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匯寬
[摘要]文章總結了美國、日本、印度三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發展歷程和特點并進行比較研究?;谌龂鴦摌I教育的成功經驗,我國應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構建合理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完善創業實踐教育保障制度以及在中小學校開展創業教育。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教育;創業精神;啟示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2.116
1 美、日、印三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概況
1.1 美國大學生創業教育
美國是創業教育的開創者。1947年,哈佛大學首開創業學課程,到今天其創業教育經過60 多年的發展已經趨于成熟并形成了完善的體系。具體特點有如下三點。
(1)創業教育師資力量雄厚。雄厚的師資力量是美國創業教育有效開展的保證。專職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都經過專門培訓或選拔,具有豐富的創業實踐經驗。同時,社會各界既有創業經驗又有學術背景的資深人士也被學校吸納進來從事兼職教學和研究。他們的講授為大學生們提供了全新的思維,使課堂教學內容得以豐富。
(2)創業教育課程系統化。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的課程已經系統化,涵蓋了創業構思、融資、企業設立、管理等方方面面,綜合起來有如下課程:商業計劃書、新興企業融資、創業領導藝術及教育、大型機構創業、啟動新設企業、產業和可行性分析、道德感與社會責任感、創業營銷、法律條款分析、企業成長戰略等。[1]
(3)重視實踐教學與學生創業能力的提升。美國大學非常重視學生的創業實踐,美國高校經常開展各式各樣的創業實踐活動,其中最有影響力的當屬創業計劃大賽。創業計劃是指創業者為獲得風險投資,針對某一具有商業潛力的產品、技術、服務向風險投資家提供的可行性分析報告,優勝者可獲資金支持,還有機會直接進入大學孵化器,因此,美國不少公司是從創業計劃大賽中誕生的,其中較為著名的有Yahoo、Netscape公司。
1.2 日本大學生創業教育
日本從20世紀60年代起開始關注并發展創業教育,將創業教育作為培養未來富有挑戰性人才的戰略,在高等教育及基礎教育階段積極開展創業教育。日本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特點如下:
(1)“官、產、學”緊密合作?!肮佟a、學”合作是日本政府提高國家創新能力的法寶之一。在政府方面,政府不僅出臺了簡化新公司申請程序和資金支持方面的政策,還積極主動推動全國規模的創業教育信息聯網,促進創業教育的開展。在產業界方面,企業和中介機構為學生提供“實習基地”和“風險資金”,還與大學聯合開展科學研究,將產學研一體化,提高了創新成果的轉換率。在大學方面,各大學加強創業孵化器、創業輔導機構等創業基礎設施建設,并利用校友資源,通過校友會加強與校友的廣泛聯系。
(2)學校課程體系的相互銜接。日本政府重視創業教育的連貫性,在不同教育階段對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創業教育。在小學階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品質。主要通過開設理財教育、手工制作等課程激發學生的創業想法,在學生心里種下創業的種子。在中學階段,開設“商店街活動”“創業發明大王”“動手練習”等活動和課程,為學生提供開展模擬創業的廣闊空間。在大學階段,創業教育的設置更加深入。通過開設創業教育課程、提供企業見習機會、創造創業實踐條件等,培養學生的創業知識和創業技能。由此可見,日本的創業教育從小學到大學貫穿始終,相互銜接,為學生未來的創業奠定基礎。[2]
1.3 印度大學生創業教育
20世紀 80年代,“自我就業教育”引起了印度社會的重視。1986年,印度政府在《國家教育政策》一文中要求大學要培養學生 “自我就業所需的態度、知識和技能”。在政府的推動下,印度創業教育快速發展。具體表現在:
(1)獨特的訪問制度。訪問制度是印度高等教育體系中已經制度化、合法化了的獨特制度,如“訪問研究員”“訪問教授”等。在印度的高校中擔任訪問教授等職位的人,也可以是企業界的人士,這就從制度上為提高創業教育教師的質量提供了條件。所以,印度大學的創業學課程或者全部由訪問教授承擔,或者是本校的教師(主要教授理論部分)和訪問教授(主要承擔實踐部分)共同承擔。
(2)獨特的創業教育模式。印度的創業教育模式主要可分為師徒制被動學習策略模式和導師制自主學習策略模式兩種。師徒制模式主要應用在創業基礎學習階段,以培養學生的創業技能為主要目標,使學生樹立積極的創業價值觀、獲得基礎的創業技能。導師制自主學習策略模式更多地強調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將技術教育和學歷教育、理論學習與案例教學有機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3]
(3)創業教育課程層次化。由于學習生命周期不同,印度創業教育的內容也有所區別。在初級學習階段,創業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學習創業的技術技能,主要科目包括職業理論學科、技術培訓等。在高級學習階段,印度創業教育幾乎普及到了全國所有的大學和學院,開設了包括創業技能、創業管理企業戰略管理、企業文化管理等課程。
2 美、日、印三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比較
