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俊紅
摘 要: 為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加快發展職業,改革職業教育教學方法至關重要。本文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加強對學生想象思維能力訓練、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與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職業教育 教學方法 教學改革
為適應經濟新常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需要,《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對現代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改革創新職業院校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些學生說:“有的老師講課像唱催眠曲,一上課我就想睡覺。”即使沒打瞌睡,也往往是人在課堂,心早已穿越萬水千山,于是,教者諄諄然,聽者漠漠然,教學效果不佳。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覺得讀書對他們來說是沉重的負擔,為了完成老師、家長交給的任務,強迫自己冥思苦讀。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這些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缺乏興趣的原因是學生基礎差,聽不懂老師所講內容。要提高他們的興趣,教師授課時要摸清他們的心理狀態,弄清學生在想什么,然后“對癥下藥”,該快時就快,該慢則慢,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步調一致。學生有疑難時,教師要及時點撥,基礎知識哪里有缺陷,教師心中應該有數;如果教師平時備課認真細致,但一上講臺就照本宣科,滔滔不絕,沒有重點,不管學生是否跟得上,這樣學生的疑難就得不到及時解決,長此以往,問題越積越多,積重難返,就算學生想學好,也根本聽不懂老師所講為何物,對學習就感到索然寡味,學習效果自然無從談起。
二、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教學質量好不好,課堂教學是關鍵。職業院校學生一般在十幾歲到二十歲之間,這一年齡段學生富于幻想,自己管不住自己的思維。因此,老師授課時要及時引導學生思維,使他們的思想跟得上教學節拍。如教學《機械制圖》時,教師要經常教學生畫圖,在教師畫圖的過程中,一部分學生覺得沒事可干,開小差;一部分學生就算看著老師畫,可要他自己動手畫卻畫不出。我認為這個時候如果能要求學生在下面同老師一起畫,老師講一步,學生就畫一步,并注意同老師所畫的進行比較,畫完之后引導學生回過頭來想一想:怎么畫的?畫的是什么?為什么要這么畫?一方面解決了“沒事干”的問題,另一方面使學生的聽、看、畫、思維、想象同步進行,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記憶,學生有問題能及時發現和解決。這種方法我試過多次,效果很好。又如教學《機械基礎》課中的漸開線時,教師可自備模型在黑板上演示漸開線的形成,最好能請學生一起演示,這樣,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漸開線的形成,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漸開線概念的印象,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對職業院校學生來說,課堂教學除上面所說的文化基礎課外,還包括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操作能力培養一方面需要老師對操作原理進行講解與演示,更需要學生親自動手感知實踐,通過反復操作實踐提高學生技能水平,一方面學校要有足夠設施設備供學生操作,另一方面要加強校企合作,讓學生真正接觸企業文化,了解企業要求,教師要結合企業要求、企業真實案例,對學生進行校企零距離對接培養,真正培養企業需要的、適應經濟新常態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
三、加強對學生想象、思維能力的訓練
常常可以聽到一些學生哀嘆:今天學的東西明天就會忘掉,公式定理擺在那里就是不會用。那些優秀的學生能將自己學過的東西轉變為大腦的儲存信息,隨時調用,真正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生對語文文字理解能力的強弱,完全取決于他們能否根據語言文字想象、思維,那些經常根據語言文字想象思維的學生,書中的語言文字一旦刺激他們的感官,大腦就能迅速反映相應事物的圖像,表現出較強的理解能力。反之,則表現為較弱的理解能力。還經常看到一些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顯得過于愚笨,有時甚至顯得伶俐乖巧,因為他們總是讓自己的大腦停留在現實世界,沒有根據語言文字進行思維。
筆者認為目前教學工作的失識之一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意教學生多讀、多寫、多做,而忽視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想象和思維活動,結果只是一小部分學生進入了想象思維的世界,大部分學生采用機械學習方法,效果自然不佳。
如《機械制圖》教學,應教學生將每一段文字所述的含義,每一種線條表達的圖像,每一組視圖表達的形體結構都納入腦海中,由簡單到復雜、從已知形體畫視圖到已知視圖想象出形體,舉一反三,逐步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思維能力。又如教學《工程力學》時,經常有一些公式的應用,教師如能在理解公式和例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應用公式解決問題,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就會逐漸得到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就會得到增強,因此,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對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是很有裨益的。
四、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促進學生各科成績的全面發展,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職業院校學生中,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數學和理工科之類的公式、定義學習感到力不從心,但他們的書包里卻裝滿了文學類書籍,說明他們并不是對書本不感興趣,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也不差。這些學生在職業院校往往被視為“差生”,但他們本身素質其實很不錯,只是缺乏正確的幫助和引導。另外一些學生情況則相反,他們對理工科的公式、定理能運用自如,動手操作能力也比較強,理工科成績較好,但文史理解能力較差,離開老師的具體指導,對理工科書籍很難在短時期內正確理解和掌握,直接影響自身向高深層次發展。一個優秀學生的素質應該是多方面的,如果偏科現象太嚴重,就會引起不良后果。作為一名技術工人,搞技術改造,需要用語言文字把它們表達出來,才有可能得到社會承認,沒有一定的文字表達能力,則很難達到這個目的;如果他們能有幸進入企業管理界,沒有社會、經濟、心理和相關專業多方面的知識,恐怕難以適應管理需要。學生各方面素質有差異,但通過老師的正確引導是完全可以取長補短的。教師要幫助學生多方面發展。
五、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與創新能力
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社會。當今社會,如果不想被淘汰,跟上時代步伐,就需不斷更新知識。學生在學校里學的東西都是極其有限的,教師只能教給學生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而不能包攬一切。他們走出校門之后必須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才能跟上時代步伐,獨立掌握新技術、知識必須依靠自學。很難想象,只依靠老師手把手地教、毫無獨立自學能力的學生進入社會后能有多大發展前途。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有足夠自學時間,尤其對高年級學生而言,鼓勵他們發現問題,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應結合企業生產或人們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只有這樣,他們走向工作崗位之后才能很快接受新知識,學會新技術,掌握新工藝,發揮技術骨干作用。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
[2]聶輝文,彭湘蓉.《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教學方法探討[J].才智,2015(7):65.
[3]楊曉敏,黃燕梅.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方法的實踐探討[J].亞太教育,2015(06).
[4]楊素蓮.職業院校機械專業教學方法手段的探討[J].科技論壇,2014(20).
基金項目:機電專業中高職課程體系銜接研究與實踐(課題號:XJK013CZY074),課題來源: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