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華++趙明媚++孫英浩
摘 要:
實踐教學管理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有效開展和順利進行的主要問題。應構建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的實踐教學形式,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探索,從而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發展。《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社會實踐內容明顯不足、實踐教學教學大綱缺失、實踐教學管理體制不完善、實踐課評價機制不完善等方面。本文針對實踐課教學管理環節存在問題提出了構建實踐教學管理模式的解決對策,以期解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實效性低的難題。
關鍵詞:實踐教學;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管理
DOI:10.15938/j.cnki.iper.2016.02.017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6)02-0075-03
實踐對于提升人的認知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實踐教學基于實踐的教育理念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擴展視野、引導學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背后的原因,并能結合所學理論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真正做到了知行統一的教學理念,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從實踐教學實際情況出發,重點分析實踐課教學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的實施和管理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的內涵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一門培養大學生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就是為了更好地讓大學生自覺主動認識客觀世界,在真實客觀的社會環境中養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真正實現思想政治工作育人的終極目標追求。合理定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課堂實踐教學,是提高思政課實效性的必要條件。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按其開展的教學地點和組織方式不同,可以分為課堂實踐教學和社會實踐教學兩大類。課堂實踐教學的實施地點主要是在校內,組織教學是以討論、辯論、演講、主題班會等形式為主,還有通過由學生小組、社團等來完成的實踐教學活動形式。社會實踐教學的實施地點主要是校外,是借助社會資源,讓學生走出校門進入社會開展的實踐教學活動。具體形式包括參觀考察革命烈士遺跡(參觀后由學生撰寫觀后感)、社會公益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法庭觀摩及案例分析(撰寫案例分析)、社會熱點調查等。社會實踐教學以社會現實問題作為研究的出發點,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對現實的觀察及分析能力,同時引導學生把個人發展規劃和社會發展要求結合起來,因此是實踐教學的主要形式。
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管理存在問題分析
分析《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加強管理,對于提高《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的質量是十分重要的。經過長期實踐教學實踐經驗分析,筆者認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實踐教學所占比重明顯不足
由于缺乏社會實踐相應的條件和經費等原因,許多《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師進行實踐教學時,更傾向于課堂實踐教學。校內的社會實踐機制有其自身的優勢,但是其局限性也是很明顯的。課堂上的逼真模擬和演練是代替不了真實的社會環境的。由此可見,目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還只是處于有限度的進行中,其深度不夠,應當加大社會實踐教學比重。據筆者長期《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經驗和外校調研結果,認為課堂實踐教學和社會實踐教學的比例應為1∶1。而現在很多高校所采取的比例僅為1∶0.2,或者根本沒有社會實踐教學比例,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實踐教學效果。[1]
2.實踐教學大綱缺失
目前各大高校在教學上還沒有統一的教學目標和操作機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實踐教學的隨意性,使實踐教學出現走過場、應付檢查的不良行為。有些高校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不注意實踐教學的操作過程,缺少實踐課學分考核的具體舉措及方法,缺少考核學生實踐教學過程中表現的量化機制,還有對實踐教學的內容也沒有進行具體的細節指導,只是規定了實踐教學所涉及的主要章節。這在很大程度上會使實踐教學流于形式,或者缺乏具體的操作環節,使整體操作鏈條中斷,還會使學生及教師在操作過程中缺乏具體參考,各行其是。
3.實踐教學管理體制不完善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管理體系是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各要素進行配置的具有內在結構的管理體系。它要求建立完整的機制和制度,全面規范實踐教學從計劃到實施到課后作業到學生作業評價的全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完善實踐教學計劃、教學文件、實踐教學過程規范,測評制度系列文件。只有完善其中的每個環節,整套《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管理體系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4.實踐教學評價機制不完善
教學評價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有效的評價是促使教學改革和質量提升的關鍵。《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評價從實施的情況來看存在著一些不完善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缺少評價制度。作為公共基礎課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評價制度是極其缺乏的,即使有也是非常簡單的,而且評價指標并不完善,側重于量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機制并不能真實反映實踐教學完成的質量。二是操作層面評價單一。具體表現在評價內容、評價方式和評價主體三方面較單一。在評價內容方面,很多高校側重于對大學生掌握教材理論知識的考核,而忽視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在評價方式方面,主要側重于量的考核,而對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態度、過程方面的考核相對薄弱;在評價主體方面,主講教師一直作為是實踐教學的評價主體,由于教師個人認知能力的不同會導致對學生的評價存在評價誤差,從而使被評價者處于消極被動的狀態,最終導致評價結果的不準確、不科學。[2]
