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益 劉勇
摘要:文章針對高職學生對景觀設計實訓項目學習興趣不高,設計類實訓課的課堂效率不高的普遍問題,以角色扮演法結合項目式教學的園林設計類實訓教學經驗,探討如何進行教學設計,模擬職業情境進行角色扮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寓教于樂的實訓課高效教學。旨為構建高職設計類實訓課的高效教學模式提供參考。
關鍵詞:角色扮演教學法;園林設計;實訓教學;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374(2016)02—0064—02
角色扮演法是實踐性、體驗式、參與式的教學方法,在管理類、公共基礎類課程中應用較廣,在設計類課程教改研究中雖有提出建設性建議,但實踐案例研究鮮有報道。筆者以近年來結合角色扮演法開展實訓項目教學的經驗,探討如何構建高職設計類實訓課的高效教學模式。
1實訓課程教學現狀
1.1課堂現狀
自從行動導向教學模式風靡教改以后,高職園林景觀設計類課程實訓的設計項目多以單一的項目式教學為主,首先教師以講授法結合案例講解項目涉及的知識點;接著,學生分組組成團隊,以任務單做引導,討論設計方案,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指導學生完成工作成果;最后各團隊展示設計圖紙,闡述設計思想。從課堂效果上看,較之傳統課堂活躍,但調查發現42%的學生是全程主動參與的,有28%學生被動參與,30%學生干脆在玩手機,這樣就有58%的學生都依賴同伴做出作業。讓這58%學生都動起來是教學要解決的一大問題。
1.2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為本院園林相關專業二年級第一學期的學生,具備以下三個特征:
特征一:學生先修課程是《園林制圖》、《繪畫表現》和《園林設計初步》,了解基本的園林設計方法,能夠繪制專業技術圖紙和簡單效果表現圖,初步掌握通過概念到形式演變過程,將不同的景觀元素組成合理、協調的園林景觀布局等綜合能力,能夠為設計項目開展提供學習基礎。
特征二:前期的實訓練習多為臨摩作品和片段式的設計,整套園林設計項目涵蓋的知識面大,加之生源質量總體偏低是不爭的事實,人文藝術修養普遍較薄弱,相關圖紙表現能力欠缺,導致一部分學生對景觀設計提不起興趣。
特征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足,有些學生在做設計作業的時候經常連簡單的設計說明都不知道該如何下筆,口頭介紹方案的時候往往表述不清、甚至緊張得語無倫次。
基于以上分析,實訓教學課堂可引入角色扮演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是指在教師在一定時間內,制造或模擬特定場景,根據學生興趣和能力的差異,讓他們飾演不同工作角色,學生通過對扮演過程的觀察、體驗和交流互動來掌握崗位所需知識技能的一種過程導向的教學方法。教師轉變成導演的角色,必需精心設計整個教學環節,并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在聯系實際較為緊密和綜合性的章節內容運用角色扮演法,并非整門課程都進行應用;其次,學生需要對角色本身有一定的認識,具備一定的職業技能;最后,教師通過課堂經營,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經過角色之間的“思想碰撞”達到知識、能力、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的目標,常態的課堂轉變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的高效課堂。
2角色扮演法的教學實踐
2.1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選擇以小型園林景觀設計項目(如獨棟別墅景觀設計、校園景觀綠地改造設計),它貼近學生生活環境,利于學生對設計場地的理解與表達;采用項目教學法為主,通過完整的小型園林景觀設計實訓項目,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習的知識和方法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團隊協作能力;以角色扮演法為輔,讓學生扮演在園林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各種人物角色,如不同背景的業主或甲方、設計公司里的主管、設計師、前臺接待員等,通過情境模擬游戲讓教學過程變得活躍、充滿趣味,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訓項目教學中,并對園林方案設計的整體流程、設計方法、設計重點等有了更為直觀的感受,解決了教學的重難點。
下面以獨棟別墅景觀設計項目為例進行說明。
