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 要】翻譯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他和各種文化系統緊密聯系,譯者始終是處于翻譯主體的地位,他們的作用和地位不容忽視。而近年來,性別話題作為文化研究的重要內容日益成為翻譯研究的一個新視角。本論文從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的基本內容出發,對譯者地位的影響作簡要研究,希望給翻譯研究帶來新的啟示。
【關鍵詞】女性主義;譯者地位;翻譯理論;翻譯策略
長久以來,譯者和翻譯行為在文學創作中的地位都是比較謙卑的,翻譯被置于與女性相同的地位:原作被視為強壯而具有生產力的男性,而譯本則是低弱的派生女性,譯者在傳統女性角色中獲得了自己的印鏡,女性也從譯者那里獲得了自己的喻像,女性與翻譯在共同的歷史境遇上找到了相似點和類比的基礎,進而引發了兩者相互結合的可能。本論文從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的基本內容出發,對譯者地位的影響作簡要研究,希望給翻譯研究帶來新的啟示。
一、女性主義翻譯理論主張
女性主義為翻譯研究提供了一個全新研究的視角,它對傳統翻譯理論中的一些重要概念進行了全新的詮釋,提出了獨特的觀點和見解。其主要觀點包括:
(1)對傳統翻譯理論標準“忠實”的顛覆,強調叛逆。中外傳統翻譯理論一直把“忠實”視為翻譯的根本準則之一,其翻譯標準的核心就是“信”或“忠實”。而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家們認為,語言中充滿了性別歧視,“忠實”通常意味著剝奪女性的話語權(馬麗娜,2012)。因此,在翻譯中女性譯者從女性視角對文本進行操縱,大膽實踐自己的理論宗旨。
(2)重新界定譯文與原作的關系,突顯譯者主體性。女性主義翻譯理論打破了傳統的譯者與原作者的對立模式,提出“性別譯者”(feminist translator)的概念,肯定了譯者性別差異所導致的對原文文本意義闡釋過程中的不同,從而豐富了原文文本的內涵;同時也提高了譯者的主體性并肯定了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創造性。
(3)消除翻譯語言中的性別歧視。除了理論上的貢獻外,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家們進行了大量豐富的翻譯實踐,以消除翻譯語言中的性別歧視,讓女性的聲音體現在譯文中。在翻譯的實踐中,很多女性主義譯者大膽采用新詞、新拼法、新語法結構,為女性話語開辟新空間。
二、女性主義翻譯策略
翻譯策略方面,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家提倡干預性的翻譯策略,其中三種最常用的策略為:增補(supplementing)、加寫前言和腳注 (prefacing & footnoting)以及劫持 (hijacking)策略。
增補策略是指以這對兩種語言的差異之處予以平衡的創造性行為。譯者基于自己的立場在增補過程中對文本進行創造性改寫,這種翻譯方法體現了女性譯者對原文文本的有意識的干預。加寫前言和腳注已經成為女性主義翻譯中最常規的策略,用以解釋原文的背景,以突出女性譯者翻譯的差異性。這些說明和記錄無疑是為了凸顯譯者讓人們關注她們的女人身份,或者更明確的說,女性主義者的身份方式,為的是解釋她們在翻譯過程中的真實感受,也是為了闡明那些為了想象的或者政治的目的而利用語法性別資源的文本。劫持策略是指女性譯者基于自己的觀點,根據自己的理解或者愛好對原本不屬于女性主義的觀點進行帶有女性主義傾向的操縱。
三、女性主義翻譯理論譯者地位的影響
1.改變譯者的從屬地位
首先,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徹底顛覆了傳統的以忠實為第一要義的翻譯觀念。女性主義翻譯家汲取解構主義理論的養分,宣揚原文的意義并不是絕對確定的、終極的,而是可以從多個視角與維度進行解讀與闡釋的,因而那種強調翻譯必須忠實正確的再現原文文本的思想是行不通的。在這樣的理論背景下,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對“忠實”重新進行界定,指出翻譯所強調的忠實性,不是指譯者要忠實于原作者或讀者,而是指譯者要忠實于他所處的社會文化、政治、經濟環境及自己所持有的思想和看法,翻譯應該是展示原文意義的差異性和多樣性的過程,應該是“譯者傳達、重寫、操縱一個文本,使該文本適用于第二語言的公眾語際轉換的過程”(謝天振)。由此可見,女性主義譯論解構了原作者和原文本的中心地位,并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譯者被作者壓制了的“仆人地位”(從屬地位),使得譯者可以在翻譯中顯形并發揮主觀能動性,呈現出更加內涵豐富的譯文。
