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文莉 (遵義師范學院美術學院 563002)
?
黑白木刻版畫中的黑與白探析
漆文莉(遵義師范學院美術學院563002)
摘要:本文從在藝術作品中,黑與白要來源于現實生活又要區別于現實生活;在藝術作品中,黑與白在畫面中的構成比重與相互之間的關系;在藝術作品中,黑與白在處理強弱光下物體形象時的合理運用三方面對黑白木刻版畫中的黑與白的運用進行探析。
關鍵詞:黑白木刻版畫;黑與白;運用
黑白木刻版畫具有悠久的歷史,誕生至今以其獨特的以黑白為主導的色調,形成簡潔、明快、醒目的藝術風格深受人民的喜愛。黑白木刻版畫運用黑與白這兩個至明至暗的顏色將世間萬物包括其中,用這種簡潔明了的方式表達著木刻版畫對這個世界獨特的理解。黑色象征著莊嚴、肅穆又是昏暗、恐怖的比喻,白色象征著純潔、明亮又是冷漠、凄涼的比喻,二者相互結合,相互襯托,正因為它們相互矛盾所以結合起來才使要刻畫的形象特征鮮明,讓人印象深刻。
藝術這種表現形式來源于創作者對現實的理解,所以說藝術源于生活,而藝術又是通過藝術家對現實生活中物象的加工,或夸大、或著色,所以說藝術高于生活。因此黑白木刻版畫中黑與白要想合理運用必然是與現實生活中的物象密切相關的,那么如何處理黑白運用與現實生活的關系是藝術作品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一方面,黑與白的運用要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素材千千萬萬,同時現實是藝術家創作的來源,身為木刻版畫藝術家要深入生活,仔細觀察生活中的萬事萬物,為木刻版畫的創作選好題材。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作為一個優秀的木刻版畫藝術家在處理黑與白時不能單純的按照現實生活中的物象進行呆板的描摹,更要區別與現實生活,藝術家要在創作的過程中加入自己對世界,對人生的感悟,根據畫面表達的需要和自身的主觀意愿來進行黑與白的安排、配比,不能在黑白關系的選擇上受限于現實事物,要做到靈活運用,這樣才能使畫面中的物象從生活實際的層面上升到藝術層面。例如,在蒙克的一幅黑白木刻版畫作品中,幽靈和少女面前的河流都被作者用黑色來表現,以此來傳達一種壓抑、黑暗的氣氛,少女用白色來表現,以此來表達少女面對死亡的凄涼與無助,整幅作品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充分合理的運用了黑與白的色彩表現。
中國現代版畫是通過拿來主義形式從歐洲現代版畫中引入的,隨后逐漸和我國本土和民族化產生了融合,最終形成了以陰刻為主的陰陽臉,以及中國傳統陽刻為主的制作版畫形式,和我國的傳統審美之間產生了一定的融合,并最終發展為了木刻版畫中的刀木風味、刀趣、黑白經營為主的審美語言規范。我國的傳統繪畫工具、材料和繪畫基本語素主要是在筆觸的方式下展示的,并最終成為了獨立性的審美意味,例如中國化中比較講究筆法和筆墨等。而版畫的創作中較為重視三味:刀味、版味和印味,在刀味中是以刀代筆,但是刀并不是筆,繪刀最終留下的繪畫語言具有自身的獨特性特點。版味主要出現在刀刻版內,同紙繪不同的版面上,刻制在木板上的語言符號不同于其他信息傳遞工具的特殊性質,印味指的是在版畫被拓印中,會出現各種不同的藝術效果。
在黑白木刻版畫中,毫無疑問黑與白兩種顏色占據主導地位,二者是相互依托,相互穿插的,那么怎么去安排它們在畫面中的構成比重和位置關系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木刻版畫的色調分為暗色調、中性色調、亮色調三種。那么如何處理這三種情況下的黑白構成問題呢?第一種,在暗色調的畫面中,應該將黑色作為主色調,加大黑色的比重,用大片黑色進行背景渲染,烘托出沉重、肅穆的背景效果,白色作為明亮色調在畫面中占比重較小卻較為突出,達到畫面主體的效果。第二種,在中性色調的畫面中,主體和背景是黑白色都有運用的,整幅畫面中黑色與白色所占比重相近,二者相互滲透、相互結合,黑與白的位置安排要符合畫面的主旋律,做好黑白配比的節奏感,相互突出,避免造成畫面的單調乏味感,突出視覺上的美感。第三種,在亮色調的畫面中,白色占的比重較大,使整個畫面營造出一種輕松、優雅的氛圍,黑色的運用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重點突出的部分用黑色進行表達,更好的抓住欣賞者的眼球,起到增加畫面表達效果的作用。
在黑白木刻版畫中,黑與白的作用更多的表現在對物象的明暗對比上,在處理黑白的明暗關系時,黑與白在處理強弱光下物體形象時的運用是一個非常值得考慮的問題。首先,在處理強弱光下的物體形象時要考慮省略物體本身的輪廓線,同時以一定的創作技巧進行補充創作,來體現物體形象。比如,在強光下,進行創作時,可以省略物體黑色的輪廓線,同時通過對物體光照下陰影部分的處理來達到表現效果,而其中白色物體的陰影部分則可以用黑色來填充,如此巧妙運用黑與白就能夠充分處理好畫面中的明暗關系。其次,在某些特殊的場景中存在著一些不用黑白來表現而是用一些象征物來表現主題的技巧,在現代一些大師的作品中,多用星星、月亮、燈燭等來表現黑夜,而不是簡單的用黑色來表現黑夜。比如,黑白木刻版畫大師羅·肯特在為《哈姆雷特》繪制木板插畫時,就曾用在天空中點綴數顆星星的方式來表示即將迎來曙光的黑夜。最后,利用黑白配色的不同來表現明暗。在黑白木刻版畫中多利用黑色的湮沒效果來進行藝術表現,對畫面中的次要部分用黑色進行渲染,來淡化次要部分,突顯主要部分,以此來加強藝術對比的效果。木刻版畫印刷圖像自身有著一定的獨特性,在當今的印刷過程中,過去實在的,作為實在性的物的版,在當前的虛擬數字技術中都可以被實現。圖像被呈現的最終和最重要載體都可以不用存在,當前我們所說的印刷不管針對文字還是圖像都產生了和印刷本質相關的變化。我們將這一時代成為后印刷時代。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漸豐富,隨之對黑白木刻版畫這種藝術的欣賞水平也有所提升。黑白木刻版畫是用黑白這兩種對比鮮明的顏色,簡潔而深刻的突顯作品的主題,用深刻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對人們的心靈與情感進行熏陶。黑與白作為木版畫的主要表現形式,二者相互襯托,相互感染,我們在創作過程中要充分做好論文中說到的三點,在實際創作中要充分而合理的運用黑與白來提高黑白木版畫的表現力,不斷提高,不斷創新,爭取創作出更優秀的作品。
參考文獻:
[1]沙永匯,徐彥婷.黑、白與灰調系列在黑白木刻版畫中的表現意義[J].藝術研究·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12(6).
[2]周斌.論黑白木刻版畫中的黑與白[J].大眾文藝,2013(2).
[3]陳霆.清末民初石版畫與傳統木版畫的圖像差異[J].美術,2014 (5).
[4]朱慶禮.大清銀行兌換券的印刷技術與圖像設計風格研究[D]. 西安美術學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