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維超
摘 要:民間體育游戲屬于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體育教學中合理安排民間體育游戲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結合當前中職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現狀,分析民間體育游戲的特點和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對如何更好地在體育教學中應用民間體育游戲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關鍵詞:民間體育游戲;中職體育教學;優勢
新課改要求我們的職業教育必須轉變思維,將原來的專業技能教育和灌輸類教育思維慢慢向多元化素質教育思維轉變。這就需要我們的體育教學加入更多元素,來激發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為終身體育做準備。而民間體育游戲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鍛煉興趣,還有助于民族傳統文化傳承,而民族傳統體育和民族風情作為體育游戲資源的開發,可謂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只要我們體育教師去積極挖掘、認真整理,它將極大地豐富我們的體育教學成果。
一、民間體育游戲及其特點優勢
民間體育游戲是指流傳于廣大民眾生活中的各種形式的賽力、賽技巧和賽技藝的嬉戲娛樂活動,俗稱“玩耍”,游戲與競技特征并存。民間體育游戲積淀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審美情趣,折射著各民族的精神風貌,濃縮了難以割舍的鄉土情。民間體育游戲有一定的游戲背景,具有趣味性、群眾性、教育性、競爭性、公正性、實用性;它融文化、體育為一體,游戲中充滿了回憶和民族文化,具有培養文化認同感和民族的自信心、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民間體育游戲重在參與,重視體驗性,偏重隨意性,不追求風度和美感,也不純粹地體現競技能力,而是能娛樂自身、強身健體、調控情緒,發泄自我內心情感;在挖掘人智能、體能、技能的潛力,表現個人價值;在群體內成員之間相互協作和配合,體現集體力量,可以改善內向的性格,完成自我塑造,體驗成功的快樂或挫敗的失落,增進情感交流,促進人際交往,獲得尊重和成就的需要。
二、中職體育教學中民間體育游戲的運用
1.課堂開始部分民間體育游戲的融入
體育課在每節課開始時,教師會為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興奮度,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游戲或者需要智力因素參與的練習。而民族體育游戲有著創設寬松、平等、充滿活力氛圍的優勢,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此階段常見的民間體育游戲包括“口令反說”(即發布命令的同學說稍息,其他同學則立正)等。
2.準備活動部分民間體育游戲的融入
民間體育游戲在準備活動部分的作用主要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以良好的心態進入到學習中去。準備活動主要包括一般性準備活動和專項準備活動。而一般性準備活動主要是活動身體,提高興奮度,引導學生盡快進入狀態。在傳統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常采用慢跑、定位操等形式。長期使用,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降低積極性。因此,教師可以選取民間體育游戲來豐富教學中的準備活動,如抱團、火車賽跑、老鷹抓小雞、貼膏藥、大魚網、趕羊、兩人三足等游戲,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專項準備活動是根據教學內容使相關的肌肉群、韌帶、關節、器官等各機能做好準備。在專項準備活動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對應的民間游戲來進行輔助性練習。如,體操跳山羊的專門性準備活動可以采用民間游戲“跳山羊”等。總之,在準備活動中,教師可采用的民間體育游戲較多,可以有目的地進行選擇。
3.課堂基本部分民間體育游戲的融入
體育教學中基本技能、技巧的練習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若是一味地單調重復性練習勢必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而在此階段加入民間體育游戲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的運動技能。如,在快速跑教學中,在學生基本掌握了技術動作后,如讓他們重復的跑,勢必會枯燥,興趣低落,若采用民間游戲“背(拖)毛石板”進入課堂教學,不僅能使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提高運動水平,還發展了學生的力量和速度能力。“背(拖)毛石板”游戲規則:“背毛石板”是仡佬族人民根據石匠個人、集體搬運石板、條石時衍生而來的一種負重搬運的競速游戲。甲乙兩人背靠背站立(乙扮演“毛石板”),胳膊分別向后伸出挽在一起(扮演“毛石板”的手在上),甲彎腰把乙背在背上快速前進,“毛石板”不能觸地仰臥于甲背上,到達終點后交換。而進行拖毛石板游戲時,扮演毛石板的學生身體充分放松被快速拖到終點后交換。可采用分組接力方式參與游戲和比賽,這樣既能加大運動負荷,又能提高學生的參與性,活躍課堂氣氛,達到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的效果。游戲的進行使學生興趣得到了激發,還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練習,無意間養成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也讓學生了解了傳統石匠工人的不易。
4.課堂結束部分民間體育游戲的融入
體育課的放松整理部分,要采用趣味性的、運動量較小的游戲,在輕松活潑、幽默的氛圍中,讓學生放松身心,恢復到相對安靜的狀態,以較好的身心狀態回到教室學習。因此要選擇讓學生恢復安靜,消除疲勞,重新獲得愉悅的民間體育游戲項目,如益智類的民間體育游戲,報數字、“逢七過”等。
中職體育教學中運用民間體育游戲不僅能激發學生鍛煉的積極主動性,增強學生體質,還能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發揚民族傳統文化。但在運用民間體育游戲過程中,應注意符合中職學生年齡、性別特征;根據不同性別、不同體質的需要,合理分組、合理安排、調節游戲的運動量,同時在游戲過程中適當指出該游戲所賦予的教育意義,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發展,讓學生更多地體驗到民間體育游戲所帶來的樂趣,從而提高中職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袁海強.體育教學中體育游戲運用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15(3):146-149.
[2]辛小勇.試論民間體育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體育文化導刊,2014(10):144-146.
[3]馮萌.民族傳統節日中民俗、民間體育的價值[J].中國體育科技,2006(5):34-37.
[4]王永平.游戲、競技與娛樂:中古社會生活透視[M].北京:中華書局,2010.
[5]蔣藍.清貧的詩意:正在消失的游戲[M].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3.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