2.1 教育方式
由于英語是印度的官方語言,具有語言優勢,高校在創業教材選用上多與英語國家一致。因此,印度與美國在大學生創業教育方式上比較一致,主要通過完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以及輔助課程計劃和開展創業活動來進行創業教育。日本則非常重視學生創業教育的銜接問題,對學生開展連貫性的創業教育,在不同教育階段對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創業教育。
2.2 社會背景
美國人長期以來就有崇尚自由,善于冒險的思想理念,重視個人價值的實現。在美國移民文化的背景下,美國人注重實用主義,具有進取精神,立足于現實,崇尚奮斗與實干,在整個社會中形成重視和支持創業、寬容失敗的文化氛圍。印度的私營企業一直在經濟體系中占多數,因而形成了獨特的企業家精神,如家族觀念、精英觀念、信用觀念、人本觀念等。[4]日本社會則提倡“創業家精神”。企業家的創業動機是以挑戰自我為中心,不同于印度的“為自己掙錢”和美國的“追求個人與家庭幸福”。[5]日本社會將“以服務社會為己任”的教育理念滲透于創業教育之中。
2.3 教育的環境條件
大學生創業教育需要政府、企業、學校聯合行動以及社會大環境的支持。在這方面,美國高校創業教育在其自身的創業文化建設、學校的支持和重視以及社會資金渠道來源上都具有很大優勢。日本政府在創業教育系統中扮演了指導者、推動者和協助者的角色。一些大企業和眾多的援助團體或基金都積極參與到大學生創業教育中。而印度在這方面卻遠不如美國和日本。首先是印度保守文化與創業文化相背離,其次是創業資金的匱乏,最后是政府在推動方面也表現得很乏力,即沒有出臺相應的政策來推動。
3 美、日、印三國創業教育對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啟示
3.1 打造高素質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
我國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中,既具備相關專業的理論知識,又擁有一定的創業經驗和創業實踐能力的實在是鳳毛麟角。因此我國高校應重點培養專職教師的創業意識和創業技能,創造各種條件,為教師提供創業實踐的機會,增強教師的創業實踐經驗。此外,還可以借鑒印度的訪問制度,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界人士做訪問教授或兼職教師,定期舉辦創業交流活動,交流成功經驗,拓寬大學生的視野。
3.2 構建合理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目前,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課程設置較為單一,缺乏特色。一些高校雖然設置了相關的創業教育課程,但大多孤立于教學大綱,內容零散,數量有限,也不能和專業知識相聯系,僅傳授簡單的創業概念。因此,我國高校應積極借鑒美國和印度高校的成功經驗,一方面,重視創業課程與專業教育的聯系,開設與各專業相關的創業課程,使創業教育課程與教學管理體系有機融合;另一方面,開設多層次的創業教育課程,教育模式更加科學。另外,也可以學習日本,開設具有高校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創業課程。利用本地域產業優勢,因地制宜,突出創業教育的特點。
3.3 完善創業實踐教育保障制度
目前多數參與創業實踐的大學生沒有足夠成熟的心理素質,在創業初期往往熱情高漲,對創業前景充滿信心,難以預料到創業過程中的困難與風險,往往缺乏足夠的耐心與毅力去面對失敗和挫折并解決問題。所以國家要建立完善的創業實踐教育保障制度,適當對堅持創業實踐的學生給予幫助。高校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中要注重宣傳體現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加強與社會的聯系,提供盡可能豐富的實踐形式和資金支持,保障創業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
3.4 充分調動社會資源服務于創業教育
借鑒日本的經驗,中國政府與企業應聯合起來支持大學生創業。政府通過放寬企業審批、簡化程序,減免行政收費,加大稅收優惠,降低大學生創業成本,激發大學生創業熱情。通過完善小額貸款政策,設立國家創業資金,調動社會資源參與大學生創業融資。企業要積極參與創業教育,建立創業實踐基地,為學生進行創業實戰提供必要的物質支持等。
3.5 在中小學校開展創業教育,從小培養創新意識
在我國,創業教育在高校中已逐漸普及,但還未出現在中小學的課堂中。但日本的經驗說明,培養創業精神要從娃娃抓起,盡早地開始創業教育,不僅可以為今后開展更為專業的創業教育打好基礎,更能夠幫助學生培養獨立的人格與冒險精神。在我國開展中小學創業教育,可以對中小學教師進行創業教育培訓,同時在中小學開展形式豐富的創業模擬活動,讓學生們在游戲中形成創業意識。
參考文獻:
[1]房國忠,劉宏妍.美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及其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06(12).
[2]李志永.日本大學創業教育的發展與特點[J].比較教育研究,2009(3):40-44.
[3]陳浩凱.全球競爭視野下的印度創業教育[J].中青創業教育論壇,2008(4).
[4]袁南生.感受印度企業文化[J].湘潮,2005(12).
[5]中小企業總合事業團.主要國に見る創業環の國際比較[R].東京:中小企業總合事業團,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