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昱菲 (四川外國語大學中文系 400031)
從對外漢語教學的角度看“把”字句的使用情況
李昱菲(四川外國語大學中文系400031)
“把”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特殊和常用的句式,但是因為它很難在其他語言中找到相對應的句式,而且使用條件復雜多樣,因此一直是留學生在學習漢語方面的一個難點,也是對外漢語教育屆近幾年一直尋求突破的句式。本文試圖從漢語本體的角度和對外漢語教學的角度來闡述“把”字句的規則,并通過留學生在使用“把”字句時出現的問題,指出“把”字句使用時的一些限制條件,并以此對對外漢語教學中“把”字句的教學中的語境設計提出幾點看法,對“把”字句的教學過程提出幾點建議。
“把”字句;本體研究;對外漢語教學;教學建議
(一)“把”字句的結構研究
從黎錦熙先生的《新著國語文法》的“提賓說”,王力先生的“處置說”在《中國文法要略》中,呂叔湘先生提出了“行為動詞”說、“賓語有定”說和“復雜謂語”說,開創了“把”字句句法綜合研究。
“行為動詞”說、“賓語有定”說和“復雜謂語”說的基本內容:行為動詞”說、“賓語有定”說和“復雜謂語”說的基本內容為:
(1)光桿動詞不能用于“把”字句,例如,“把窗戶關”就不行。
(2)非富有行動意味的動詞不能進入“把”字句,我們可以說“我把它看完了”,但不能說“我把它看見了”。
(3)止詞不能是無定性的,例如可以說“我把那本書看完了”,但不可以說“我把一本書看完了”。
這一觀點是目前最為全面的觀點。
在把字句的句法結構方面學術界的認識基本一致,認為“把“字句由三部分構成,基本形式是“A+把B+C(VP)”。范曉(1998)認為,“把”字句式可分為前段、中段、后段三個部分。即
(1)把字句的主語和句首狀語
(2)“把”字前的狀語、“把”字和“把”字后的賓語
(3)把字句的謂語部分(范曉.漢語的句子類型[M].書海出版社,1998.)
崔希亮先生(1995)把“把”字句的結構描寫為A把B-VP
“把”字句的句法結構基本上可以分為三類
(1)A把B-VR(如:我把黑板擦干凈了)
(2)A把B-DV(動詞的重疊,如:你把臉洗洗、你把地掃掃)
(3)A把B一V(如:把鞋一脫)
A把B-V-NM(動詞+數量,如:把房間打掃了一遍)
當然,還包括其他一些習語的形式,這在日常語境中很少使用,比如“我把你這小蹄子”“眼睫毛動彈把言傳”,而第一種形式使用頻率最高,即VP是述補結構或是包涵述補結構,這種結構的把字句稱為“典型的把字句”。所以這種類型的把字句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應該引起格外重視,這在后面的部分會談到。
(二)“把“字句的語義研究
目前最有爭議性的觀點是王力先生的“處置“說(1943)。之后又有許多觀點出現。例如“寬泛的處置說”,“致使”說等等。沈家煊認為“把”字句的語法意義是表示“主觀處置”。郭銳贊成“處置和使動”說。王紅旗認為“把”字句的意義在于“致使”,并且這種“致使”是可控制性的。
崔希亮先生在把字句結構研究的基礎上,對各類結構類型的把字句進行了語義解釋。
對于常用的把字句類型語義大致包括某一行動帶給獲將要帶給B的結果、使B或將使B發生位移,使B的狀態發生改變,而其他形式又可以區分為兩種(1)描述動作的情態(突然性)和表達動作的矢量(頻率是一次。
筆者在崔希亮先生的研究基礎上,嘗試提出把字句的四種語義類型
1.結果類
我們把結果類的“把”字句分為三類:位置移動、性質變化和狀態變化
(1)他把受傷的戰士背回自己的家。(位置移動)
(2)上這些無聊的課把我們上煩了。(狀態變化)
(3)你可把我嚇死了。(狀態變化)
(4)他們把這面墻鑿了個洞。(狀態變化)
(5)他把書從家里帶了過來。(位置移動)
(6)他把水燒開了。(性質變化)
從廣義上講,這三種變化都可以視為狀態變化
2.動量類
