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凱

摘 要:隨著報考藝術類院校的考生增多,各大美術類高校的美術教育改革成了主要的問題,尤其是在新時期的背景下,跟隨時代的潮流對高校美術教育模式進行改革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主要對高校美術如何應對在社會發展的大潮流出現的問題,以及高校美術教育模式進行探索和研究,對出現的相應問題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美術教育;模式;問題;改革
0 前言
在最新的國務院辦公廳頒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提到,美術教育問題仍然是整個教育事業中相對薄弱的環節,要幫助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在美術教育中,美術課程的設計和開展,美術師資力量的增強等問題都是需要解決的。下面就對高校美術教育進行分析和研究。
1 當前高校美術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研究
我國藝術市場的繁榮離不開社會經濟的繁榮,很多藝術品逐漸變為經濟價值。與此同時人們的審美標準和價值觀也在金錢的誘惑下逐漸的改變。接觸社會較多的高校美術專業的本科生也在混亂的潮流中迷失了自我,針對種種現象,改革高校美術教育模式,正確培養大學生的價值觀和審美標準成為當前高校的主要問題。
1.1 高校美術教育目標模糊
我國的很多美術高校對人才培養的定位不準確,對于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感到迷茫。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是高校還是沿用傳統的教育模式,沒有注重對大學生美術創造力的培養,對于美術理論和專業課過于重視,但是又未將美術理論與專業實踐有效的結合到一起。在平時上課過程中,教師按部就班的對課本知識進行講解,引導作用不明顯。由于高校美術專業培養的人才與社會需求不相符,因而無法真正地實現社會效益,具有自己審美能力的大學生更是寥寥無幾。在教育目標模糊的模式下,高校都不知道自己將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只有明確教育目標,才能培養出能適應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1.2 教育體制不合理
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各種各樣的思想潮流沖擊著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學生的思想狀況也在日益改變著。尤其是金錢主義和功利主義沖擊著高校的美術教育體制,過于注重對大學生美術技巧的培養,忽視了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讓高校美術教育體制形同虛設。甚至很多高校的美術教師對金錢主義也是極為的崇拜,將重心放在金錢的交易上,未能將大學生的美術素養和教育放在首位,美術教育和藝術研究工作的開展更是緩慢,這些表現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學生的思想。改善高校美術教育體制,教師為學生樹立榜樣是改革高校美術狀況的關鍵所在。
1.3 重技巧輕理論
美術技巧的重視度在高校美術專業中是相當高的,與此同時文化理論課的時間安排就較少,這樣的教學安排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重技巧輕理論現象的出現與高校對教師和學生的評判標準有關系,高校美術教育模式下,重視的是教師的技能水平,對于教師的整體素質并未給予充分的重視度。更有很多高校認為,美術理論文化課的學習對于學生美術素養的培養僅僅有著輔助的作用,因此壓縮美術理論文化課的學習時間,在文化課的學習上也是對學生放任不管,很多大學生受到教育模式的影響,對美術理論文化課的學習也是極為輕視,課上睡覺、吃東西等現象時有發生。美術技巧固然重要,但是實踐需要理論的指導,重技巧輕理論的教育模式不能培養真正的人才。
1.4 教學內容單調,師資力量不足
應試教育的模式仍然存在于我國高校美術教育中,教學過程中主要是一些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內容。時代在改變,一些現代化美術元素應該加入到教學內容中去,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性。單調、枯燥的教學內容讓美術教育喪失了生命力,試問缺乏生命力與活力的教學怎么能培養應用型人才。美術看似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其實與其他學科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社會在不斷地進步和完善,各種各樣的文藝思潮逐漸涌現,但是這種文藝思潮中積極的思想并未真正體現在美術的教育過程中,缺乏創新與變革。
我國現在是市場經濟體制,以往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美術教育模式已經不適用,走出應試教育的圈子,真正培養創新型人才才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在功利性如此強烈的社會中,很多高校美術教師也不能置身其外,師資力量不強也是高校美術教育模式存在的一大問題,造成培養的人才與社會無法全方位接軌,這些因素都對會阻礙我國美術高校對人才的培養。
2 高校美術教育改革的重要意義
2.1 提高包容性,開闊視野
在現代化信息社會,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增強,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式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舉辦的藝術活動也隨之增加。藝術是可以兼容的,它的包容性能夠讓其他領域的元素加入進來。美術作為藝術中最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在裝配方式、觀念攝影中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傳統的繪畫技術和雕刻藝術都能在現實生活中使用。現代美術不僅僅是傳統的點墨的繪畫,更多的是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美術的不斷延伸和擴展逐漸滲透到其他領域,美術所包含的內容也是越來越多,沒有以前那么明細的界限。藝術領域的擴大是高校美術專業的學生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專業和學科之間的交叉能創造出更多優秀的藝術作品,也為高校美術學生開闊了視野,不再是“井底之蛙”。
