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驥 盧錦鐘 蔣忠海
[摘 要]土木工程專業是一個工科專業。采取培養和引進相結合的方式,壯大師資隊伍力量,大力引進教授、博士等高層次人才,優化學術隊伍結構。利用院校計劃改善實驗硬件的機會以及土木工程專業申碩的契機,補充完善土木建筑實驗室設備,提升實驗室面貌。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大力開展教學研究,探索“3+1”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土木工程;名牌專業;實踐;成效
[中圖分類號] G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6-0104-02
土木工程專業是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的一個工科專業,其前身是于1987年開始招生的公路與橋梁專業,是廣東省第一個具有專科以上層次的路橋類專業。2009年該專業被評為我校名牌專業。為此,我們制訂了名牌專業建設的目標,即采取培養和引進相結合的方式,壯大師資隊伍力量,大力引進教授、博士等高層次人才,優化學術隊伍結構。利用學校計劃改善實驗硬件的機會以及土木工程專業申碩的契機,補充完善土木建筑實驗室設備,提升實驗室面貌。我們根據佛山市對我校“以工為主”的辦學要求和學校的發展規劃、辦學定位以及科學發展觀,制定土木工程專業發展規劃;根據土木工程專業教學改革的成果和佛山市地方經濟建設要求,不斷完善人才培養計劃,使之適應素質教育與培養創新人才的要求。
一、主要建設措施
(一)以學科梯隊建設為核心,優化土木工程專業師資隊伍結構
我校加強與華南理工大學、中南大學等985高校的聯系,向其博士生宣傳佛山科技學院土木工程學科和土木工程專業,吸引更多的高層次人才到我校求職。同時,尋求學校對土木工程專業的高層次人才引進給予大力支持,為土木工程專業師資隊伍實力不斷加強提供保障。
(二)加強教學硬件和軟件建設力度,提升辦學質量
不斷加強實驗室建設力度。根據實驗室示范中心標準高質量地制定實驗室建設規劃,為土木工程專業的發展奠定實驗基礎。在橋梁工程、結構力學、材料力學等課程中,精選1~2門課程按照省級重點課程和省級精品課程標準給予重點建設。每學期定期組織土木工程專業教師開展教研活動,交流教學經驗,并以專業建設為主題進行研討,為土木工程專業的發展出謀劃策。
(三)注重科研水平建設,強化學術實力
依托碩士點建設,通過凝練學術方向,組建學術團隊,開展科研攻關,壯大學術實力。通過經費資助,鼓勵對某一專題有一系列研究成果的教師編寫專著,使土木工程學科在學術專著方面有零的突破。通過獎勵方式,鼓勵教師發表科研論文和教材,特別是高水平的論文,提升土木工程學科的影響和學術地位。
二、主要建設成果
(一)師資隊伍
引進博士學位教師6人(其中,含香港大學博士1人、香港理工大學博士1人),1人晉升教授專業技術職稱,2人晉升副教授專業技術職稱,新增兼職博士研究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3人,選派了4名學術骨干出國訪問深造。目前,土木工程系有專任教師2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含高級工程師、高級實驗師)10人;博士(含博士后)11人,碩士11人;兼職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2人;全國百優博士論文獲得者1人, 全國優秀教師1人,南粵教壇新秀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留學歸國人員2人,國際訪問學者5人,廣東省教育廳“千百十”人才工程重點培養對象3人。
(二)教學條件
添置了本學科專業的高新儀器設備,如MTS結構靜動力加載系統、100T電液伺服萬能試驗機、SDT-10型土動力學試驗系統、結構耐久性試驗系統、FSR-6型非飽和土三軸蠕變試驗系統等,可以滿足教學的多層次需要。本科專業的設計性、綜合性實驗開出數占總實驗數的比例超過80%。除正常實驗課之外, 實驗室還對學生進行開放,新增了6個校外實習基地。不少課程采用多媒體教學,如結構力學、材料力學、理論力學等,其中材料力學課件獲得了校級優秀課件。結構力學做了課程網站,供學生教師交流和學習。材料力學,彈性力學的教學內容也已掛在學校的BB平臺上,為學生的課后學習提供了方便。
(三)教學改革
本專業必修課課程建設水平較高,現已擁有校級精品課程2門,優質課程2門,主編和參編出版教材5本。在2013版人才培養方案中,本專業納入了3+1培養模式,并對課程體系進行了優化。大多數教師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效果明顯。
(四)教學水平與質量
各位教師在專業教學改革中積極更新觀念,廣泛參與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獲校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目前,我校土木工程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廣東省特色專業、廣東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和廣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示范專業。
(五)人才培養質量
1.學生整體思想素質較高,學風有明顯好轉。2.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對口就業率100%。3.每年約4~8人考取研究生,年平均考研錄取率約50%。4.以學生為第一作者公開發表的論文共5篇。5.獲得學生學術基金20項、實驗室開放基金7項、大學生創業創新項目13項。
(六)結構模型大賽