這類把字句表示對動詞V后的動作過程進行計量。施春宏(2006)把這類“把”字句看成數量變化的情況,看成表結果,但筆者認為并不準確,因為狀態變化預設數量存在,但這類“把”字句并無此預設,如“那人把他瞪了一眼”,很難說清楚“一眼”就是預設數量的存在。所以將這類把字句單獨分類,稱它為動量類
(1)他把這本書讀了兩遍
(2)老師把我批評了一頓
(3)他把那幅畫看了幾眼
(4)她把袖子挽了幾挽
3.情態類
這類把字句的情態特征可以分為即時態和嘗試態。(1)嘗試態 表示動作的嘗試性可以通過動詞的重疊來實現 (2)即時態 動作的突然性和短暫性,動詞前加“一”
(1)他把手一揮(即時態)
(2)他把袖口一拉(即時態)
(3)他把頭一甩(即時態)
(4)他把筆在水里蘸了蘸(嘗試態)
(5)他把那道菜聞了聞(嘗試態)
(6)我們把這件事聊一聊(嘗試態)
賽努奇博物館的早期收藏,被稱為“日本主義時代”的收藏。當時歐洲盛行的日本主義風尚對賽努奇的收藏趣味有很大影響,他也是取道日本而關注到中國的繪畫。杜赫與賽努奇一道進行了包括日本、中國、蒙古、爪哇、錫蘭、印度的亞洲之旅,他們對中國繪畫的選擇趣味是在對亞洲整體藝術理解的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是對亞洲藝術理解的一個有機部分。歐洲的收藏家基于其中心主義的立場和世界觀,當時的日本熱以及對中國藝術品的興趣都出于一種對世界歷史的興趣和某種“使命感”:“事實上,收集來自亞洲的藝術品被認為是一種責任,西方的收藏家們認為他們在為這些正在消亡的古老文明保存被人忽略的歷史。”[1]47
4.趨向類
這類“把”字句表示動作的趨勢和方向,結構為表趨向的介詞短語+動詞V,也有副詞短語出現在動詞V 前
(1)小李把所有的責任都往自己身上攬
(2)他一回到家就把書包往沙發上一扔
(3)你不能把事情往壞了想
以上主要從語義的角度對把字句進行了分類,分為了結果類、動量類、情態類和趨向類。
(三)把字句的語用分析
該調查也指出留學生出現的大多數的“把”字句的使用問題并不是由于沒有掌握“把”字句的結構,而是因為對把字句的使用語境沒有清楚地掌握。
這里主要從“把字句的焦點”來看把字句的語用問題。
動詞以及其連帶成分是“把”字句的焦點 例如:
(1)她拾起那個水淋淋的紙袋 ,把它扔在江麟的臉上。(瓊瑤《窗外》)
在這個句子中“扔”是謂語,是“把”字句的主要動詞,所以“扔在江麟的臉上”是該句所要表達的焦點。
(2)回家要坐一天的火車,三百元錢藏在鞋墊下,不敢隨便買吃喝。同椅上和對面椅上是三男兩女,衣著鮮亮,又啃著燒雞,阿吉就很孤獨,把鞋脫了,包起雙腳在座位上作瞌睡狀,……一覺醒來,趕忙要穿鞋往車門口去,卻怎么也找不著自己的鞋。
鞋呢,我的鞋呢?”椅下滿是皮鞋,阿吉急出一頭水。旁邊人問,你是什么鞋? 阿吉說條絨面,布底子。那人說,就是那雙鞋呀? 臭死人了,早從窗口扔出去了。
(《阿吉》中篇小說選刊 2001年第 5期)
這個句子中的“把鞋脫了”也可以改為脫了鞋,但改為主謂句之后,句子的焦點就由“鞋”轉變成了主語“他”,因此,“把”字句的語用特征是既突出“把”的賓語又突出動詞及其前后的成分,或者說“把”的賓語受作用的情況是把字句的焦點。(《把字句的句法、語義和語用分析》)劉培玉(華中師范大學語言和語言教育研究中心,武漢 430079)
因此,在對外漢語的“把”字句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隨學生學習漢語水平的提高逐步引入對“把”字句適用語境的教學。
“把”字句的語用分析在此只是簡單論述。
北師大朱志平教授《漢語第二語言教學理論概要》(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指出“如何對第二語言學習者解釋諸多的他們不能理解而說漢語的人又習焉不察的語言現象,是漢語第二語言的研究 建立起自身研究特色的最主要的動力。”
因此從留學生習得把字句的規律和特點來研究把字句的使用規則和條件,就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