2.2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的力量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是巨大的,跳出邏輯思維圈的創新更是能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在現代美術的創作中,沒有創新思維的作品就好像缺少生命力的木偶。比如西班牙畫作《時間的永恒》就是脫離了正常的思維,變化了事物的本質,從而表現出豐富的活力和激情。現在我國各大高校的美術專業學生培養模式主要是基礎課為主,素描和色彩是大學生接觸最多的東西,除此之外,碳棒、炭筆等知之甚少。我國美協主席靳尚誼曾說過,藝術在當今社會的形式的不斷變化的,藝術的觀念已經逐漸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之中。但是,我國的美術教學模式還是以蘇派為主,大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架上繪畫占據了主要的時間,再加上繪畫的過程中,主要是對物體的“形”進行描繪,缺少主觀思想的加入。這種單純的技能訓練是不足以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對于創新思維的培養也是沒有任何作用,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展現和發揮,久而久之,學生對于美術就失去了最初的活力與激情。因此,改革高校美術教育模式是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美術創新思維的關鍵。
2.3 促進美術教育的發展與進步
現代美術的發展與進步并不是對傳統美術成就的否定,更多的是相互之間學習、借鑒。現代美術的發展是在傳統美術的基礎上,但是在大眾化美術潮流中,很多膚淺,盲目迎合大眾的思想在侵蝕大學生的思想,缺少了正確的審美觀。大學美術教育模式的改革就是要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審美標準,對于西方的美術思想和潮流正確辨別,通過借鑒西方美術思想和傳統美術內涵來反思自身,進行適當的改革。在改革美術教育模式面前,對高校來說是一種挑戰,按部就班的教學不能培養應用型人才,改革有可能會出現疏漏,因此高校應該平衡多方面的因素,用包容的思維和創新的眼光來正視現代美術教育的改革,這樣才能促進我國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進步。
3 新時期高校美術教育的改革建議
3.1 優化課程設置,增加選課
教學結構,課程設置不合理嚴重影響優秀人才的培養,在新時期的形勢下,專業課的體系和教學內容應該更加的多樣化,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將基礎知識、美術理論和美術技巧有效地結合起來。在教學安排和課程設置上,將學生的必修課與選修課有效地結合起來,避免學生所學知識聯系不到一起的現象。人文修養方面的課程應該適當的增加,對于美術專業的學生來說,中外文藝理論名著和中外美術史都是必須要通讀的。我國很多美術高校招收的學生知識水平和素質都參差不齊,很多學生并不是特長美術或者愛好美術才報考的,開設一些社會學、藝術創作等方面的選修課能完善學生的知識網絡結構,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也是大有益處。通過對這些美術歷史和社會知識的傳播,能讓基礎薄弱的學生豐富自己的知識,更多的了解社會。在美術專業的課程設置上,應該讓學生接觸各種各樣的美術素材,不單單是架上繪畫,增加美術設計的課程時間,現在人們更加關注的感受,好的設計能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無論如何改革都應該重視傳統教育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審美標準,熟悉材料和色彩的運用,這樣才能促進美術教育的發展,培養應用型人才。
3.2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課程的設置和選課量的增加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高校美術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問題,高校還應該重視高校師資隊伍的建設,優秀的帶頭人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標準。高??梢耘囵B一些年輕有為的教師來擔當創作、科研重任,邀請一些重點院校的教授到本校講授課程,還可以定期的選派優秀骨干教師進修,到企業實踐,將企業發展的要求帶回學校,以便于人才的培養。高校存在的意義就是培養人才,而優秀的師資隊伍是人才的保障,在市場經濟體制逐漸成熟的社會,高校美術教育應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問題,這才是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所在。
3.3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是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動力,美術創新也是促進美術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在日常的學習中就應該培養學生的自我創新意識和能力。首先在環境上應適合學生的個性發展,要尊重學生的觀點和思想,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創造輕松、自由的教學氣氛。其次是讓創新體現在美術教育過程的始終。高校美術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的心理,避免盲目崇拜,應該重視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將個性展現在美術作品中。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我,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成為適應社會進步和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4 結語
高校美術的教育體制要從教師為中心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準確定位培養人才的目標和方向,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參考文獻:
[1] 梅江.我眼中的中央美術學院本科教育[J].美術觀察,2016(03).
[2] 畢瀚書.對當前高校美術教育現狀的思考與改革建議[J].戲劇之家,2014(15).
[3] 王素云.高校美術教育存在問題及對策[J].時代教育,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