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學軍
摘 要:現階段,國家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在此基礎上興起了培養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潮流,與此同時行業對環藝專業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地方院校環藝專業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職業教育背景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亟待通過改革來開拓具有創造性、與社會需求和時代背景相接軌的人才培養模式。本文從現代職業教育背景出發,通過對環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社會需求類型以及學科定位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出路。
關鍵詞:現代職業教育背景;環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改革
1 現代職業教育背景綜述
1.1 現代職業教育背景的形成
為適應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現代職業教育背景的形成是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任務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促進中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體現終身教育理念?,F代職業教育背景下,中高等教育的目標已漸漸不局限于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而是逐漸轉向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院校對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是大勢所趨。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關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以及長期教育改革和規劃的文件,暗示了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正在慢慢進入軌道,同時也意味著普通本科和應用技術型本科將是今后高等教育辦學的兩個主要方向。然而,這一大方針如何在國內諸多轉型和待轉型院校進行具體落實也成為了一道難題,需要教育部、地方院校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1.2 現代職業教育背景下研究環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意義
在現代職業教育背景下如何科學合理地面對應用型大學建設帶來的挑戰,培養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的環藝專業人才是該專業當下任務中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研究環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提高環藝專業競爭力,在本科院校轉型為應用型大學并于高職院校對接帶來的機遇基礎上實現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系統建設,培養出實踐能力比研究型大學強、專業理論知識和能力又比高職院校強的環藝專業人才。與此同時,在現代職業教育背景下對環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有利于與社會發展需求接軌,既要滿足學生的全面發展,又要適應市場和行業瞬息萬變的發展訴求。[1]
2 現代職業教育背景下環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
2.1 人才培養方案改革
在現代職業教育背景下,為了適應行業對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環藝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亟須改革。以市場調研為依據,校企合作為基礎制定環藝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有利于避免與市場脫節現象的出現,增強企業的參與意識并形成有效對接。另一方面以專家論證為依托,在遵循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學規律的基礎上制定培養方案和配套的教學計劃,組織除專業以外的教育教學理論研究領域的專家參與環藝專業課程結構、教學內容進行系統化、科學化地研究和探討,從而形成一套最符合本專業長足發展的、符合本科院校教學規律和社會需求的應用型與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方案。環藝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還應注重以應用定位為根本,以形成能力培養體系。
應用型人才是指在體現高等教育和現代職業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具備良好綜合素質的同時,還應當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能夠獨立解決就業后可能會遇到的相關專業和行業問題。因此,在環藝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上要鞏固好應用定位根本,汲取傳統的研究型和學術型人才培養方案的營養,并結合學生特點、教師教學特色和地域風格等因素從而建立以能力培養為體系的含義專業人才培養方案。[2]結合地方院校環藝專業教學實際和人才培養規律,若想要將市場所需知識和能力整合到人才培養方案中去,就應當制定以“4+2”模式為主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學生的素質能力、實踐應用能力、專業技術擴展能力以及創新創業技能四項能力,在素質能力和課程體系建設兩大方面同時打下堅實基礎,即保證本科教育要求,又滿足學生深入學習、考證、考研等方面的需求。
2.2 專業教學模式構建
環藝專業教學模式的構建工作主要可以分為工作室導師教學模式構建、軟件課程教學模式構建兩部分。工作室導師教學模式的構建要求以環藝設計行業的實際需求為基礎,由導師帶領學生成立工作室并適當調整學生培養目標、教學內容以及課程安排等,延伸環藝專業的外延拓展,設置以工作室模式為主體的實踐環節,增加以提高實踐能力為主的課程。工作室導師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在大學一年級完成藝術設計公共基礎課程,在大學二年級修完設計輔助軟件的入門操作課程,大學三、四年級被分入各個工作室并走向社會。這一模式下地方院校、環藝專業和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合作更加密切,有利于環藝專業學生在現代職業教育背景下減少進入工作角色后適應設計和相關領域工作環境的時間,提高專業技術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3]軟件課程教學模式衍生于西方各大設計學院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實踐課程為主,注重軟件操作訓練,并輔以相關設計原理、設計心理學、人體工程學、環境照明設計和陳設藝術設計等理論知識的講解。該教學模式適應現代職業教育大背景,更為注重應用實踐能力和技術技能素質的培養,創造性地通過客觀軟件技術的輔助將學生的專業課程和實踐練習結合起來,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3 結語
學術型和研究型院校向應用型院校轉型的趨勢響應了國家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大戰略決策。在此背景下,我國環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培養方案、課程建構等方面都需要進行創新改革,將理論知識轉變為實踐操作能力,將傳統型環藝專業人才轉變為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將系統教學變為融合了創意思維訓練的教學,這也是解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中部分院校“高不成低不就”現狀的重大舉措。本文從現代職業教育背景出發,以培養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分析了當前我國地方院校環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問題并指出了環藝專業發展的一大趨勢:只有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行業需求、緊扣現代職業教育這一時代背景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使環藝專業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 沈鴻才,黃曉佳.德國職業教育的啟示與環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4(22):30.
[2] 楊婷.職業教育背景下高職高專音樂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柳州師專學報,2015(03):99-101+95.
[3] 黃海珍.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背景下跨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探索[J].成人教育,2015(08):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