(一)因為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產生的把字句的偏誤類型會有區別,但本文主要闡述遺漏、回避、泛化、誤用、亂序偏誤現象
1.回避是指在句法形式上符合把字句的要求或在語義上有了用把字句表達的需要,卻沒有采用把字形式而產生的偏誤。舉例:
(1)學漢字必須要每個字學會。
(2)無論出于什么理由,都不應該自然的搞壞。
(3)請放這本書在桌上。
(4)請你的筆借我用一下。
以上這四個句子都是由于出現了“把”字句的要求,但卻沒有出現“把”而造成的偏誤。
字句。
2.遺漏
(1)遺漏是指遺漏句子成分。
遺漏謂語中心語
a.他把那些花都掉了。(他把那些花都扔掉了)
b.他把這個詞懂了。(他把這個詞弄懂了)
c.他每天都把房間干干凈凈。(他每天都把房間打掃地干干凈凈)
(2)遺漏補語
a.他把飯吃。(他把飯吃完了)
b.你把病情介紹。(你把病情介紹介紹)
c.如果你不把作業做就出去玩,玩的也不開心。(如果你不把作業做完就出去玩兒,玩兒得也不開心)
上面三個句子就是出現了“光桿動詞”,這也違背了呂叔湘先生提出的“復雜謂語說”。
3.誤用
誤用是指句子從語法形式或語義表達上不具備使用“把”字句的條件,但卻用了“把”字句而造成的偏誤。
(1)我怕把這件事情讓別人知道,所以不敢說。(我怕這件事情讓別人知道,所以不敢說。)
(2)安樂死的目的,就只是狠狠地把生命結束,沒有意義。(安樂死的目的,就只是狠狠地結束生命。)
(3)他把事情的全部經過了解了。(他了解了事情的全部經過。)
這類句子產生的“把”字句是外國留學生為了使用把字句而使用把字句,卻忽略了把字句使用的限制條件。
4.泛化:
泛化是指在不該用把字句表達的地方,卻套用把字句而導致出現偏誤。
(1)經過多次練習,把我慢慢地掌握了這篇對話。
(2)通過這件事,我把人生了解得更深了一些。
(3)我們要理解他們的把離開選擇的原因。
改正后的句子
(1)經過多次練習,我慢慢地掌握了這篇對話
(2)通過這件事,我對人生了解得更深了一些
(3)我們要理解他們選擇離開的原因。
筆者認為,從外國留學生產生“把”字句“泛化”的原因來講,誤用和泛化有相似之處。
5.亂序:亂序是由于句子成分位置錯誤而出現的錯誤
這一句偏誤產生的原因是由于學生沒有掌握“S+把+N+V+其他”這個句式結構,或是沒有掌握否定詞和能、應該的位置,否定詞和能愿動詞應該放在主語之后,介賓短語之前。
(1)能愿動詞錯誤 你把工作應該認真完成。(你應該把工作認真完成)
(2)“把”字句結構錯誤 他把家寄回去了照片。(他把照片寄回了家)
(3)否定副詞的錯誤:他把作業沒寫完。(他沒把作業寫完)
“把”字句的語序以及否定副詞和能愿動詞的位置都是讓外國留學生頭疼的問題,如何設計教學過程,讓留學生由淺入深地掌握“把”字句是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這在后面的部分會詳細提到。
以上偏誤出現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對把字句使用規則掌握不牢和對把字句語義理解不透。所以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應該在教授把字句結構的基礎上,對把字句的使用規則和把字句的語義進行講解。
從對外漢語教學的角度看把字句的結構類型:在《單句句型統計與分析》中出現頻率為1%以上的“把”字句句型。
(1)主+把+賓+動+在/到/給/成出現頻率是31.34% 我把書放在桌子上了
(2)主+把+賓+動+復合趨向補語出現頻率為13.818% 他把燈籠掛到墻上去了
(3)主+把+賓+動+上/下……(+處所詞) 出現頻率為10.826%
(4)主+把+賓+動+得+情態補語(形)出現頻率為5.84%
(5)主+把+賓+動+結果補語(動)出現頻率為5.593%
(6)主+把+賓+動+結果補語(形)出現頻率為5.271%
(7)主+把+賓+連動詞組出現頻率為3.988%
(8)主+把+賓+動+賓(交付對象)出現頻率為3.419%
(9)主+把+賓+狀+動出現的頻率為2.564%
