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姝倩
【摘 要】新課標明確指出,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通過認識自然,了解社會和把握自己,并且在與自然、社會的互動中發展自己,構建自己與外部世界的關系。那么當通過一堂課,激發出孩子們想要更深入的了解課堂內容的興趣的時候,我們又該怎么來處理好課堂與生活,做好生活中的引導者呢?本文將從加強思想認識,課堂即生活,生活即課堂;關注生活,細節入手,學以致用;以身作則,細節導行幾方面來探討。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思品新課標;課堂與生活;存在問題;應對策略
“高亦林,你怎么還拿著那條銀魚啊,現在是吃飯時間,快點吃飯,不要再看那條銀魚干了!”在巡查班級學生吃飯的時候,我看高亦林吃的最慢,不禁的催促他快點吃。“嘿嘿,老師,你看,這條魚好小啊,和我的手指一樣長,它是吃什么長大的呢?”雖然已經下了課,但他仍對那條銀魚興致盎然,在吃飯的時候也不見了往日的生龍活虎,吃幾口飯,再饒有興致地看幾眼銀魚,“哦,老師也不知道,不過,等我回去到網上查查在告訴你。現在快吃飯。”我打著哈哈,把這個問題混過去了。因為《家鄉物產多又多》已經上完了,讓他們了解了中國各地以及他們家鄉的物產,我認為目標已經達到了,所以高亦林的問題我就沒在意。不料,第二天一大早,我剛剛到校,就被高亦林攔住了,他手舞足蹈地拿著一張紙朝我奔來,“老師,你看!這是我昨晚自己查的,我還把它抄下來了,想告訴其他同學!”看著那半頁歪歪扭扭的字,突然之間,心里有很多的感悟。
新課標明確指出,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通過認識自然,了解社會和把握自己,并且在與自然、社會的互動中發展自己,構建自己與外部世界的關系。那么當通過一堂課,激發出孩子們想要更深入的了解課堂內容的興趣的時候,我們又該怎么來處理好課堂與生活,做好生活中的引導者呢?
首先,加強思想認識,課堂即生活,生活即課堂。不能嚴格的區分課堂與生活,這樣容易導致孩子們學到空的條條框框,理論知識一大堆,而一旦聯系到生活,他們就不會運用了,這樣有悖于品德與生活的教學目的。書本上的知識是平面的,而生活中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是鮮活的,他們可以真實感受的。這樣才不會一邊講著要愛護小動物,一邊拉著尾巴倒提小動物,才不會出現一邊制作熱愛花草樹木的提示牌,一邊從草坪橫穿馬路,才不會出現一邊說要熱愛班級衛生,一邊把從沙畫上揭下來的貼紙丟到地上……
然后,關注生活,細節入手,學以致用。兒童的教育要“兒童化”,一切工作都要從孩子的年齡、心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出發,在課堂上以兒童化的教育內容和方法對他們進行具體、形象、直觀的引導,在生活中進行鞏固教育,以達到學以致用。不知不覺和孩子們已經相處了兩年了,想想這兩年來,如果從一開始就抓住細節,把品德與生活真正的融入到生活來,那么班上的孩子們該會有多大的進步呀!光從《我會好好吃》中就可以明確的看出來,課堂與生活結合的重要性,孩子們只知道要好好吃飯,不挑食,口訣也背得溜溜熟,懂得這樣才能身體健康。但是,真正到了要吃午飯的時候,為了能讓他們快點吃完飯,我是可以妥協,他們三個菜選兩個,吃完兩個菜就可以了。不過,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學以致用,就像哈利波特的魔法棒,需要用它來點亮我們的課堂與生活。
最后,以身作則,細節導行,堅持不懈。小學生由于年齡的特點,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非常強。老師又往往是孩子心目中的神,老師的一舉一動,自然就成了他們有意或無意中模仿的對象。老師的行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道德認知。例如紅谷灘新區舉辦了“文明乘車行活動”那么在教育他們坐公交車,再擠,再累,也要給老弱病殘孕讓位的同時,我們自己就要做到,做一個文明的人,給他們樹立一個號榜樣。
我想讓孩子們的品德與生活在課堂中灌溉,在生活中開花,從知——行的道路是很漫長的,但是當我發現孩子們之間經常運用的禮貌用語十個字,又覺得頓受鼓舞,因為禮貌用語十個字幾乎人人都知道,但是運用起來卻不是那么順利,所以我常常向學生說“謝謝”,向他們借書、借筆時說,他們幫我撿起吹落在地的紙張時說,現在他們已經運用自如了,路漫漫又何妨,只要高亦林那樣的事情不要再發生了,加強思想認識,關注生活,從細節入手,以身導行,希望種子們在我們精心的培養下能開花散葉,再多的汗水,也是值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