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碧霞
摘 要: 本文就目前重慶市高職院校學生籃球訓練工作中存在的訓練周期短、教練員水平有限、學校領導對體育工作重視不夠、運動員不能很好地處理學習與訓練的矛盾等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一系列建議,以期對提升重慶市高職院校學生籃球隊訓練水平及運動隊可持續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 高職學生籃球 成績波動 可持續發展
高職教育的特點和規律決定:絕大部分學生在第五學期中段即須離校參加頂崗實習直至畢業時就業,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就幾乎等于為剛剛具備一定參賽條件的學生的競賽生涯早早地畫上句號,從而導致指導老師或教練員總是不停地播種希望卻未必能等到秋收的喜悅。高職院校學生籃球隊隊員新老交替過快、青黃不接的矛盾一直都困擾運動隊的持續發展,也是高職院校體育比賽中成績波動較大的重要原因。另外,指導老師或教練員并不一定每年都能找到“適合播種的種子”,因而收獲碩果就難上加難。
一、目前重慶市高職院校學生籃球隊訓練工作存在的問題
1.訓練周期短,影響訓練質量。籃球是一項綜合性運動項目,不僅包括集體的協調配合與個人獨立的技術運用,而且是每個運動員自身條件、身體素質、思想作風及心理、生理狀態等因素的綜合體現。根據籃球運動的特點,訓練出一支優秀的籃球隊,需要很長時間。高職院校學生籃球隊隊員一般只能訓練兩年,要在這么短的周期內完成這一復雜的訓練工作,難度很大。與此同時,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學生籃球隊訓練時間得不到充分保證,每周訓練大約只有三五次,每次訓練2至2.5小時,訓練質量難以保障。
2.教練員水平有限。重慶市高職院校學生籃球隊的教練員基本由各校具有籃球專長的體育教師擔任,他們一般都畢業于相關專業,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但對于學生籃球隊訓練及發展、建設工作,某些教練員經驗欠缺;他們日常主要從事體育教學工作,工作量較大,很難抽出太多時間和精力專門從事學生籃球訓練方面的研究;開展學生籃球隊訓練工作時,他們大多是將以前大學時專選班教師上課的方式方法進行復制和再加工,甚至某些高職院校還存在非籃球專項的體育教師帶領學生籃球隊訓練的情況。
3.運動員不能科學處理學習與訓練的關系。籃球運動的技術運用、戰術意識培養、攻防陣形演練、思想作風鍛煉,都要通過集體完成。這就要求每次訓練隊員準時到場,認真參訓。重慶市絕大多數高職院校通常都在晚間安排課程或晚自習,往往與運動隊訓練時間沖突,學生經常顧此失彼。個別隊員經常缺席晚間訓練,全隊的訓練任務無法很好地完成,訓練質量必受影響,整體水平難以提高。
4.學校領導對體育工作,特別是學生運動隊發展、建設重視不夠。重慶市一些高職院校領導對高校體育工作重視不夠。體育教師帶領學生運動隊參加訓練和比賽都沒有折算相應的工作量,學生參加運動隊訓練沒有相應補助,從而嚴重影響教練員和運動員的訓練積極性。
二、應對策略
1.優化運動隊隊員結構。今后招生時,學校可對在體育方面有一定特長的考生適當降低入學門檻或實行特招,在其入學后鼓勵其發揮自身特長、積極參加相關競賽、為學校爭光。同時,給予參訓學生相應補助;對于在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可在獎學金評定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另外,在其畢業擇業時,可將其優先向待遇及工作環境相對優越的用人單位推薦。由于高職院校運動隊訓練時間較短,遴選隊員時更應傾向選擇有一定基礎且籃球意識較好、思維靈活、吃苦耐勞的隊員,同時進一步發揮老隊員的傳幫帶作用,增強運動隊凝聚力。
2.加強高職院校籃球教練員的培訓工作。提高教練員籃球教學、訓練、管理水平,是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籃球隊訓練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一方面,教育部門要每年定期組織相關教師參加教練員培訓,讓他們及時了解當今國際、國內籃球運動的發展方向和最新的訓練理論。另一方面,教練員應進一步加強與本地區、各省市教練員的業務聯系,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幫助運動員科學處理學習與訓練的關系。為了不影響隊員白天的正常學習,學生籃球隊訓練只能安排在晚間進行,但重慶絕大多數高職院校通常都在晚間安排了課程或晚自習,晚間訓練便難免與課程或晚自習沖突。為了讓隊員更好地完成配合性訓練,學校應會同教務處及隊員所在系共同研究、調整晚間訓練及課程,安排晚間有課的隊員提前或延后跟隨其他班進行課程學習;參訓學生可不參加晚自習。
4.學校領導應不斷加強對體育工作的重視。高職院校領導應不斷加強對體育工作的重視,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協調各項工作,在校內為學生籃球隊訓練及發展、建設創造有利條件,進一步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應積極支持和熱情關懷教練員的日常訓練和職業發展,足額保障學生籃球隊訓練、比賽經費和體育場館、設施及器材等,建立對教練員和運動員的獎懲機制,實現學生籃球隊管理科學化。
有理由相信,在各方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下,重慶市高職院校學生籃球隊訓練水平將不斷提升,學生籃球隊也將走上可持續發展的希望之路。
參考文獻:
[1]戴彬.高職院校籃球競技水平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健康教育,2013(09).
[2]胡淇瑋.高等職業院校大學生籃球隊建設路徑初探[J].體育時空,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