(10)主+把+賓+動+復趨嵌賓出現頻率為2.279%
(11)主+把+賓+動+了出現頻率為2.137%
(12)主+把+賓+動+重復的動詞出現的頻率為1.852%
(13)主+把+賓+動(+處所賓)+來/去 出現頻率為1.567%
(14)主+把+賓+當作類+賓出現頻率為1.567%
(15)主+把+賓+動+動量補語出現頻率為1.282%
《“把”字句語義類型及其教學》中出現頻率為1%以上的“把”字句句型
(1)S+把+N1+V+在+N2 出現的百分比為11.5%
(2)S+把+N1+V+到+N2 出現的頻率為8.9%
(3)S+把+N1+V+給+N2 出現頻率為5.0%
(4)S+把+N1+V+向/入+N2
(5)S+把+N+V+RC(RC=結果補語)出現的頻率為23.3%
(6)S+把+N+V(+RC)+來/去出現的頻率為19.9%
(7)S+把+N+V+得+VP/AP出現的頻率為3.5%
(8)S+把+N+V+O出現的頻率為 3.1%
(9)S+把+N+V(了/一)+V出現的頻率為2.7%
(10)S+把+N+FV(F=動詞前的修飾語)出現的頻率為1.4%
(11)S+把+N +一V出現的頻率為2.8%
(12)S+把+N+V+M(M=動作的頻率)出現的頻率為1.1%
(13)S+把+N1+V成/作+N2出現頻率為6.3%
(14)S+把+N+V+了出現的頻率為3.6%
(15)S+把+N+給+V+其他出現的頻率為1.1%
這兩者共有的句型類型
(1)主+把+賓+動+在/到/給/成
(2)主+把+賓+動+復合趨向補語
(3)主+把+賓+動+上/下……(+處所詞)
(4)主+把+賓+動+得+情態補語(形)
(5)主+把+賓+動+結果補語(動)
(6)主+把+賓+動+結果補語(形)
(7)主+把+賓+動+賓(交付對象)
(8)主+把+賓+狀+動
(9)主+把+賓+動+復趨嵌賓
主+把+賓+動+了
(10)主+把+賓+動+重復的動詞
(11)主+把+賓+動(+處所賓)+來/去
(12)主+把+賓+當做類+賓
(13)主+把+賓+動+動量補語
通過細分和調整,將“把”字句分為十大類、十七小類,包涵了一般漢語教材中出現的主要的“把”字句句型。
1.主+把+賓+動+介賓補語
(1)主+把+賓+動+在+賓(處所) 他把書放在桌子上
(2)主+把+賓+動+到+賓(處所) 他把桌子搬到教室里
(3)主+把+賓+動+給+賓(對象) 他把這本書送給我了。
2.主+把+賓+動+趨向補語
(1)主+把+賓+動+簡單趨向補語(上/下/進……)+賓(處所)我把她送上車
(2)主+把+賓+動+(處所賓)+簡單趨向補語(來/去) 他把吃的帶這兒來了
(3)主+把+賓+動+復合趨向補語他把錢包拿出來了。
(4)主+把+賓+動+復嵌式賓語他把朋友送回家去了
3.主+把+賓+動+結果補語
(1)主+把+賓+動+結果補語(動) 我把花瓶打碎了。
(2)主+把+賓+動+結果補語(形) 你把我嚇壞了。
4.主+把+賓+動+結果補語(成/做)+賓
(1)主+把+賓+動+成+賓你要把這篇文章翻譯成英文
(2)主+把+賓+動+做+賓我只是把你當作自己的妹妹
5.主+把+賓+動+情態補語(形) 他把房間打掃得干干凈凈
6.主+把+賓+動+動量補語他又把這道題講了一遍
7.主+把+賓+動+賓他把蘋果吃了
8.主+把+賓+狀語+動他經常把書包亂扔
9.主+把+賓+動+了我哥哥把車賣了。
10.主+把+賓+動(一/了)+動他把那張照片看了看。
這十大類型的把字句應該是“把”字句教學的重點,下面就如何進行“把”字句教學提出幾點看法
(一)合理安排教學順序
對外漢語語法項目的提出必須考慮該語法項目的使用頻率、交際需求、學習難度,因此把字句的教學必須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由高頻到低頻的順序來進行教學
由此,筆者提出把字句的新的排序。
初級階段
1.把飯吃了。把窗關上。/把作業寫完。
2.S+把+N+V+了他把蘋果吃了。/ 我把水喝了。
3.S+把+N1+V在/給/到/向+N2他把杯子放在桌子上了
請把書翻到第五頁
你把卷子交給老師吧!