2.2實施過程(項目教學總共8個學時,角色扮演課堂占用4學時)
2.2.1準備階段(1.5個學時)
(1)教師結合多媒體課件,進行項目介紹、任務描述、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生探究新學習方法的動力。
(2)分組、定角色
將教學班的學生根據具體人數分成若干組,每組6-7人(包括組長)組建一個設計團隊,切忌組員過多或過少,使每位學生均有任務可做,并各自給團隊命名。
教師組織全班開展討論:擁有獨棟別墅的業主背景,如新婚夫婦、土豪、空巢老人等,定出與全班團隊數量一樣的業主角色。通過抽簽,每個團隊既有業主身份,又要作為設計團隊為別組的業主服務。
(3)角色討論、分配和場景準備
每組根據抽簽結果分配組員飾演不同的角色,開展角色討論,包括自身業主和服務對象的人物性格、消費特點、喜好等,以及企業人員各角色概況。該環節課堂場面異?;钴S,教師參與討論、角色啟發和操作環節的答疑。
安排學生進行場景的準備:讓教室的前排留出空間,模擬辦公環境擺設桌椅,各組角色自行準備道具。
2.2.2仿真表演階段(2學時)
剛開始表演時,避免不了出現個別學生扭捏害羞或集體笑場的現象,教師最好是在整組完任務后再進行適當糾正。表演過程中,觀察者坐在模擬場景的后排,進行過程記錄和行為評價,不乏有學生喜愛用手機拍攝;全部扮演活動結束后,每組派代表總結交流心得和體會。該環節真正把講臺讓給學生,發揮學生自主性和創造性,讓他們充分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和職業應變能力。設計過程中學生通過“使用者”、“設計者”的不同角色的扮演或比較分析,體會到身為業主和設計師的需求和想法之間的融合點和沖突,學會“換位思考”和體味服務意識。
3評價總結階段(0.5學時)
最后,教師對整個活動進行分析總結:引導學生對已有設計經驗開展更深入的認識,多肯定學生的良好表現,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為了體現公開、公正、公平,學生的成績以量化評分表為依據進行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該環節要注意的是,表演的“舞臺效果”和角色的表達方式是次要的,不是為扮演而“扮演”。
2.3教學效果評價
筆者2013年開始,每年都在《綜合實訓(庭院設計與施工)》、《園林設計初步》、《設計制圖》等園林設計類課程景觀設計實訓項目中結合了角色扮演法開展教學。從作品水平看,比傳統教學模式做出的設計作品較為成熟,設計作品的完整性接近職業要求;學生反饋教法新穎,設計接地氣,課堂活躍,往常令老師“頭疼”的學生也樂于參與角色扮演中;在角色扮演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是互動、平等關系,拉近了師生的距離。
3角色扮演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3.1工作任務設計要以“易懂、有趣”為原財,以利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程中,并成為課堂主導者。
3.2科學制定各環節時間,適時激發學生的興趣。如預定表演合理時間為8-10min,時間太短不利于學生的充分表現和鍛煉或變成應付式表演,時間過長則會影響觀看者的關注力和興趣。
3.3教師在角色扮演中充當的角色不再是單一的傳授者,而是導演、引導者、組織者、協調者,這要求教師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把控全局,避免行事拖沓,引導學生沿著預設的方向發展,以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整個教學過程建議用Dv記錄下來,做為教學資料、微課的素材,方便教師反思和總結經驗,因為有鏡頭記錄,學生會很認真地執行任務。
3.4在高職園林設計類實訓項目的應用案例中應用“角色扮演法”和“項目教學法”兩種教法組合方式,雖然角色扮演是一種具有較高教學價值的群體參與模式,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但是任何教學模式的實施都程度不同的有此特性。角色扮演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教學中要根據課程內容、課程進度,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切忌盲目效仿。
綜上,在高職園林設計類實訓教學中運用角色扮演教學法,創造了師生互動,特別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情境,在此情境中,置身于未來從事職業的社會系統之中,促進學生對園林方案設計理解與掌握,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營造出寓教于樂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