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苗欣
語文應用能力是建立在語文知識基礎上,并借此提高學生理解能力、邏輯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的一種綜合性極強的能力體系。簡單來講,語文應用能力就是在培養學生基礎能力“聽、說、讀、寫”四要素的基礎上,以此來鍛煉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而在中職校園當中,培養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到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也要考慮到語文應用能力對中職學生日后工作、融入社會后的輔助性作用。畢竟,語文應用能力在中職學生后期適應崗位工作,適應職業變化來說都有著一定的幫助,有時甚至會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本文從口語交際能力和應用文寫作能力兩方面入手進行探析,將“提高學生語文應用能力和文化素養”作為課程教學的核心目標,加強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提高語文的應用能力,以期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素質高、技能強的人才。
一、中職語文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1.加強學生的普通話訓練
我國的中職生絕大多數來自于農村,甚至是偏遠的山區,受方言的和家庭語言使用習慣的影響,很少人把普通話當成習慣性語言,甚至有的學生在入讀中職學校以前根本不說普通話,因此改變語言習慣,首當其沖應把普通話訓練放在首位。普通話說不好的根本原因是方言音太濃厚,要糾正方言音,必須督促學生重新學習漢語拼音。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安排相當的課時加強對學生的訓練,集中時間進行有針對性的糾正和練習。在訓練中可采取靈活的方式,寓教于樂,加入一些小游戲,比如“繞口令”、“猜謎語”等,尤其是繞口令練習能重點解決語音的問題,因為繞口令的編寫常常利用同音字的某種關系體現了漢字獨特的音韻之美,往往很受學生歡迎。
2.加強朗讀訓練,激發學習興趣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一個良好的途徑,特別是對待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應從最基本的朗讀訓練起步,這不僅能使語言規范化,還能糾正許多不良的口語習慣,一邊提高口語水平,一邊鑒賞經典的朗誦作品,從而積累豐富而規范的詞匯,不斷地提升文學素養。教師所提供朗讀的作品多是名家經典作品,語言規范、言辭優美。在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朗讀,要求其在讀的過程中,語音準確,吐字清晰。一般開始朗讀的時候速度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讀得快,最后達到你所能達到的最快速度。經過反復的朗讀訓練,可以讓學生不斷汲取作品中的精華,豐富詞匯,體會語言的連貫性,不斷地加強語感,增強邏輯思維的嚴密性,從而增強閱讀、朗讀和口語技巧,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二、中職語文應用文寫作能力的培養
應用文是處理事務、溝通關系、聯系工作、洽談業務等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無論從事什么行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應用文。能寫應用文是中職生必備的素質。因此,加強應用文教學是滿足學生實際應用需要的重要途徑。
1.創設情景模擬訓練
筆者在教學“求職信”這類應用文時,把小組學生分為公司招聘人員和應聘者,然后角色互換。在演練過程中,應聘者首先遞交求職信,同時進行自我陳述;招聘人員檢查求職信的格式是否規范,內容是否符合要求。求職成功后,簽訂用工合同,應聘者與招聘人員對各項條款進行洽談,各組推薦一名學生負責起草擬寫合同。合同擬好后,同學們檢查格式是否規范,內容是否符合要求,合同中是否有漏洞,再加以補充和完善,使合同書寫得更加嚴密合理。將課堂設計成招聘會的形式,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參加應聘活動,發現自己在寫作上的缺失。教師也可適時按照企業的用人標準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指導學生寫好求職信和用工合同。通過創設情境,模擬訓練,讓學生提前接觸了社會和未來的競爭氣氛,認識到學好應用文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2.結合專業實踐訓練
教師要以應用為導向,結合學校開展的活動和學生所學專業實際,加強學生應用文寫作能力的訓練。如,訓練學生寫計劃類、通知類、演講類、新聞類的應用文往往比較容易。但調查報告、維修報告這一類的應用文在學生實際生活中接觸得很少,學生比較難以理解和掌握,再加上學生所學的專業不同,對寫作的內容要求又各有側重。因此,可以采用實踐訓練法,教師提供寫作提綱,學生走進車間和社會了解調查,搜集資料,分析問題,解決矛盾。教師再給以必要的理論指導,這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隨著時代的發展,中職語文教學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將“提高學生語文應用能力和文化素養”作為課程教學的核心目標,加強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提高語文的應用能力,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素質高、技能強的勞動者。
參考文獻:
[1]梁鴻偉.提高中職生語文應用能力的探索和實踐[J].新課程(教研版),2009,(06).
[2]黃芳.注重中職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訓練[J].福建職業與成人教育,2008,(05).
[3]楊紅娟.淺談口語表達能力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時代教育,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