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麗君
摘 要:本文闡述了體驗式教學思想,通過創設生活體驗環境,開放課堂教學,從知識與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對體驗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開放式教學;創新能力;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6-023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6.157
一、引言
體驗式教學思想在我國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以自己的遠見卓識提出了蘊涵體驗式教學思想的教學觀。從20 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國內展開了體驗式教學理念的梳理和介紹的研究,對于體驗式教學理念在教學領域的應用研究較少,主要集中在體育教學、外語口語的模擬情境教學、語文教學的作文和閱讀教學中。
從實行新課改以來,如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一直是許多一線教師高度關注的問題,大多一線教師也為此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同時也存在許多困惑:明明課堂上教學設計得井井有條,知識分析透徹,演繹清晰,學生學得輕輕松松,但到知識反饋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卻總是差強人意。
數學源于生活,但數學中的許多概念又過于抽象與枯燥。面對缺乏生活體驗的小學生,如何將抽象概念與生活體驗有效結合,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樂趣,如何培養小學生思維創新能力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體驗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以學生為主體,從生活實際體驗出發設計課堂教學
對于低學段的學生來說,幫助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新知,是我們每個教師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因為學生實際生活體驗本來就不多,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給學生準備好“摘果子”的梯子,這樣才能實現學生能夠自主獲取新知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進行“7的乘法口訣”課堂教學設計時,可以使用七巧板拼圖形,從學生孩子們已有的生活體驗出發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既為學生提供了自主獲取新知的學具,又充分發揮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在推導7的乘法口訣時,采用實踐探索法,讓學生感知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在自主拼圖形的過程中發現圖形所用積木的塊數在逐漸增加,同時還發現每次增加7塊的規律,使學生很快能夠編寫出了7的乘法口訣。
在幫助學生記憶口訣的過程中,不再采用照搬硬記的傳統教學方法,而是讓學生自主尋找最好記憶的和最不好記憶的口訣,同時介紹自己好的記憶方法與同學共享。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拓寬了學生的學習思路,同時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與思考的能力。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體驗乘法口訣的樂趣,可以利用學生喜歡的經典故事《西游記》將里面的幾個故事情節用口訣串聯起來,形象而生動的口訣可以幫助學生記憶。在學習體驗中,枯燥的口訣記憶變得有趣而快捷。
(二)堅持授之以漁的教學原則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根據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的學習金字塔(如圖1所示)分析,實作演練、小組討論等主動學習的知識留存率遠高于聽講等被動學習的知識留存率。
圖1 學習金字塔模型
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盡量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和解決的問題,都由學生自己去做、去解決。教師扮演配角,讓學生去當主角,充分發掘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激情,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與動手能力。
例如,在引導學生推導7的乘法口訣時,教師無需示范一句口訣的編寫,而是放手讓學生自主去編。從實際課堂教學的反饋情況來看,每個學生都基本上能夠完成口訣的編寫。
(三)開放式教學,為學生創建體驗環境
將教學內容開放、組織形式開放、師生關系開放能為學生營造自由溫馨的學習體驗環境。開放式教學既能營造人人主動參與學習的喜人局面,又能有效培養學生積極探索、自主創新的學習精神,師生的有效互動更能營造和諧課堂的氛圍。
教學過程中,有教師指導下的口訣記憶,也有學生獨立的搶答問題,有集體解決,也有小組討論商定。從課堂實況中看,大家能夠感受到,學生樂學也學得好的學習氛圍。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了自主學習中,學生既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同時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課堂教學效果好,教學目標圓滿達成。
三、結論
以體驗為理念的教學設計可以將理論教學與生活實踐有效結合,使得教師教學方法更加多元。體驗式教學使學生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能夠主動發現與尋求一種更好的問題解決方法,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的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