結構模型大賽是近年來興起的一項學科競賽,是富有創新性和挑戰性的第二課堂科技活動。自2005年以來,我校土木工程專業學生一直積極參加中南地區和廣東省的結構模型大賽,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先后榮獲中南地區第一屆結構力學知識競賽二等獎和三等獎、中南地區第一屆結構模型設計大賽二等獎、中南地區第二屆結構模型創作競賽三等獎、中南地區第三屆結構設計競賽二等獎、中南地區第四屆結構設計競賽二等獎、廣東省大學生科技節結構模型設計大賽二等獎和廣東省首屆結構模型設計大賽三等獎。
我校于2013年開始在校內舉辦結構模型大賽,至今已舉行兩屆。2013年12月1日,我們成功舉辦了首屆結構模型大賽。第二屆結構模型大賽由佛山市科協、學校團委主辦,土木工程系承辦,佛山圖書館、環境與土木建筑學院團委學生工作辦公室和土木工作室協辦,這次比賽也是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科技節的主要活動之一。第二屆參賽學生和專業數比第一屆有了較大的提高,參賽作品的質量也同樣較上屆有了較大的提升。
(七)學科建設
2008年以來,土木工程學科緊密圍繞碩士授權立項建設工作總體建設目標要求,依托本學科在橋梁與隧道工程、巖土工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四個二級學科各自研究領域扎實的研究基礎,緊密結合廣東省、佛山市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要,尤其是城市建設對土木交通建設工程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材料的客觀需求,進一步擴展學科研究方向與學科研究領域的覆蓋面,取得了良好的建設成效。
土木工程學科秉承“以學科研究平臺建設為重點,學術隊伍建設為依托,學科研究方向建設為抓手,努力提升學科科研能力和服務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水平,推動學科綜合實力的快速提升,進一步彰顯學科研究特色,夯實學科發展基礎”的學科建設總體思路,著力加強學科研究平臺與特色實驗室建設,為開展高水平、特色學術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土木工程學科大力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造就一支年齡與專業知識結構合理、學術水平較高、創新能力較強的學科隊伍;注重碩士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為高層次人才培養儲備充足的師資力量。
近幾年,土木工程學科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教育部百優博士論文基金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其他縱向課題4項,橫向科研課題105項,到賬科研經費近3000萬元。獲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廣州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佛山市優秀論文一等獎1項。在《工程力學》、《鐵道學報》和《中國鐵道科學》等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3篇,SCI收錄6篇、EI收錄27篇、ISTP收錄9篇。
2013年土木工程學科順利通過了教育部的碩士點建設驗收,2014年開始招收土木工程學科學術型碩士研究生,至今已招兩屆學生且生源質量逐步提高。
(八)專業特色
1.人才培養方案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訓練,使學生畢業后能盡快勝任專業技術工作。2.學生積極參加第二課堂活動,成績斐然。3.通過學校的學生學術基金和實驗室開放基金以及參與教師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4.建立了本科生導師制。在新生中挑選了10名品學兼優的學生,專門指定水平高、能力強的教師作為他們的導師,給予他們在大學期間的生活和學習等方面的指導。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今后建設的設想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鑒于學校平臺和政策等原因,我們目前還無法引進高資歷教師,包括兩院院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含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2.精品課程、優質課程建設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3.缺乏高水平的教研成果。
(二)今后進一步建設的設想
目前,我校土木工程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廣東省特色專業、廣東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和廣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示范專業。我國正處于經濟建設高速發展時期,對土木工程應用型人才需求量較大。為此,我們將根據市場需要,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大力開展教學研究,探索“3+1”人才培養模式,力爭將我校土木工程專業辦成國內同類院校領先、地方特色鮮明的專業。
[責任編輯: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