4.S+把+N+V+結果補語我把房間打掃干凈了。
5.S+把+N+V+趨向補語我把書帶回家了。
6.S+把+N+V+狀態補語我把桌子收拾得整整齊齊 。
中級階段
7.S+把+N+V(一/了)V你把最近的學習情況說一說。
8.S+把+N1+V+N2他把他的郵箱地址告訴了我。
9.我沒把花瓶打碎
10.不要把他吵醒了。
11.你可以把那本書借給我嗎?
12.S+把+N1+V成/作+N2我把那篇文章翻譯成了英語。/我把你當作妹妹。
13.S+把+N+V+動/時量補語你把這個字寫三遍/爸爸把弟弟關了三天。
14.S+把+N+V+程度補語你把房間打掃得很干凈。/你把我氣死了。
15.S+把+N+給+V+其他成分(多表示不好的事情)大風把房屋給刮倒了。
高級階段:
16.S+把+N+V+著因為屋里太悶了,所以他把門開著
17.S+把+N+AV(A=動詞前的修飾語)他把零食往口袋里塞。
18.S+把+N+一V他把頭一甩,氣沖沖地走了。
把字句教學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的順序,循序漸進的進行教學有利于激發留學生學習漢語的動機。
(二)加強語境教學
陸儉明、郭銳(1998:11)指出,“把”字句研究中, 需要搞清楚什么情況下必須用“把”字句,條件是什么。(陸儉明,郭銳.漢語語法研究所面臨的挑戰[J].世界漢語教學,1998(4))
在必用“把”的語境中,教會學習者正確使用“把”是“把字句教學的首要目標。現在把字句的語境設計存在的問題是只是就“把”來練“把”,而并沒有讓學生體會出用“把”和不用“把”的區別。而且在目前學生練習過程中使用的把字句,很多都不是在日常生活中正常交際中會使用的句子,即非自然語境。
所以教師可以通過
(1)設置現實語境
比如教師做出關門的動作,讓學生描述這個動作,學生一開始可能會說出“老師關上門”這樣的句子,教師由此引出 S+把+N+V+其他這樣一個把字句的基本結構。在課堂上充分利用課堂中的物品來對把字句進行操練,讓初級階段的留學生對把字句的基本用法熟練掌握。
(2)設置口頭語境
教師自己創設一個把字句使用的現實語境,引導學生說出把字句。這其實也是聽說法在教學中的反復運用。
a.房間太暗了,看不清黑板,你應該怎么做?(把燈打開)
b.老師明天要檢查作業,你要怎么做?(把作業做完)
(3)設置書面語境
通過設置具體題型,通過書面語境的設置,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把”字句與“主謂句”“連謂句”和“存現句”的區別,讓學生慢慢體會出把字句的使用條件。
本文主要三個方面來論述觀點:一、從漢語本體的角度來看把字句的研究。二、從對外漢語教學的角度看把字句的研究。三、把字句的教學建議,要想在對外漢語教學的“把”字句教學上有所突破,就必須對漢語本體中“把”字句的句法、語義、語用有一個系統的認識,而對留學生使用把字句出現的偏誤進行分析也更有利于漢語本體“把”字句的研究。
[1]王力.漢語史稿[ M].中華書局,1980.
[2]黎錦熙.《新著國語文法》.商務印書館,1955、1992重印本.
[3]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商務印書館,
[4]崔希亮.“ 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語義問題[J].世界漢語教學,1995(3).
[5]金立鑫.“‘把’”字句的句法、語義、語境特征[J].中國語文,1997(6).
[6]范曉.漢語的句子類型[M].書海出版社,1998.
[7]劉頌浩.《“把”字句練習設計中的語境問題》.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
[8]劉培玉.把字句的句法、語義和語用分析.華中師范大學 語言和語言教育研究中
[9]朱志平.《漢語第二語言教學理論概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李昱菲,女,山東青島,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2013級中文系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