其次,女性主義譯論推翻和破除了翻譯理論與實踐中嚴重的女性歧視的陳舊觀念。她們通過追溯女性從事翻譯工作的歷史,發現早在17世紀的歐洲就有許多女性在其父親、丈夫或兄弟的影響下翻譯過大量神圣的宗教文獻,為國家的穩固和宗教的傳播做出過重要貢獻。并且,部分女性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改變了某些文本的原意,在譯文中悄悄表達了自己的生活觀、愛情觀、政治觀等等。更重要的是,因為有女性譯者的大膽嘗試,許多帶有女性主義色彩的文學作品才能重見天日。
總之,通過挖掘女性在翻譯宗教文獻、文學作品和維護自己權利等方面所做出的重要作用,女性主義翻譯家逐步改變了認為只有男性才能從事翻譯和文學創作的陳舊意識,激發了人們對女性、女性譯者和譯本給予足夠的認同與尊敬,也強烈地鼓舞著譯者,尤其是女性譯者竭力在翻譯彰顯其風格,體現其能動性性和創造性。可見,女性主義譯論為譯者身份的認同和地位的提升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2.強調譯者的平等地位
自古以來,譯者的地位就極其低下,是透明、隱身的。譯者個人的風格、思想不能在譯文中顯現出來。譯者的隱身不僅意味著翻譯是低人一等的,還意味著翻譯要用透明、通順的語言抹去譯者的痕跡,制造出譯作好像就是原作的假象。然而,在翻譯過程中,譯者的主體地位總是這樣那樣地發揮作用。開始翻譯前,譯者有挑選原作的自由。譯者可以挑選那些自己感興趣,與自己的思想和經歷能產生共鳴的作品。開始翻譯后,譯者有選擇翻譯方法和翻譯類型的相對的自由。譯者可以采取直譯法,意譯法或是直譯、意譯相結合的方法。而就思想內容而言,即使譯者努力克制,他的人生觀、價值觀、思想、性情還是會滲透在譯文中,打上譯者自己的烙印。所以,原作者和譯者的關系應該是平等的。
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從女性主義立場出發,提倡女性譯者利用女權主義方式再改寫,因此,女性主義翻譯觀必然使譯者的地位突顯出來。女性主義者還認為譯文的意義是對原文意義的補充和拓展,認為翻譯本身就是意義生產行為,而不是意義的再生產。總之,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力求在譯文中體現譯者的存在,強調自己的女性身份和文化背景,強調翻譯是創作,而不是再創作。女性主義者否定了原文的單一意義和權威地位,顛覆了忠實標準,主張原文與譯文的共生關系,肯定了譯者的創造性勞動,極大張揚了譯者的平等地位。
四、結語
女性主義自引人翻譯理論以來,不斷拓寬翻譯研究的視域,較為成功地解構了原作和男性譯者的霸權地位,為研究者反思傳統譯論中翻譯的等值、文化差異以及譯者的主體性等問題找到了新的理論依據,有助于我們深入思考翻譯的本質,擴大翻譯研究的視野。
參考文獻:
[1]Flotow, Luise Von. Translation and Gender.[M].Manchester: University of Ottawa Press, 1997.
[2]馬麗娜.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研究之淺探.[J].湖北: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25-127.
[3]譚載喜.西方翻譯簡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6-23.
[4]徐翠波.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淺探.[M].武漢: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4-77.
[5]張京媛.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6]張景華.女性主義對傳統譯論的顛覆及其局限性.北京:中國翻譯,2012:25(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