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四剛
摘 要:目前,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小學數學教學中越來越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因為只有在有效的學習環境中,才能使學生不斷地模仿與記憶,并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合作交流才能真正地起到作用。動手實踐作為數學學習的一種方式,有利于學生參與學習能力的增強,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本文中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對動手實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以及實踐措施進行闡述,希望能給相關教師帶來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動手實踐;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6-01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6.089
一、動手實踐在小學數學學習中的意義
(一)動手實踐可以提高學生體驗生活的能力
數學源于生活,同時生活也離不開數學。可以說,數學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能夠鍛煉學生體驗生活的能力,并突破數學課堂教學,轉變其封閉性,同時還能給學生以獨立的思考空間,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知識。通過學生的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學生能夠在自由的環境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從這些問題中獲得更多培養問題的新方法。并且,教師還應該注意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相結合,讓學生能真正地體驗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和生活的關系。從而讓學生更加喜愛數學、愿意學習數學,感悟到數學的學習并不是空洞和乏味的,而是真正存在和豐富多彩的,這就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數學有了更高的認識。
(二)動手實踐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數學的目的是希望學生能真正地做到解決問題,而學生解決問題的培養應該解放學生的頭腦,放手讓學生去做、去學。教師應該讓學生學習更多的課外知識,并通過社會實踐,將課上所學的內容進行擴展,從而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并能真正地體驗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和利用數學的能力。為了能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意識,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應該有更多的時間去接觸生活,從而在生活中解決問題。學生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能培養學生對周圍事物的觀察能力,從而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實現數學的價值。
(三)動手實踐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數學的學習,需要學生具備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因為只有這種能力,才能在解決問題時,想到方法,更好地解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常作為學生的引導者,能幫助學生創造性地進行工作,而不是像傳統教學那樣,直接灌輸給學生知識。由于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他們對新鮮事物有很強的探索欲望,有效的教學實踐能夠增強學生知識的創造力。同時,學生的創造能力并不是神秘的,它能通過人的靈感進行激發,并產生思維的跳動。學生的創造能力與生俱來,只不過在長期應試教育中,被重復的工作慢慢扼殺掉了。如果能夠給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讓他們有更多接觸自然的機會,那么學生的思維能力就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學生的大腦具有無限的潛能,需要教師去開發。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合適的空間和場所,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促進他們的智力發展,并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二、動手實踐在小學數學學習中的意義
(一)指導動手操作,創造學生實踐機會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實踐能力需要教師為其創造空間,并能結合教材的內容,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并且還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加深印象。比如,在講圓錐的體積時,教師可以在課下為學生準備好教學的工具,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的動手能力得到鍛煉。在講新課時,教師為學生創造的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動手實踐,并在學習新課的過程中,讓學生仔細觀察,并通過教師的指導,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工具進行動手操作,從而驗證自己的猜想過程。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能夠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從而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和認真思考,最終探究出圓錐的體積公示。只有這樣,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學生的動手實踐才能得到鍛煉,才能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重視課外實踐,鼓勵學生學以致用
要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除了在課堂上創造實踐的條件,教師還要多鼓勵學生參與課外活動,在課外實踐中學到更多的數學知識,并學以致用,從而更好地將數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在講比例尺時,可以讓學生首先熟練地掌握通過比例尺計算來計算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或圖上距離,然后布置一些課外操作題,讓學生課下觀察中國地圖,并找到地圖的比例尺,再動尺子在圖上測量兩地的距離,最后利用課本上的知識,計算出實際直線的距離。在每節數學課后,教師都有意識地為學生布置課外操作的作業,長期下來學生會養成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使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三)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實踐興趣
在小學生的周圍到處充滿了好奇,這個階段的學生求知欲比較旺盛。從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可以通過因勢利導,并從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以促進教學目標的提高。并且還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并從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目的。比如,在講圓錐體的體積時,教師可以首先組織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和復習,把之前學過的正方體、長方體以及圓柱體的體積進行溫習,再重新認識像圓錐體這種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在這種氣氛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更簡單的方法對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進行計算,通過化難為易,從而轉化成對圓錐體的體積計算。然后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觀察圓錐體和圓柱體的體積關系,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就會得出答案。可見,通過教師創設情境,學生的實踐興趣就會被激發出來,從而來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習效果。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動手能力要想得到提高,首先和教師的教學思想有著極大的關系,只有轉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始終把學生的實踐能力放在第一位,并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就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動手實踐,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學中,鍛煉他們的技能,從而提高數學學習能力,促進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