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李亞峰 黃少華 胡娟
珠江
—西江經濟帶發展下物流英語翻譯人才培養研究①
廣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李亞峰 黃少華 胡娟
摘 要:人才是創新發展的根本動力,只有進行人才培養創新改革,才能讓人才產生更大的經濟效應。珠江—西江經濟帶是南部實施經濟戰略大跨越、大發展的一個重要區位,對于區域經濟的整體實力提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物流翻譯人才是外貿翻譯的重要智力組成部分。本文主要分析了物流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物流翻譯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以期為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輸送更多合格的翻譯人才,最終實現區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關鍵詞:珠江—西江經濟帶 物流英語 翻譯人才 培養創新
作為我國南部實施經濟戰略大跨越、大發展的一個重要步驟,同時也是我國經濟的新增長帶,建設珠江—西江經濟帶是促進區域跨越性發展,打造全方位開放合作新高地的重要戰略。物流業作為新興的生產性服務業,滲透在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是中國經濟發展繁榮的重要支撐。因此,物流業的發展也成為了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的重要載體和組成部分。作為世界經濟社會文化交流的媒介,翻譯在物流行業交流、溝通和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引進來、走出去”的指導思想也從一定意義上反映了翻譯的不可或缺性。隨著珠江—西江經濟帶物流業不斷向專業化和社會化方向靠攏,區域內配套性設施設備逐漸完善,對翻譯人才,特別是物流專業翻譯人才的需求也呈逐步上升趨勢,這就使得以往“多功能”式翻譯人才難以完全滿足市場競爭所提出的要求。從社會實際需求來看,在珠江—西江經濟帶目前的物流行業中,企業在發展對外貿易時特別注重翻譯人才的素質和實際能力,這就為物流專業翻譯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市場需求。
珠江—西江經濟帶是在“泛珠三角經濟區”構想的實施中逐步演化、發展而來的,國務院于2014年7月審批通過了《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標志著這一國家戰略的誕生和確立。根據發展規劃的指示,珠江—西江經濟帶以珠江—西江主干流區域為軸,以南寧和廣州兩大省會城市為核心,并依據珠江—西江區域聯系和整體流域特點,形成重點建設的“四組團”,從而充分發揮珠江—西江經濟帶接洽港澳、服務周邊、面向東盟的紐帶性作用。首先,珠江—西江經濟帶的發展有利于促進東西部地區的互動,縮小區域內發展差距。廣東、廣西山水相連、人緣相親,交流合作頻繁,但由于各方面的差異性,形成了兩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高度的互補性。其次,珠江—西江經濟帶的發展有利于形成新的增長極,形成并完善區域發展整體布局。由于珠江—西江經濟帶直接連接發達的東部地區和欠發達的西部地區,所以本經濟帶的建立將發揮發達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欠發達地區的發展,形成珠江—西江區域聯動發展的新格局。
珠江—西江經濟帶作為國家南部實施經濟戰略大跨越、大發展的一個重要步驟,而涉外物流公司是經濟帶對外貿易的重要媒介,對于本地區經濟的“引進來、走出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涉外物流公司的翻譯人員在推進對外貿易發展的進程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珠江—西江經濟帶中物流英語翻譯人員實際的翻譯實踐中卻存在物流專業翻譯能力和翻譯素質兩大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物流英語翻譯人員實踐翻譯能力有待提高。涉外物流企業缺乏復合型物流英語翻譯人員,所謂的復合型是指翻譯人員既能精通于物流專業知識,又能夠發揮專業譯員的作用。但實際上,許多物流翻譯從業人員并非科班出身,僅僅是半路出家而已。比如說,學物流專業的人員通過松散而非系統的翻譯培訓,甚至僅僅是英語語言培訓,就被安排到了翻譯崗位上。或者是,本身是英語專業,但缺少外貿知識和能力的并非英語翻譯專業的人員進行物流翻譯。又或者是,本身是學翻譯出身,受過系統的翻譯訓練,但卻唯獨缺少物流翻譯方面的專業學習,對物流行業知之甚少的人員從事物流專業翻譯,這些都導致翻譯人員在實踐能力上的缺陷。因此,復合型物流翻譯人才的培養迫在眉睫,對物流翻譯從業人員的繼續再教育環節要進行嚴格把關,要求從業人員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物流專業知識與英語翻譯實踐能力融會貫通,真正提升自身的綜合翻譯能力。
