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偉
[摘要]如今不斷變化的時尚中,本土的、民間的東西備受青睞。深入學習和感知民族文化,充分挖掘民族圖像資源,對優秀設計師非常重要。我國民間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民族、民間藝術豐富多彩。文章以中國結形象為例淺談中國民間民族圖像資源的博大。
[關鍵詞]民族文化;傳統;民間;藝術;創作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118
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藝術,尤其是中國民間美術這座中國藝術寶藏,早在80年代就被從事創作專業的藝術家發現和發覺。作為我國藝術院校美術專業的一個部分的民間美術,一時間,成為開拓現代藝術觀念,發現和拓展全新視覺感受,建構新造型意識的重要領地。或受到了西方現代藝術再發現原始藝術的啟示,或看到了畢加索這位現代派藝術大師對非洲黑人藝術的大膽接見,還有凡·高、高更、馬奈、莫奈等印象主義大師對異域文化的熱情,“中國民間美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青睞。
在現代社會中,視覺設計理念的現代化十分重要。與傳統的工藝美術專業相比,現今的美術設計有了全然不同的新理念,并與現代化的生活方式有了更加直接、緊密的聯系。從時興的廣告業、時裝業,到形象設計、CI設計,從產品造型、包裝和建筑、環藝設計的全面更新到網絡時代來臨的計算機美術,美術設計已涉及現代而時髦的領域。
然而,即便在近年國內紛揚而起的“后現代”輿論中,我們也可以感到,包豪斯的“藝術加技術”的現代設計理念,進行到今天恐怕要加入一個新的參數,就是技術下的高情感,高精確度中的人性化程度。而高情感、人性化源自人的具體歷史和文化,因此,在進行設計時,具備響應本土的、民族的文化審美心理素質亦顯得十分必要。
可以說,一個具備國際化水準的優秀設計師,尤其需要對本土的、民族的東西有十分精熟的理解和掌握,特別是背靠5000年悠久歷史文明的中國,更不能為標榜現代而采取民族虛無主義。90年代以來,中國都市的流行圖像幾乎完全被“現代的”“國際的”西方化樣式所占領,中國化的設計在現代設計領域很難覓得。當我們迷戀現代化,迷戀高科技的“超人”手段制作出的圖像魅力,艷羨和追隨著那些發達的西方圖像時,那些制作圖像的工廠,卻已在挖取和使用就在我們身旁、屬于我們的圖像資源了。如近年引進的《花木蘭》等美國“大片”中就部分取材于中國的民間文化。這一趨勢,便為藝術設計與傳統工藝所不該割斷的歷史聯系的恢復提供了全新的契機。基于此,現在的高校美術設計專業強調中國民族藝術的課程,其意義和價值便不言而喻了。尤其是,作為中國未來的藝術設計師,不能不具備本民族藝術表現形式和文化審美心理的基礎素質和技術訓練。
在這里,筆者以中國結形象為例談一下中國民間民族圖像資源的博大。
中國結藝術屬于中國民間吉祥藝術,它一方面是原始宗教意識中對自然神靈敬畏恐懼心理的衍生物;另一方面它是一定社會化生存形態中驅邪避兇主觀意識的產物。它以寓意的方式滿足了人們的生存情感和人們辟邪、納福的求吉心理。在中國結的編制過程中,一根繩會行如流水般在纏繞穿梭中有序運作,隨時可根據制作者的心愿和感情、思維和心態的不同運行線路配上不同飾件變化出不同型制,裝飾于不同部位。每個結飾都蘊涵著事事順心、路路順通、時代綿長、福祿承襲、財富源源不斷等吉祥寓意。
1寓情于形
中國結的編結方法歸納起來有幾何形、動物形、植物形、字形等,在中國結的寓意方式里,不同的外形輪廓被人們賦予了固定的含義。比如團錦結外形輪廓為圓形,表達圓滿、美滿、完美之意;雙錢結的外形輪廓為圓形方孔,因與古幣的輪廓相似而得名,寓意富貴如意、財源茂盛;再如盤長結,外形輪廓為六耳方形,象征路路暢通、四通八達、源源不斷的含義;又如同心結因其由兩個單結相扣,形似兩顆心相連,寓意心心相連、不解之緣;還有鯉魚、蟾蜍、天鵝、蝙蝠、蝴蝶、龍、鳳、花生、壽桃、花卉、壽字、福字等這些物象都因為在千百年的文化洗禮中被賦予了特定的意義而被人們反復使用和崇拜,鯉魚象征富裕,蟾蜍去災避邪,蝙蝠能帶來福氣,蝴蝶隱喻堅貞的愛情,花生代表多子多福,壽桃表示長壽,龍鳳代表高貴等。顯然這些物形被賦予了不同尋常的意義,從鳥獸蟲魚到林木花草,都發掘出了吉祥寓意。由于民間流傳和歷史積淀,自然界的動植物已經和人的思想、感情、性格、行動、生命聯結在一起。自然物被賦予“擬人化”的性格,表現了自然的人化,于是它們成為大眾生存延續、祈福納吉的代名詞,同時也在世俗的層面上反映出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2寓情于意
