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摘要】內部轉移價格是集團內部機制優化的產物,伴隨內部交易的出現而產生,作為集團內各成員公司結算的計價標準,對部門間經濟責任劃分、提升企業集團的競爭優勢有著重要的影響。文章簡單概述了內部轉移價格,在對其有所了解的基礎上依據定價基本原則,探究了分權體制下企業集團可采取的有效定價策略,以供同行業人士參考。
【關鍵詞】分權體制;內部轉移價格;企業集團;定價策略
伴隨現代市場的不斷變革,企業集團需根據市場發展需要不斷創新管理模式,以盡可能做到協調資源配置,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分權經營模式是新時期市場發展的產物,取代了集團原有的集中管理,集團內各成員公司擁有了經營決策權,內部交易隨之出現。基于業績考核需要,企業集團需要制定內部結算價格,也即內部轉移價格,實現對企業內部資源的協調配置,通過價格機制促使企業整體目標的實現。
一、內部轉移價格概述
內部轉移價格是分權體制下集團企業獨有的價格機制,伴隨集團內部交易而產生,應用于各成員公司產品(勞務)交易中,因具有結算作用,又被稱之為結算價格。所謂內部交易,與企業的市場交易不同,交易主體存在內部關聯,比如說集團內兄弟公司、子母公司等之間進行交易,該種交易結算價格不會受到外部市場因素影響,需要集團依據整體發展要求,綜合考慮生產、銷售、稅收等問題后,由集團內部自行制定。但是內部轉移定價并非沒有依據所尋,需運用價格理論與分權化理論等基礎知識,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則。
二、企業集團定制內部轉移價格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客觀性
集團各成員公司以及企業各部門之間進行內部交易,其結算標準將直接按照內部轉移價格決定,要想保證各部門利益,在價格制定時必須嚴格遵循客觀性,避免定價存在主觀臆斷。若內部轉移定價不能客觀公正地進行,不僅不能有效考核各成員企業與部門的績效,更會引起各成員企業與各部門不滿,嚴重打擊生產經營的積極性。
(二)全局性
內部轉移價格具有兩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考核部門業績;二是分清部門責任。而這兩點均是從集團的整體利益考慮,只有保證以上兩方面具有實效,才能協調好各部門之間的關系,促進集團整體發展。基于此,內部轉移定價必須以全局為主,以集團整體獲益為目標,各責任中心不能僅僅考慮自身發展,摒棄集團的整體利益。
(三)自主性
與外部交易相比,集團內部交易更具優勢,比如說節省運費、談判成本低、壞賬少等,從集團的整體利益角度而言,應極力促成內部交易。但是各成員企業具有經營決策權,即便促成內部交易,但必須尊重企業的自主性,由企業自行決定是否進行內部交易,且制定的內部轉移價格應得到各成員企業的認同,避免出現強制交易以及強制定價。
三、分權化經營的企業集團內部轉移價格策略
(一)重視對商品市場的分析
外部市場雖對內部交易沒有直接的影響,但是市場上同質性產品價格變動仍對內部交易產生不可忽視的作用,比如說外部市場中同質性產品價格較低,而內部轉移價格則過高,基于自主性原則,責任中心有權選擇外部交易。由此可見,內部轉移定價需重視對商品市場的分析,收集當前市場環境下交易產品(勞務)的市場價格,同時將外部市場的各種影響因素綜合分析,若市場環境出現變動,需對內部轉移價格進行及時的調整。
(二)內部交易雙方協商定價
為保證交易雙方能夠有效接受內部轉移價格,且不會損傷任何一方的經濟利益,內部轉移定價可由交易雙方協商進行。協商定價需要按照一定的參照物進行,避免雙方協商出現過多的分歧,而參照物的選擇往往是外部市場上的同質性產品,既保證了協商價格較為合理,又避免了外部市場對內部交易的影響。內部交易雙方遵循客觀、公平原則,綜合分析產品質量、數量,以及交易時間等因素,在保證內部轉移價格具有一定的價格彈性的基礎上,依據協商結果實施定價。
(三)追求集團整體利益最大化
利益最大化是所有企業共同追求的目標,而分權體制下的集團企業因經營決策權由各責任中心掌握,在利益追求上存在一定的矛盾,給內部轉移定價帶來一定的困難。基于此,集團需從兩方面考慮,保證內部轉移價格定制的合理性:一方面,必須有效配置集團的整體資源,實現整體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充分分析各責任中心的利益情況,不能因追求整體利益而造成某些成員企業出現嚴重虧損,需協調好整體與個體之間的關系,盡可能促使責任中心利益與整體利益一致,實現集團整體利益最大化。
(四)產品成本是內部轉移價格制定的基礎
產品成本具有可計量的特征,這在很大程度上為內部轉移價格制定提供了依據,現從三種成本計量方式入手,分析內部轉移價格應采取的制定策略:
1.標準成本輔助定價。標準成本具體指滿足標準的生產經營管理模式以及標準的生產技術水平條件下產品所具有的單位成本。可見標準成本需要在生產活動進行前,由企業集團制定生產與管理標準,對內部交易進行結算時按照標準成本制定內部轉移價格。該種形式的內部轉移定價避免了產品責任的連帶轉移,對交易雙方比較公平,容易被各責任中心接受。
2.實際成本輔助定價。所謂實際成本則指進行商品生產需要的所有成本,成本依據將由會計信息體現,按照實際成本進行內部轉移定價雖然操作簡單,但是存在較多的弊端,比如說責任中心的績效考核會伴隨商品的轉移而發生轉移,若產品的生產部門存在責任問題,伴隨內部交易的發生,責任會轉移到接受企業或部門。由此可見,實際成本輔助定價將給成員企業間的績效考核帶來阻礙,要想借助該種方式進行定價,必須要保證產品實際成本真實可靠,生產企業進行嚴格的成本核算與控制,避免出現責任不清問題。
3.變動成本輔助定價。產品生產會消耗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若成本會受到產量變動影響,則變動的這部分成本就被稱之為標準變動成本。按照變動成本輔助定價,可有效避免出現過多的閑置消耗,利于產生內部交易,減少企業集團進行外部購買帶來的費用消耗。然而由于變動成本包含多個方面,難以將各方面因素全面考慮,致使成本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通過該種定價方式也不利于中間產品生產的企業將全部成本收回。基于此,若采用該種定價方式時,中間產品的變動成本具有較強的可控性。
四、結語
現代企業管理中,分權體制正逐漸受到重視,成為大型企業集團發展的重要趨勢,為更好地保證分權體制下集團成員企業的積極性,有效進行企業間責任與績效考核,內部轉移價格成為重要的管理機制。集團制定內部轉移價格不可隨意進行,必須遵循客觀性、全局性、自主性等原則,重視對商品市場的分析,選擇內部交易雙方協商定價,以產品成本作為內部轉移價格制定的基礎,實現集團整體利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成法民,侯紫嵐.企業集團內部轉移定價研究——以T集團鑄造公司為例[J].會計之友,2014,(35).
[2]曹蓓.淺議內部轉移價格的理論和實踐[J].時代金融,2015,(15).
[3]王宇.企業集團內部轉移價格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8).
[4]萬壽義,王靜.基于Cournot-Bertrand混合競爭的企業集團轉移定價決策[J].控制與決策,2015,(10).
[5]王瑞華,孫珩.企業集團內部轉移定價博弈分析[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