5.實踐教學基地及實踐教學經費不足
目前我國高校社會實踐基地建設嚴重不足,這就造成教師和學生需要花很多精力及時間尋找實踐教學場所。這是制約實踐教學發展的重要原因。實踐教學經費不足也是制約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一個重要原因。由社團、黨團組織、學生會發起的社會實踐,其活動經費來源于學校的社會實踐項目資金和自籌經費,這些社會實踐項目由于資源有限,只有少數人有機會參加。有的學生還要自籌進行實踐教學的經費,這使部分學生因為此原因放棄了進行社會實踐教學的行動,以欺瞞形式過關,在學生中產生不良和消極影響,進而影響其他進行社會實踐教學的學生的積極性。
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管理問題解決對策
加強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各方面內容的管理是提高《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實效性的前提,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釋實踐教學教學管理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1.完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管理過程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管理的內容主要是對實踐過程中的人和事的管理。對人的管理包括建立各種獎懲制度,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熱情;對事的管理則包括實踐教學事務管理、社會實踐環節的管理兩大大類。完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管理過程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考慮:
第一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內容的管理。組織實踐教學的教師需要深刻領會教學大綱的教學要求,根據課本上的知識點轉換成可操作的實踐教學內容。[3]并將實踐教學內容緊密地與理論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同時加大社會實踐教學內容作為實踐課教學內容的主體形式的比重。第二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方式的管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內容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不同的實踐形式開展。比如法律實踐教學的內容可以通過帶領大學生參與人民法院觀摩庭審。這樣能夠使大學生真正學會運用課堂所授知識來思考問題,并和社會實際情況結合起來。
2.構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管理體系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管理體系是指由實踐教學活動的各個要素構成的有機聯系的整體。《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的管理體系就是從整體的角度來整合實踐教學的管理內容,使其各個環節形成有機聯系、相互作用的一個整體。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構建實踐教學的管理體系。首先是實踐教學制度層面的管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的制度應該包括:教師管理制度、學時學分管理制度、社會實踐保障制度以及實踐教學評價和考核制度。其次是是實踐教學文件的管理。包括完善實踐教學教學大綱,對實踐教學教學內容、學時、方式進行統一要求,對教學效果的評價設置明確的可衡量的考評指標。再次是投入固定經費進行社會實踐活動,開發利用社會實踐活動基地。最后是要不斷更新實踐教學的形式和內容,要盡量利用各種現代化手段和設備來解決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包括對教師與學生的組織相關培訓。對教師的培訓主要是為了提升教師開展實踐教學的能力,使其教學理念從“教學生學”向“學生自己學”轉變。對學生的培訓主要是開展各項實踐教學所需的能力培訓。[4]
3.增加實踐教學評價主體
從完善實踐教學評價方式入手,能從多方面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錘煉學生良好品行。筆者認為在實踐教學考核評價主體的選擇上,可以改變過去以教師為唯一評價主體的格局,增加學生作為評價主體出現,這樣可以補足教師作為評價主體的單一性,同時增加學生的關注程度。具體操作形式可以由學生自發組成各小組,實踐教學內容以小組為單位構成。在評價學生實踐教學時,由各小組選派代表對其他小組成績進行互評,然后將學生互評成績進行統計,取平均分。平均分在實踐教學成績中占有50%左右的比例。此種實踐教學評價機制會使學生努力完成實踐課教學任務。
4.實踐教學基地的開發管理
在現在實踐教學基地緊張的情況下,開發社區資源建立社會實踐基地是社會實踐教學的一種有效探索。具體方法第一可通過和社區合作開展社區志愿者服務,近年來很多高校已經嘗試和社區合作,并由高校青年志愿者協會(簡稱校青協)給學生制作志愿者證,這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教學的途徑。第二也可由社區內的離退休老同志、對大學生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知識教育等,為學生了解社會、感悟人生搭建平臺。還可以通過社區聯系相應的敬老服務機構,讓學生通過為敬老院老人服務、與敬老院老人溝通來增加學生的愛心服務意識,進而更好的理解人生意義,提升自身素質。
參考文獻
[1] 姚榮紅.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及其管理研究[D].南寧: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15-36.
[2] 褚鳳.“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評價問題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3(1):149-150.
[3] 陳宏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實踐教學問題研究[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111-114.
[4] 楊現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協作教學”機制建構研究——基于新課程體系的整體性[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2):61-63.
[責任編輯:龐 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