在漢語中,含有“結”字的詞語都與某種情意相通,如:結義、結社、結拜、結盟、團結等表達意趣相投、齊心協力之情。結親、結發、結婚、結合等說明男女心心相印、不離不棄之情。結果、結局、結束、總結等詞有終止、圓滿之意。唐朝著名詩人孟郊在《結愛》一詩中寫到:“心心復心心,結愛務在深,一度欲離別,千回結衣襟。結妾獨守志,結君早歸意。始知結衣裳,不知結心腸。坐結亦行結,結盡百年月。”“結”字在這里淋漓盡致地勾勒出夫妻離別時纏綿悱惻的復雜情感。中國人在表達情愛方面往往采用委婉、隱晦的形式,而“結”充當了男女相思相戀的信物。“同心結”自古以來就成為男女間表示海誓山盟的愛情信物,而“結發夫妻”也源于古人洞房花燭之夜,男女雙方各取一撮長發相結以誓愛情永恒的行為。無論是結合、結交、結緣、團結、結果,還是結發夫妻、永結同心,“結”都給人一種團圓、親密、溫馨的美感。所有這些都是用“結”這種無聲的語言來寄寓吉祥。世俗生活中,在新婚的帖鉤上,裝飾一個“盤長結”,寓意一對相愛的人永遠相隨相依,永不分離。在佩玉上裝飾一個“如意結”,引申為事事稱心,萬事如意。在扇子上裝飾一個“吉祥結”,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美好。在煙袋上裝飾一個“蝴蝶結”,“蝴”與“福”諧音,寓意福在眼前,福運迭至。
3寓情于音
中國結最通俗的表意方式就是“諧音”。“結”與“吉”諧音,“吉”有著豐富多彩的內容,福、祿、安、喜、壽、財、康等都屬于吉的范疇,這種特點與中國傳統吉祥圖案的“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特定格式相一致。體現著人們追求真﹑善﹑美的情感。如“蝙蝠”的“蝠”與“福”諧音象征吉祥幸福;“魚”與“余”諧音,象征富貴有余、年年有余;磬結中的“磬”諧“慶”寓意“吉祥喜慶”,結的“擺穗”亦可用來諧“百歲”,表長壽安康。這種諧音表意的方式是中國傳統吉祥文化的最重要的特點,它的隱喻與含蓄體現出中華民族在情感表達上的特點,它利用漢語文字中一音多字的特色,把深刻的寓意以最淺顯、最易懂的語言方式進行傳播,口口相傳、深入人心。中國結在千百年的傳承中恰當地運用這種手法使得古老的結藝在新的世紀煥發出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家喻戶曉、老少皆宜的時尚裝飾品。
我國的民間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民族、民間藝術門類更是豐富多彩,剪紙、年畫、刺繡、彩陶、青銅、石窟壁畫、蠟染、印花布等都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藝術設計師通過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本民族藝術審美習慣的感知,配合現代化的、西方化的藝術手段、表現形式,在以后的創作中,可以更自覺地拓展現代美術設計和本土藝術語言的互通、互動、互補、互融的廣闊空間,使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藝術審美樣式真正得到當代的延伸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法中西方美學與文化精神[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2]柳冠中事理學論綱[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