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夢萍 (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530022)
?
高職高專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中欣賞環節的教學探索
葉夢萍(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530022)
摘要:聲樂欣賞是聲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欣賞能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與優化聲樂教學資源,在提高學生的聲樂演唱技術能力的同時,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對作品內涵的理解,以便更好的將聲樂演唱技術與表演結合進行二度創作。本文通過聲樂教學中欣賞環節的分析和教學的探索,力求進一步提高高職高專音樂教育專業教學教改質量。
關鍵詞:聲樂欣賞;聲樂教學;教學環節;音樂教育;高職高專
聲樂是音樂教育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必修專業技能課程,著重對學生進行演唱技能方面培養。其應用范圍寬廣,在音樂表現、音樂教學、音樂創作等多個音樂所涵蓋的領域,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幫助學生打下了一定的聲樂基礎后,如何發展學生的演唱個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和聲樂鑒賞水平,是教學的重要方向。筆者此處提出的聲樂欣賞,是以聲樂作品和聲樂演唱欣賞為主,穿插講解聲樂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的一種聲樂教學環節。
(一)優化聲樂教學資源
高職高專音樂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能夠適應21世紀小學音樂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小學音樂教師。通過聲樂的學習,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演唱能力,聲樂理論講授能力,和初步具備歌唱課的教學能力,而這三個能力正是小學音樂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這需要我們的學生掌握一定的聲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并通過練唱不同題材、形式的聲樂作品,發散思維。由于高職高專的特殊性以及師生比例、配置等問題,現在聲樂課多數以集體小課的形式展開,這與“一對一”聲樂課相比存在一定的針對性不強的弊端。但小組形式的集中授課方式,可以減少“一對一”課程中內容重復講解,節約了教學的時間,優化聲樂教學資源。
(二)有利于音樂學科課程的關聯
聲樂學習不光只是用嗓子去唱,還涉及到樂理與視唱練耳、和聲、曲式分析、中西方音樂史、聲樂教學法、聲樂語言、聲樂舞臺表演等多種音樂學科課程,因此聲樂課除了是專業的技能課外,它也是一種綜合技能的體現。在教學中不難發現,聲樂學生受到自身聲樂條件和個人基本綜合素質方面參差不齊的影響,存在著不同的層次,面對不同條件、層次的教學對象,欣賞這一教學環節能幫助學生將音樂綜合知識關聯,從而進一步理解作品,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學習《玫瑰三愿》時,學生在演唱處理的上沒理解到位,這時通過聲樂欣賞名家演唱,分析作品“玫瑰花”的擬人手法,這表達了作者對國家為難的哀嘆,并結合中國音樂史20世紀30年代中國戰爭局面這一特殊歷史大背景去揣摩,在演唱處理上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高職高專的學生學習時間是三年,聲樂課集中在前四學期(有部分專業方向是五個學期,這里以四個學期的學生為例),教師在聲樂教學方面時間緊任務重,在教學過程中難免容易出現“重技術技能,輕理論文化”“重技巧,輕情感”“重聲音,輕語言”等的教學弊端,進一步改善教學,任重而道遠。
(一)通過欣賞,增加聲樂理論的傳授
筆者認為此處的聲樂理論包涵:聲樂生理、心理知識、聲樂發展史、聲樂流派等。如前文分析高職高專的課程設置特點,使得學生無法像本科四年(或五年)的學生一樣系統學習,甚至某些課程及相關內容不開設,這對聲樂學習來說是一個短板,因此在欣賞的教學環節,穿插加入聲樂理論介紹,是十分有必要的。如:在練習《趕圩歸來阿哩哩》和《我愛你,中國》這兩首作品時,小組課上甲同學音色明亮、清脆,嗓音細膩,乙同學聲音洪亮較有穿透力,音色厚實;那么在曲目上甲同學更是適合前者,乙更適合后者。教師通過播放優秀歌唱家的范唱,學生從聽覺上首先就對兩種演唱的音色有直觀的感受,再結合教師的聲樂理論講解,學生就會知道演唱不同的聲樂作品,音色的把握與之要協調;同樣的,在聲樂的演唱訓練上,對于演唱《趕圩歸來啊哩哩》的民族唱法特點和演唱《我愛你,中國》美聲唱法的特點,也能有直觀的認知。
(二)欣賞環節的設置與合理安排
在現階段的高職高專的聲樂教學具體安排多如下:第一、二學期,以中國古詩詞歌曲、中外藝術歌曲為主,并在這一基礎上逐步加入包括中國民歌、民歌及改編歌曲、創作歌曲等在內的中國歌曲,要求聲區統一、聲音穩定,學會氣息運用,逐步拓展音域,學生駕馭氣息的能力和演唱能力逐步增強。第三、四學期,根據學生的素質和個人能力“因材施教”,曲目上以有一定難度的中國創作歌曲、民歌改編歌曲、中外歌劇詠嘆調等為主,注重將曲目唱精與情感性、藝術性表達,側重于學生演唱個性的培養和發展,使高等生“吃好”,困難生“吃飽”。
根據課程特點,欣賞環節設置以視聽感性樣式作為授課材料,讓學生在課堂上集中以視聽為主欣賞,在有限的時間內從聲樂演唱和表演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學習,在教學中集圖文聲像為一體,使抽象的聲樂基礎理論課程更加直觀,現代化教學手段不僅效果直觀,更能調動學生演唱的積極性。
欣賞環節的設置與安排要有針對性、典型性、時代性。如:在進行歌劇唱段的演唱教學時,學生要理解唱段的前后劇情發展、人物關系、戲劇矛盾等,要注重演唱技術的要點,要注重演唱時的表演等。而通過聲像欣賞的環節,能讓學生對劇情人物唱段的出現有直觀的認識;可以聽到演唱家精彩演唱,對其演唱技術有一定幫助;可以看到演員舞臺的表演,對其舞臺表演的提高也有積極的影響。教師在欣賞環節的授課材料的選擇上,要做到版本精選,選擇最有利于學生的材料版本,最具有代表性的版本。如:歌劇《江姐》唱了60年,不同的時期的不同歌唱家,其演唱技術、流派不同,加上不同時代的音樂審美標準不同,會對學生造成不同的影響,而這些因素的考慮,需要教師在欣賞環節的設置與安排上思考再三。
欣賞環節的設置與安排要結合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去進行。不同于本科的學術人才培養,高職高專注重培養的是與職業崗位對接的人才,考慮到學生畢業就業方向是小學音樂教師,聲樂教學中欣賞環節的要以就業為導向,盡可能選擇學生就業時對其幫助性大的教學材料,注重課程與崗位的對接。在課時安排上,以教學單元或章節等為單位,根據實際教學需要,合理安排欣賞環節。
聲樂教學中欣賞環節并不能代替技術技能的訓練和藝術實踐,它并不是全部,但它的設置與安排能在高職高專教育的課程大背景下,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這就需要我們的肯定與進一步挖掘。本人將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中做進一步研究和完善,為聲樂教學盡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詹橋玲.高師聲樂教學的弊端及對策[J].黃鐘,2004(03).
[2]喬愛玲.探析高師聲樂教學中的幾個重要環節[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05).
[3]楊曙光.中西多種風格演唱研究 [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
葉夢萍,碩士研究生,現任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藝術系青年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