自我,實現高效教學。在每節課結束后,教師都要進行積極的自我反思,反思課堂教學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學課堂的設計,教學方法的使用、課堂實踐活動的開展是否促進了教學效果的改善。系統地說,教師對教學效果的反思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1)反思三維目標是否完成。學生的知識目標是否達到預定要求,學生的情感與價值是否在該節課之后有了一定的改變,教師的過程與方法目標是否推動了其他兩種目標的實現。(2)要對學生課堂測試進行反思。課堂測試的成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師的教學成果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對學生的課堂測試的反思很有必要。
四、反思課下實踐
課下實踐活動的開展是每一科目教師或多或少都會涉及的內容。例如,語文教師指導學生參加課外讀書活動;自然科學教師引領學生觀察自然,近距離接觸世界;數學教師通過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對數學的感知力等。課外實踐活動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有效地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有利于拓展學生視野、增進學生知識、活化學生思維、啟迪學生智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等。鑒于此,教師應將課下實踐作為教學反思的重要內容,在每一次課外實踐過后,對實踐的過程、方法以及效果等進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反思,為下次實踐活動的成功奠定基礎。反思課下實踐活動,要做到反思實踐活動過程、反思實踐活動方法、反思實踐活動效果。
反思型教師一定具有虔誠的態度、飽滿的熱情以及豐富的智慧,時常反思自我的教師總是將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置于教學的核心地位,并完全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地位,期待自己的反思為學生發展帶來甘霖和雨露。毋庸置疑,在新課改全面推進的當下社會,要想成為一名合格、優秀的教育工作者,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反思,做教材的知心人、學生的知心人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李丙剛.寫教學反思日記 做反思型教師[J].中國教師,2011(15):59-61.
[2]羅日榮.做一個善于反思的教師[J].教書育人,2013(25):31.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