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雍華
摘 要: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在設計領域掀起了一場巨大的變革。受到大數據環境的沖擊,我國中文字體設計不僅面臨著諸多機遇,更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鑒于此,本文結合大數據的內涵,探討了大數據背景下中文字體設計所呈現的一系列新的特征,并就中文字體設計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大數據;中文字體設計;新特征;發展趨勢
當前,我國已經步入了“大數據”時代,數據量不僅龐大,而且種類繁多,但價值密度較低,且處于動態變化中。在這個大數據背景下,如何對其進行準確分析和科學利用,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優勢,成為設計領域提升競爭力的關鍵。從中文字體設計領域來看,在如今這個大數據形勢下,我國中文字體設計領域出現了一系列諸如承載媒介的日趨多元化、表現形式及手法的多樣化、體驗的日趨豐富化等新的特征。因此,要求設計師們應當充分把握好大數據這一時代契機,明確當前我國中文字體設計現狀,善于借鑒國內外優秀設計經驗,不斷創新,促進中文字體設計逐步朝著民族化、本土化、個性化方向發展。
1 “大數據”的內涵
所謂的“大數據”,也被稱為“巨量資料”,主要指的是網絡文本、圖像、音視頻等資源總體量巨大,難以采用常用軟件等處理工具,于一定時間內迅速完成,也難以將其整合、加工為對用戶具有巨大價值的資源。具體而言,大數據的大小會隨時間的不斷推移、技術的迅速發展而劇增。對于不同部門而言,滿足大數據標準的規模數據集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其范圍通常從幾TB到數千TB。
根據國外一組統計結果顯示,網絡每天信息流通量即使采用1.68億張的DVD,都難以存儲完。電子郵件總量高達2940億,每日博客、日志量在200萬以上,網民所發照片量超出2.5億張,Pandor音樂播放時長高達1870萬小時。隨著全球數據規模的持續拓展,數據爆炸時代已經到來。
2 大數據背景下中文字體設計的新特征
在大數據背景下,信息呈現爆炸式增長,而且體現著數據體量龐大、信息密度低、所需處理速度加快、數據多樣化強等特點。在這樣一個背景下,設計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消費者信息更易掌握,若能夠有效利用大數據優勢,將會更精準地進行設計定位,協助創新設計。對于中文字體設計而言,在大數據背景下其表現出了新的時代特征:
2.1 承載媒介的日趨多元化
在大數據時代,各種數字化媒體技術的應用廣泛普及,中文字體設計的承載媒介也日趨多元化,實現視覺傳達設計的可視化已經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大數據的介入賦予了設計師更豐富的表現方法,更靈活的承載媒介。諸如可視化網絡、軟件、視頻影像、交互體驗信息等等,這些都賦予了中文字體設計更多樣化的形式和更廣闊的發揮空間,促使中文字體設計開始出現了諸如動態化、多元化的新型表現形式。
2.2 表現形式及手法的多樣化
在新時代下,中文字體設計的技術支持十分有力,這是任何一個時代都難以比擬的。不僅如此,大數據背景下巨大的資源優勢也催生了當代藝術的繁榮發展,進一步拓展了中文字體設計的思維廣度,引發了中文字體設計表現形式及手法的多樣化發展。例如,借助于觸摸、觸感等互動性設計,利用肢體動作實現交互式設計體驗,明確目標實現可視化網絡活動等等,此類表現形式、手法都為中文字體設計創新提供了多種可能性。
2.3 體驗的日趨豐富化
大數據背景下,中文字體設計帶給觀眾的體驗越來越豐富,受眾甚至可以產生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多種感官知覺體驗,賦予了設計更立體化、全面化的吸引力。例如,隨著動態技術的應用,中文字體設計開始朝著動態化方向發展,也開始進一步拓展其記憶、感知等多方面功能,不僅具有視覺、聽覺雙重刺激,而且呈現給大家更豐富、多層次的藝術審美。
3 大數據時代中文字體設計的未來趨勢展望
對于文字而言,其本質在于記錄情感,傳情達意,也可將其視為一種表意符號。在如今這個大數據時代發展趨勢下,設計者開始廣泛、深入地尋求相同的文化立場下的語意傳達。中文作為我國典型的文化符號,也在試圖尋求新的國際語境。對設計師而言,中文字體設計問題仍有待研究、探索。在新環境下,數據時刻改變著當今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為中文字體設計帶來了挑戰與機遇。未來,中文字體設計將進一步推陳出新,各種現代化技術的應用也將更為深入。對于中文字體設計而言,迫切要求創新與變化。不僅如此,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快,中文字體設計的發展似乎成為一種國際化趨勢,這不僅體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對于中文字體設計的青睞,也體現在當前我國設計領域對國外優秀設計思路、方法的借鑒,如此種種都極大地促進了中文字體設計的持續發展。中文字體設計進一步拓展了中文在全球領域的影響力,催生了各種有別于以往的新型表現方式,進一步增強了受眾的參與性與互動性。雖然,國外很多設計師對于中文字體的嘗試為我國中文字體設計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借鑒意義,但就中文自身而言,無論在表現方法上,還是表現形式方面,仍需要融入我國中文獨特的構成與表達方法,不管對于技術難度,還是表現形式方面都仍待我國設計師進一步深入探索。
自我國中文字體設計的發展到如今,經歷了不同階段的漫長發展、探索、創新,也受到了傳統文化觀念的熏陶和影響??v觀我國傳統中文字體與現代中文字體的發展情況不難看出,我們需要進一步拓展中文字體設計的研究的廣度、深度。在全球這個大數據文化背景下,各種文化交流與融合不斷加深,如何維持民族文化的特色,堅持走民族化、本土化、個性化的道路,成為設計人員不得不深刻思考的問題。縱觀全球設計領域,各大國家的設計師們都將設計重點放在本國本民族字體研究方面,不斷加以探索,賦予深刻的創意,為觀者帶來無限創意與強烈的視覺感染力,打造多變、豐富的視覺效果。而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中文漢字,更應當充分發揮其先天結字造型的優勢,實現形、音、義的三位一體化設計。當然,我國現代優秀設計師對中文字體的設計也有很多成功的先例,這也為廣大設計人員帶來了無盡的動力。對于設計師而言,應更多地思考全球文化大融合這一形勢,對如何實現中文字體設計中東西文化的碰撞、融會,加強溝通、交流,吸納不同類型的觀念、形式、手段,打破傳統設計思路和模式,立足于當代大數據化的舞臺,對中文字體設計創作途徑加以拓展,除了滿足字體的使用功能以外,善于創造新的生命力,打造出極具民族感、時代感的現代化中文字體設計作品。
4 結語
一個新時代到來帶來的往往不僅是機遇,還帶來諸多挑戰。在如今這個大數據時代,設計師不僅需要快速學習和進步,以更好地把握潛在機遇。同時,及時掌握國內外最新設計動態,促進自身設計水平的不斷提升,這對于設計自身而言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 張曉明.二十世紀中文字形結構研究[J].載語言教學與研究,2010,12(05):241-244.
[2] 陳玲江,楊雄勇.產品設計差異化[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11(04):124-126.
[3] 葉峰泉.中文字體設計“寬度表”基礎研究的現狀和意義[J].美術大觀,2015(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