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衍芳
摘 要:利用多爾的后現代主義課程觀,將新的課程改革思想應用在我校的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建設中,改善了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方式和進一步構建了開放式教學平臺。
關鍵詞:藝術設計專業;多爾的后現代主義課程觀;基礎課程改革
藝術設計是一門新興的設計學科,其中基礎課程在整個藝術設計專業的能力培養中最為重要,它主要訓練學生的造型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和創新意識,讓學生能順利進行后期專業課程的學習。筆者從事基礎課教學多年,認為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設置,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要進行改革。
根據教高〔2006〕16號文件精神,教育部在關于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方面提出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并做出指導性意見。我校的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改革要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這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改革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設計能力的培養。把設計創新思維能力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重視優質的教學方法。
我校的藝術設計專業主要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因而基礎課程設置也要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專業基礎課的培養目標必須設定在學生的造型能力和空間創意能力上,為后期的專業設計表達作鋪墊。然而長期以來,在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基礎課程教學設置得過于呆板,形成了形式主義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到的只是繪圖技巧,沒有真正掌握設計的思維方法。
1 基礎課程設置
我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專業選修課、公共選修課五大模塊。依據高職高專教育改革意見,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課程更具實操性和實用性。所以,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設置也要能符合“實用、夠用、管用”的原則,努力做到學習和應用、理論和實踐相互融合,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加明確所學的專業基礎課程的目標和自己努力的方向。
2 基礎課程改革
多爾是當代課程領域中以后現代主義觀點來思考課程的集大成者。多爾是以4R標準為核心構建起后現代課程理論。4R,是指課程的豐富性、回歸性、關聯性、嚴密性。我采用多爾的后現代主義課程觀進行了我校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改革。因為多爾是運用后現代主義的新觀點和方法進行課程構建,它提倡開放型、體驗型、對話型、自組織型的課程理念。
2.1 基礎課程的豐富性
課程的豐富性是指促使學習者與課程對話,與課程中的人員對話。所以課程在深度和廣度上應該足夠的豐富。我校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的設置,是在滿足本專業的要求下,盡可能地拓寬本專業的廣度,讓學生在多角度中思考與探索,從而全面理解課程的要點。例如現代設計史課程,它屬于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這門課如果只靠教師的講授,學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只有讓學生積極加入教師設置的課堂討論和分析中,才能深刻的體驗和感受設計史的魅力,才能牢記那些設計理論。我們的教育方式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之中。
2.2 基礎課程的回歸性
課程的回歸性是指課程的內容、組成、序列可以任意組合。課程的內容不再是孤立的單元,無論是教學內容、課堂練習、課后思考題,都不單是完成一項學習任務,它們也是學習的另一個開端。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的設置一定要遵循多爾的回歸性,讓前面所學的課程內容能在下一個課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基礎課程中的知識點是不斷累加的,在學習新課程內容的同時還要對之前學過的課程進行復習回顧。因為只有這樣做才能達到課程的回歸性,多爾提倡的回歸性能讓學生全面的、完整地吸收設計的精髓。
2.3 基礎課程的關聯性
課程的關聯性指在構建課程模塊時要考慮到課程之間的關系,在課程內容方面也要考慮其中的聯系,只有考慮到這些關系,再通過多爾的回歸性來拓展這些課程的深度,隨著時間的推移使得課程變得越來越豐富。我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設置考慮到知識點的重要性,所以課程的設置做到以能力為導向,使學生掌握必備的專業知識點。基礎課程是學習領域中的知識基礎平臺,也是未來工作領域中的技能基礎平臺,所以在課程時間安排上也考慮到多爾的關聯性。
2.4 基礎課程的嚴密性
課程的嚴密性是指在課程學習中不要以為有一種正確的觀點就可以了,要將不同的觀點融入其中。因此,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在基礎課程的教學中,不要讓學生做學習知識的被動者,而要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深入的思考,做能夠提出問題和創造性解決問題。課程的嚴密性要強化學生設計創新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多爾的后現代主義課程觀為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的改革提供了一個建設性的視角。我校2014年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大綱修訂以多爾的后現代主義課程觀為依據,堅持可持續發展的設計教育觀點,使每個學生都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者。要構建藝術設計類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體系必須盡快地掌握和適應新情況、新態勢,制定新的教學方案。多爾的后現代課程觀也為我校的藝術設計類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體系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還需要反復推敲,以便讓它更好地為我們的課程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 多爾.后現代課程觀[M].王紅宇,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 張雪.以4R理論為核心的多爾后現代主義課程觀及其影響[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1,27(04):119-121.
[3] 王玉瓊.后現代知識觀對當今課程研究的啟示[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2(3):24-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