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滿 吳鑫奇
?
基于低碳經濟的江蘇省企業環境會計實施的必要性研究
周滿吳鑫奇
摘要:文章在簡要概述低碳經濟和環境會計內在關系的基礎上,主要從低碳經濟、環境保護、綠色GDP和利益相關者使用會計信息等四個角度詳細分析了低碳經濟視角下江蘇省企業環境會計實施的必要性。
關鍵詞:低碳經濟;江蘇;企業環境會計;必要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所面臨的環境形勢日益嚴峻,在此背景下企業環境會計受到了眾多專家、學者的普遍關注。企業環境會計即是以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環境權益、環境收入、環境費用、環境損益等會計要素為核算內容的一門專業會計。通過企業環境會計的實施,可以促使企業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加強企業對自然資源的合理使用,加強企業對環境的保護力度和治理力度。而低碳經濟則要求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其實質是追求自然資源的高效利用、清潔能源的開發和綠色GDP。低碳經濟與環境會計之間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關系,發展低碳經濟是企業環境會計有效實施的必要手段和實現途徑,必將促進低碳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從會計信息使用者角度看
對于江蘇省環保部門,及時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對于環境的影響,可切實保證國家現行環境法律法規的執行;同時,對環境法律法規執行中發現的新問題可及時作出修改或制定出臺新的法律法規。因此,無論是現行環境法律法規的執行還是制定新的環境法律法規,政府部門都需要參考企業提供的環境會計信息。對于江蘇省稅務機關,實施企業環境會計有助于政府部門制定相關環境稅收政策和優惠措施,從而推動江蘇省綠色稅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對于企業的投資者,為規避環境因素可能帶來的投資回報風險,投資者必將評估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環境風險,而這些風險數據主要來源于企業環境會計核算中所披露的相關信息,通過對所掌握的環境會計信息加以分析以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對于企業的債權人,在環境因素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日趨顯著的背景下,為保證資金安全,也必將根據企業環境會計核算信息對企業環境方面的風險做出科學的評估。對于企業的經營管理者,為追求企業價值的最大化,也必將控制企業由于環境因素可能導致的排污費、環境治理費、罰款等成本支出,通過降低這些成本支出以獲取政府給予的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加強環境會計核算是有效途徑之一。此外,對于企業員工及社會公眾,基于環境污染導致的健康問題考慮,也迫切要求了解企業環境會計信息。
2.從低碳經濟發展的角度看
江蘇作為全國的經濟大省和強省,低碳經濟發展亦應走在全國的前列。為此,江蘇需進一步加強單純追求經濟發展速度和效益向追求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轉變,切實推動低碳經濟在江蘇的快速發展,而實施企業環境會計則是推進江蘇低碳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和有效途徑之一。通過實施企業環境會計,對江蘇省各企業相關資源環境、廢棄物以及與生態環境的關系進行全面反映和監督控制,合理計量和全面記錄企業的環境成本和效益,并通過企業內部控制和環境審計加強監督,可明確企業的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從而推動江蘇低碳經濟的發展。因此,完善環境會計制度體系,科學核算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環境權益、環境收入、環境費用和環境損益,客觀反映影響低碳經濟發展的每個要素,并在企業財務報告中充分披露相關環境問題,是江蘇發展低碳經濟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選擇。
3.從追求綠色GDP的角度看
由于傳統的GDP指標存在沒有真實反映自然資源對經濟的巨大貢獻、生態環境惡化所帶來的經濟損失、自然資源的耗減和折舊以及環境保護和治理費用的支出等諸多缺陷,因而未將自然資源及環境因素納入成本中的傳統GDP核算就不可能全面反映真實的經濟狀況,還可能將高環境成本的經濟活動所帶來的收益也計入GDP,甚至將環境污染視作對經濟的貢獻從而核算出一些荒謬的經濟數據。綠色GDP即是在傳統GDP的基礎上扣除自然資源耗減和環境退化成本后的余額。為實現綠色GDP的計量與核算,我國學者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學者們所研究的內容與企業環境會計均有著密切的關系,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把企業環境會計當做一種工具和手段,從而實現自然資源耗減和環境退化成本的核算。因此,實施企業環境會計有助于克服傳統GDP指標的缺陷,使綠色GDP核算成為可能。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江蘇省GDP連續多年名列全國第二,2011-2014年江蘇GDP年均增速為9.8%,且2011-2014年江蘇GDP占全國GDP比例均在10%以上,江蘇對全國GDP保持高速增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在江蘇實施企業環境會計以推進本省乃至全國綠色GDP的計量與核算就顯得極為重要。
4.從環境保護要求的角度看
近年來,江蘇省在經濟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產生了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根據江蘇省環境保護廳2013-2014年環境質量公報,2013年全省PM2.5、PM10 和NO2濃度均未達標,冬春季節多次出現大范圍重污染天氣;與2012年同期相比,全省PM2.5、PM10和NO2年均濃度有12%~18%的上升。2014年13個省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均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要求,顆粒物普遍超標,全省酸雨平均發生率為27.8%,較2013年上升1.1個百分點。由此可見,江蘇省的環境形勢依然比較嚴峻,若環境質量得不到切實提高,勢必制約江蘇省社會、經濟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江蘇省發布的“十三五“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加大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推進多污染物綜合防治和區域聯防聯控,擴大污染物總量控制范圍,將細顆粒物等環境質量指標列入約束性指標,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以實現江蘇生態省建設目標。因此,在江蘇省當前環境形勢依然嚴峻的背景下,企業作為環境問題的主要責任者,迫切要求各企業實施環境會計,從而將自然資源耗減和環境保護及治理成本等納入企業的經濟分析和決策過程,把生態環境業績作為企業考核的重要指標,鼓勵并督促企業在財務報告中全面、真實的披露環境信息,以加強環境核算和管理。
本文系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基于低碳經濟的江蘇省企業環境會計問題研究”(項目批準號:2014SJB26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喬引花等.環境會計在陜西的實施[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
[2]劉建英.環境會計——一個迫切需要我國會計界研究的新領域[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2.5
[3]張長江.江蘇省生態環境的經濟核算研究[J].南京林業大學碩士論文,2006
(作者單位: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基金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