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陽
[摘 要] 文章從語態、句法特征以及情態動詞等角度分析在翻譯法律文本時譯者應注意的問題,以達到法律上的對等效果。
[關鍵詞] 語態;法律文本;翻譯
[DOI] 10.13939/j.cnki.zgsc.2016.28.239
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中國與國際交往的不斷增多必然使中國的法制不斷健全、完善,這個過程也是不斷豐富中國法律術語的過程。法律語言要求嚴謹、準確,它的使用對語言表達中細致之處的重視程度是任何別的領域的語言無法企及的,因此,在翻譯時一定要注意英漢法律語言的特征和差異,確保翻譯的準確性。在翻譯英漢法律文本時,筆者發現譯者應注意語態、句法特征以及情態動詞的差異,以達到法律上的對等效果。
1 語態的差異
英語語態變化比漢語豐富,法律英語可以利用這一特點,表達中文法律必須用適當的語言才能表達的意思。例如:
例1 A contract is concluded,modified or terminated by the mere agreement of the parties,without any further requirement.
譯文: 當事人僅憑協議即可訂立、修改或終止合同,無任何其他要求。
上述法律條文中,動詞謂語is concluded,modified or terminated 就包含能愿動詞“可以”的意味,在翻譯成漢語時,需要用“可以”一詞,才能準確表達原文時態中所涵蓋的意思。法律英語使用被動語態的頻率高于其他文本,經常是根據需要兩種語態交叉使用; 中文法律極少使用被動語態,而是慣用主動語態,采用了省略主語的主動語態。這樣既可以表示客觀,又可以避免“被”字句的頻繁使用。
2 句法特征的差異
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不僅表現遣詞習慣和行文結構,在句法層面上其差異是法律英語與中文法律的最大不同。英語屬形合語言,因重復使用詞語在英語中并不合語法規范,故在英語中使用代詞或助動詞來進行替代的頻率高。漢語系意合語言,是靠邏輯事理的順序來實現意合、流動、氣韻三位一體的橫向鋪排的。正由于兩種語言特征各異,再加之法律語言的措辭要求嚴謹,故在翻譯時往往不能正確遵循各自的語法要求。法律英語句子結構嚴密,成分完整,因而使人感覺冗長、拖沓。例如:
例2 A letter or other writing containing a late acceptance shows that it has been sent such circumstances that if its transmission had been normal it would have reached the offer or in due time,the late acceptance is effective as an acceptance unless,without undue delay,the offer or informs the offered that it considers the offer as having lapsed or dispatches a notice to the effect.
譯文: 如果載有逾期接受的信件或其他書面文件表明,它是在傳遞正常、能及時送達發價人的情況下寄發的,則該項逾期接受具有接受的效力,除非要約人毫不遲延地用口頭或書面通知受要約人: 他認為他的要約已經失效。
例2中 without undue delay這一短語就插入了 unless 之后,因為“除非,除外”的限定條件是“在無不當延遲”的情況下成立的。中文法律結構簡練,所以給人以簡潔的感覺,但不如英文法律那樣嚴密。
3 情態動詞
在法律或合同的起草中,情態動詞的功能是,修飾某一條款,使之正確反映起草者或制定者對條款的表述可能含義的判斷,或反映我們對自己所說所寫內容正確與否的判斷。法律語言的社會功能,使得法律英語動詞使用的語氣、語態和時態與普通英語有所區別。由于 shall 在英語法律中用得較廣,因此,在翻譯我國法律的時候,很多譯者便不加選擇,在表示“應該、不許、不得”等限制性的地方濫用 shall。有關 shall 的用法,我們在具體的法律應用中來看一下。
3.1 表示義務
例3 No state shall make or enforce any law which shall abridge the privileges or immunities of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 nor shall any State deprive any person of life,liberty,or property,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 nor deny to any person within its jurisdiction the equal protection of the laws.
無論何州,不得制定或施行剝奪合眾國公民之特權或特免的法律;亦不得于未經正當法律程序前,使任何人喪失其生命、自由或財產;并且對于該州管轄區內的任何人,皆不得拒絕給予法律上平等的保護。
例4 All technical documents shall be handed ove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cipients schedule for the project.
漢語原文中使用的“應當”,在合同語境下,實際表示為承包方必須承擔的義務和責任,所以應譯成 shall,而不能按字面意思譯成should。
3.2 表示修辭
Shall 表示修辭的這種用法是試圖從其在第一、第二人稱的用法中某種崇高、莊嚴的意味,以便給一部法律或一個條款帶來強烈的權威感。結果,我們在翻譯的時候,往往誤把所有具有限制性意義的條款都熱衷于翻譯為 shall 了。例如:
例5 It shall be unlawful for any person…
對任何人來說這會是非法的……
基于上述種種因素,法律英語翻譯比一般語言的翻譯更為復雜。故在翻譯時須顧及兩種文化在歷史沉積、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內容,并勤于平時積累點滴語言,加強母語和有關法律文化功底的修煉。只有重視英漢兩種文化的特點并對法學有關知識有一個更準確地把握,方能更準確有效地進行翻譯,掃清法律英語翻譯過程中的/外行話障礙,使譯文讀者能如原文讀者一樣領會作者的文章(矛盾語),從而為法學的繁榮盡一份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Randolph Quirk.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don:Longman Group,1985.
[2]金朝武,胡愛平.試論我國當前法律翻譯中存在的問題[J].中國翻譯,2000 (3).
[3]楊自儉.英漢語比較與翻譯[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