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洋 薛 山 周蓓清
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鄭州 450000
?
甲鈷胺穴位注射治療外傷性動眼神經麻痹的療效觀察
程洋薛山周蓓清
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鄭州450000
【摘要】目的觀察甲鈷胺穴位注射治療外傷性動眼神經麻痹的臨床療效。方法將43例外傷性動眼神經麻痹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予以西醫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予以甲鈷胺穴位注射治療,觀察比較2組治療前后臨床療效。結果治療組治愈率54.5 %,總有效率95.5%,均高于對照組的28.6 %、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甲鈷胺穴位注射對于治療外傷性動眼神經麻痹療效明顯。
【關鍵詞】外傷性動眼神經麻痹;甲鈷胺;穴位注射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交通事故的發生也與日俱增,因外傷造成的動眼神經麻痹患者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颊咧饕憩F為上眼瞼下垂、外斜視、眼球運動受限、復視、瞳孔散大等,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探尋經濟有效的治療方法至關重要。我科2014-06-2015-10共收治的43例外傷所致動眼神經麻痹患者,其中應用甲鈷胺穴位注射治療者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本院2014-02-2015-08收治動眼神經麻痹患者43例,皆為單眼發病。所有患者均有外傷史,常規行頭顱MRI、眼眶CT及牽拉試驗等檢查,明確診斷為動眼神經麻痹。將43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22例,男18例,女4例;年齡17~64歲,平均42.9歲;病程3~37 d,平均12.7 d;對照組21例,男17例,女4例;年齡20~62歲,平均40.6歲;病程2~35 d,平均11.3 d。
1.2治療方法(1)對照組患者肌內注射維生素B1100 mg,維生素B12500 μg,1 次/d;受傷72 h后靜滴血塞通注射液400 mg,1次/d;患眼顳側皮下注射復方樟柳堿注射液2 mL,1次/d。以上治療方案1個療程為2 周,間隔3 d可繼續原方案治療;并配合高壓氧艙治療。治療組患者在上述治療的同時,另使用甲鈷胺穴位注射治療。連續治療2~3療程。(2)穴位注射:取穴:攢竹、陽白、四白、瞳子髎任意1穴,每次2穴。嚴格消毒后,2 mL注射器(4號半針頭)抽取甲鈷胺注射液1 mL,回抽無回血,每穴注射0.5 mL,出針后按壓針孔2 min。隔日注射,1周3次。進行穴位注射時,采用斜刺法,攢竹向睛明,陽白向魚腰,四白向承泣,瞳子髎向太陽。穴位注射后,囑患者穴位注射部位不熱敷,讓藥物自然吸收。
1.3療效判定[1]治愈:眼位恢復正常,眼球運動自如,復視、上瞼下垂等癥狀消失;好轉:眼位及眼球運動基本正常,復視、上瞼下垂癥狀尚未完全消失,但已減輕;無效: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總有效=治愈+好轉。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治療組治愈率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果比較 [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動眼神經由中腦動眼神經核發出,在腳間窩下外側壁出腦,經大腦后動脈與小腦上動脈之間穿過后床突外側硬腦膜,進入海綿竇外側壁,與滑車神經、外展神經和三叉神經第一支共同經眶上裂入眶,隨后分為上、下兩支[2]。上支支配眼部的提上瞼肌、上直肌,下支支配眼部下直肌、下斜肌、提上瞼肌、瞳孔括約肌、睫狀肌。動眼神經受損時可造成其支配的眼肌麻痹,臨床表現為上瞼下垂,眼球向下外斜視,眼球不能向上、內、下方向轉動,并出現復視、瞳孔散大、對光與調節反射消失等[3]。本研究43例均為外傷性動眼神經麻痹,被動牽拉試驗均為陰性,已排除眼外肌嵌頓之可能。
在中醫概念中,動眼神經屬中醫“上胞下垂”、“目偏視”、“瞼廢”等范疇。主要癥狀與《內經》中的目不開、目黃、目銳眥痛相吻合。針刺眼部穴位可疏通局部經脈,使眼部氣血充盛,滋養目系及提高眼周肌肉的收縮力[4]。因此選取眼周對應動眼神經支配眼肌的穴位為注射點。
甲鉆胺是一種內源性的輔酶B12,可進入神經細胞的細胞器內,參與抗酸蛋白質和脂質的代謝,在合成軸突的結構蛋白中起重要作用。在轉甲基過程中,作為甲基的供體,它可幫助神經細胞從腦磷脂合成卵磷脂,從而修復損傷的神經纖維,加快神經傳導速度,且能促進髓鞘的形成,加快損傷神經組織的修復。Tanakat關于甲鈷胺對神經元作用研究表明甲鈷胺能促進神經突觸生長,抑制神經細胞凋亡,高劑量甲鈷胺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有巨大的潛力[5]。
應用甲鈷胺進行穴位注射,既有針刺益氣養血,疏通局部經脈的作用,又可通過眼周局部注射,提高血藥濃度,發揮甲鈷胺營養神經的作用,從而加速眼肌功能的恢復,達到治愈的目的。雖然甲鈷胺穴位注射臨床有效,但均配合針刺治療[6],對于西醫眼科的應用存在諸多限制。本研究證明,不需配合針灸治療的甲鈷胺穴位注射方法亦可取得較好療效,西醫眼科亦可于日常治療中應用。
綜上所述,甲鈷胺穴位注射可有效治療外傷性動眼神經麻痹,縮短治療時間,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4參考文獻
[1]孔令普,王翠.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動眼神經麻痹31例臨床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5,27(10):182-184.
[2]劉志勤,雷輝,張衛萍等單純性動眼神經麻痹的病因學及預后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21):30-31.
[3]劉家琦,李鳳鳴.實用眼科學[M].3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614-615.
[4]林靖,戴偉.針刺治療動眼神經麻痹60 例[J].中醫外治雜志,2011,20(1):45.
[5]Tanaka H.Old or newmedicine?Vitamin B12and peripheral nerve neuropathy[J].Brain Nerve,2013,65(9):1 077-1 082.
[6]王曉霞,劉國強,孫玲莉.針灸配合甲鉆胺穴位注射治療動眼神經麻痹30例[J].陜西中醫,2012,33(7):883-884.
(收稿2016-02-29)
【中圖分類號】R774.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12-01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