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
?
“一帶一路”戰略下關于大學英語教學的思考
徐冰
摘要:“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與實施,為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輸送合格的復合型人才引發了大學英語教學工作者普遍的關注與思考。本文通過對“一帶一路”給大學英語教學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力求探討符合“一帶一路”戰略要求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關鍵詞:一帶一路;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重大戰略構想“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耙粠б宦贰钡暮诵膬热菔恰罢邷贤?、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而語言相通則是實現“五通”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快速推進,語言在貿易、文化交流等領域所起的作用日益凸顯。在這種大環境下,高校就肩負起了培養符合“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復合型人才的重任。而英語作為與世界溝通的通用語言工具,必然在人才培養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大學英語教學將對為“一帶一路”戰略實施輸送有用人才產生重大的影響。
習近平主席于2013年9月和10月分別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倡議。隨后,“一帶一路”被寫入了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由戰略構想走向國家決策。這一肩負著探尋經濟增長之道、實現全球化再平衡以及開創地區新型合作三大使命的經濟戰略將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與沿線國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耙粠б宦贰睉鹇允侵袊_放經濟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同時,在歷史、文化、國際交流等領域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耙粠б宦贰睉鹇运珜У幕ヂ摶ネ?,不只包含政策制度、基礎設施、經濟貿易等的互通,還涵蓋人文交流的互通。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指出,“一帶一路”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誼之路。
當今的大學英語教學正在嘗試逐步解決諸如學生的通用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不高、專業英語知識薄弱等問題。這些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會對高校培養符合“一帶一路”戰略實施要求的復合型人才造成不利的影響。如果高校的英語教學工作者能夠對“一帶一路”背景加以認真分析,探尋出符合“一帶一路”戰略實施要求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通用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及專業英語水平,可為今后的國際交流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為有效的國際文化溝通提供良好的人文保障。
1.教學中注重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
以前,我國的英語教學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無論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都過于注重英語的讀寫能力。2007年教育部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課程要求》)中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運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后的新題型中,聽力理解所占比重由原來的20%上升到35%,測試內容及題型也越來越貼近實際生活,越來越符合日常交流的需要。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口語考試的報名分數線也由原來的四級550分、六級520分逐年降至四級425分、六級425分。由此可見,國家對于大學生的聽力能力予以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且鼓勵大學生們逐步擺脫“啞巴英語”的桎梏,提高運用英語進行日常實際交流的能力。
“一帶一路”戰略決定了聽說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高校英語教師們應更新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關注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對于英語課時有限的高校,如果無法單獨開設口語課程或聽力課程,可以把口語教學與聽力教學結合起來,開設英語聽說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學生練習聽力的材料中尋找可以談論的話題,鼓勵學生用聽力材料中學到的表達方式進行某一特定場景下的口語表達,這樣較易激發學生開口說英語的勇氣,提高口語練習的興趣。教師應該讓學生意識到提高聽說能力的重要性,樹立說好口語及聽懂英語的信心,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的英語交流環境。此外,教師可以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更具多樣性的聽說練習平臺,讓學生從純正的語音語調開始加以練習,逐漸祛除對英語聽說的畏懼感。當然,在測試中增加適當的聽說測試也會讓學生更加注重平時的口語和聽力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聽說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教學中注重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一帶一路”戰略版圖中涉及了亞洲、歐洲、美洲的諸多國家,這就要求那些真正參與到這一戰略實施過程中的人才應深入了解相關國家的文化背景,從而與之進行有效有利的交流。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多地補充對于各個國家不同文化的解讀。教師應幫助學生認識到,即使是語言表達準確無誤,也會由于文化差異而產生誤解,從而導致跨文化交際的失敗。教師自身應開拓視野,擴展思路,開展行之有效的跨文化教育。教師應指導學生在英語學習的同時學習英語使用國家或民族的文化背景,從而了解其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等,并做到對其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向學生輸入大量文化素材。在進行課文知識點的講解時,不但注重語法及詞匯,還要添加諸如歷史、宗教、風俗等文化領域的知識解讀。在聽說練習過程中,可以多為學生呈現能夠體現典型的文化特色及具有時效性的聽說材料進行練習,讓學生在提高聽說能力的同時,也對文化背景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此外,教師應該注意的是,當今的大學生對于西方文化都比較感興趣,用英語介紹起來可以說是頭頭是道。但是他們對用英語介紹本國文化則不太重視?!耙粠б宦贰睉鹇约劝ā罢堖M來”,也包括“走出去”,這就意味著中國學生不但要了解西方文化和歷史,還要懂得如何把中國文化宣揚出去。對于這一現象,教師可以應用涉及中國文化的翻譯練習提高學生用英語介紹中國文化的表達能力,并以此樹立在國際交流中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3.教學中注重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國際交流一定是以專業為基礎的交流,這考查的是各行各業不同領域的專業英語應用能力?!墩n程要求》中也指出,較高要求的英語教學要培養學生“基本聽懂用英語講授的專業課程”、“能閱讀所學專業的綜述性文獻”、“能借助參考資料寫出專業小論文”、“能摘譯所學專業的英語文獻資料”。即使是那些中學階段就已擁有較強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學生,到了大學階段,也因為其專業英語知識薄弱而仍然需要進行系統訓練。針對這一需求現狀,高??梢越Y合自身條件,開設與專業相關的英語課程,如醫學英語、貿易英語、法律英語、護理英語等,專業學習與英語學習雙管齊下。
“一帶一路”戰略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吹響了新的號角,同時也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戰。大學英語教學工作者需要著眼世界,放眼未來,更新教學理念,開拓視野,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國際交流能力以及國際競爭能力的全新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朱忠焰.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改革芻議[J].中國高教研究,2006,(12):86-87.
[2]張為民,張文霞,劉梅華.通用英語教學轉向學術英語教學的探索——清華大學公外本科生英語教學改革設想[J].外語研究,2011,(5):11-14.
作者單位:(錦州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