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霞萍
摘 要: 教學中教和學是一對矛盾體,如何處理好這一問題,如何適應新教學要求,在老師教的同時,讓學生快樂地學習,是老師面臨的重要問題。那么當前高中英語教師在教的時候面臨哪些問題,學生學的時候又面臨什么問題,其解決方法是什么,文章給出闡述。
關鍵詞: 高中英語 教學現狀 解決方法
一、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英語教材的教學目標不夠明晰。
教學目標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預期效果,是衡量教學任務是否完成的重要指標之一。然而現實情況是,很多英語老師并不關注教學目標制定得是否合理,也不管教學效果是否達到了預期值,只管上完一節一節的課。為了讓學生考出好的分數、高的分數,很多老師就是拼命地要求學生背單詞、背語法,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長此以往,能夠繼續堅持下來的學生,讀出來也基本都是啞巴英語,應付考試還可以,實際運用能力就完全不行。這與新課改的目標背道而馳。
2.學生對英語有厭學情緒。
整個高中課程設置和高考科目中,毫無疑問,英語都占了相當重要的位置和比重。學生只要是想考上一個好點的大學都必須好好學習英語。無論學生是喜歡還是不喜歡,都必須對英語予以高度重視。雖然重壓之下必有勇夫,但是更多的是重壓之下的失敗者,他們都有內心想學好但是現實很失敗的挫敗情緒和矛盾心理,一直都在勤奮學習但是始終不得門道的自卑,更多同學是想學好英語,可是又怕別人笑話的畏懼心理,這些心理雖然不同,但是都同樣的厭學英語,這嚴重地影響了英語教學的順利進行。
3.英語教師的教學理念片面。
首先,很多高中英語教師還把教學理念停留在過去的填塞式的講授傳達方式上,教師主要是講,學生主要是背和記,基本沒有多少的課堂互動,與學生交流的意識薄弱,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次,高中英語教學嚴重脫離文化教育。每一種語言都有著自己的特色,不是單純的條條框框就可以成為一門語言的。英語也有著自己的文化背景和語言特色,教授英語就絕對不能脫離文化教育。學習英語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學習英語的思維方式,而思維方式不是詞匯、語法等機械性記憶就可以解決的,忽視了文化因素,就會造成在語言運用中出現各種不適應甚至是語法對了而用法錯誤。
二、高中英語教學的對策
1.營造情境氛圍。
實踐證明,要想學好英語,就必須抓好課堂教學。課堂是學習英語的主陣地。要想讓學生真正利用好課堂,在課堂中學到更多知識,教師就要注重課前的情境創設,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氛圍,讓他們輕松自由地完成任務。
第一,學生經過了初中的學習,有了一定數量的單詞積累。在高中學習過程中,盡量讓學生感覺到高中和初中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盡量全用英語組織教學,適當穿插一些勵志小故事、笑話等,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讓學生對英語產生好奇心。
第二,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給他們提供充足的交流場所,盡量讓他們進行口語交際,把書本上的知識巧妙地轉化為實際應用,讓學生對英語產生極大興趣,讓他們活學活用。這樣不僅學生印象深刻,容易學會,而且教學課堂會相對輕松有趣,教師教學也相對輕松得多。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是情景對話,可以是多媒體教學,也可以是交際英語,甚至可以帶領學生去實際生活中學習英語。
2.因地制宜,面向全體,以優帶差,穩步提高。
提高成績,培養能力,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因為學生的智力因素不同,所以接受知識的能力也不同。這時就需要教師面向全體,不管學生是哪種情況,我們應該滿懷愛心,像對待自己的孩子那樣真心關心、關愛他們,找到他們每一個人身上的閃光點。只有不斷地對其鼓勵,才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也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于學習很出色的學生來說,我們更應該對其重視,要充分發揮他們的優越性,對他們進行鼓勵,使他們能做到“不用揚鞭自奮蹄”,能自主地改變自己,完善自己,同時需要鞭策他們帶動起稍差的學生,以他們自身的魅力感染、影響所謂“差生”,帶動他們一起學習,一起研究英語,以達到所有的學生都能對英語產生興趣,都能主動學習英語的目的。在學生認清形勢的情況下,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使他們端正態度,那么英語教學質量就能提高了,也能順勢培養學生能力。
3.課堂上創設多姿多彩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重視課堂教學,向課堂要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想學好英語,僅僅依賴于課堂是不夠的,因為英語這門學科是融聽、說、多、寫為一體的,所以有的環節要通過具體活動方可完成。如,要對學過的知識進行鞏固,我們不妨給學生提供看英語短片電影的機會,使學生從中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同時積累大量的新的詞匯,而對于電影之類的影片,學生是很愿意接受的。另外,可以開展書法、朗誦、閱讀理解比賽、唱歌比賽、演講比賽等,也可以在適當的時機組織一些猜謎語、繞口令、演短劇目等活動,讓學生在娛樂中獲取知識,學生邊玩邊學,會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這樣,就把枯燥無味的課堂講授轉變為豐富多彩的活動了,時間久了,學生會對英語的課堂產生足夠大的興趣,就會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的趨勢,他們都會主動地探究英語這門學科,這門學科對農村教學來講也不會成為太大的困難,會和其他兩門學科一樣得到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