其次,物流英語翻譯人員缺乏職業道德。部分物流翻譯人員由于上述原因,譯員自身條件和能力受到限制,因此職業素質也并不高,比如出現隨意翻譯、應付翻譯的情況,缺乏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和嚴謹的工作態度,不能真正有效地成為涉外物流企業之間溝通和交往的橋梁。再者,部分物流翻譯人員對物流行業的熱情度不高,出現職業倦怠的現象,并沒有反映出職業譯員的素質和教養,沒有將自身的翻譯實力很好地發揮在實際翻譯工作中,這些行為都是不負責任和缺乏職業道德修養的表現。
總的來說,雖然珠江—西江經濟帶中從事物流翻譯的人數與日俱增,但翻譯人員的質量卻不能跟數量形成正比。物流翻譯專業能力不足和職業翻譯素質不高的問題最為普遍,同時也最具有殺傷力,因為能力和素質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決定翻譯在溝通和交往中成功與否的兩大關鍵要素。因此,為改變這一狀況,物流翻譯人員的培養問題必須引起培養單位的重視。
①基金項目:2016年廣西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科研項目“珠江—西江經濟帶開放合作背景下物流外宣英語翻譯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ZX2016028)。
作者簡介:李亞峰(1989-),男,河南汝州人,在讀碩士,主要從事英語翻譯方面的研究;黃少華(1992-),女,廣西貴港人,在讀碩士,主要從事英語翻譯方面的研究;胡娟(1985-),女,安徽桐城人,在讀碩士,主要從事英語翻譯方面的研究。
2007年起,國家教育部為培養專業型翻譯人才決定設立MTI翻譯專業碩士專業,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輸送高層次、應用型高級翻譯專門人才,從而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目前我國共有159所開設MTI專業的高校,珠江—西江經濟帶上就有數十所開設MTI專業的高校,每年都有上千名MTI畢業生涌入市場,但真正精通于物流行業的專業翻譯人才卻遠不能滿足珠江—西江經濟帶市場發展的需求。因而,物流翻譯專門人才的培養必須予以重視。
高校等培養單位中物流翻譯專業的課程設置要適應物流業發展的需要,就必須改革現有的教學培養模式,培養真正符合經濟發展和物流行業發展需要的、將物流專業知識與翻譯實踐能力高度結合的高水平翻譯人才。因此,高校等培養單位需要革新教學培養模式,制定新的物流翻譯課程模塊。
3.1 教學目標
培養單位充分認識到了解物流行業發展趨勢,特別是珠江—西江經濟帶物流行業發展與翻譯人才培養之間的密切關聯,從而制定與之相適宜的教學目標。要求翻譯人才必須具備扎實而出色的英語語言能力,能熟練運用英語進行物流行業各方面的翻譯工作,成為能夠將精通物流專業知識與英語翻譯實踐能力有機結合、融會貫通的高水平應用型專門翻譯人才。
3.2 教學內容
培養單位根據珠江—西江經濟帶經濟與物流行業發展的需求,專門開設了特色物流翻譯課程。通過具有區域發展特色的物流翻譯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物流翻譯能力的培養更具有導向性,進而為珠江—西江經濟帶的經濟和物流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同時,物流翻譯課程內容的設置要以就業為導向,將理論與實踐能力相結合,并根據校企合作的方式了解最新的物流翻譯人才需求動向,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計劃。
3.3 教學模式
傳統以教師為核心的翻譯課堂仍在人才培養和教學中占據相當大的分量,但教學效果卻差強人意。然而,翻譯要求譯者具備十分強勁而主動的實踐能力,因此,物流翻譯課堂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以企業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為向導,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例如,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到珠江—西江經濟帶的一些涉外物流企業進行參觀和實習,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夠體驗到真實的工作語言和工作環境,了解企業對翻譯服務的標準和要求,還可以在實際見聞中對比自身的優點和不足,對癥下藥,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和能力。
3.4 教師隊伍
由于近年來翻譯專業招生的數量與日俱增,導致部分翻譯人才培養單位專業翻譯導師出現嚴重不足,甚至不是翻譯專業的教師也進行翻譯教學或加入翻譯導師的行列,或者是一位專業翻譯導師同時指導二十名學生。因此,培養單位必須進行師資隊伍創新,不斷吸納物流行業專門翻譯人員進駐高校,成為校企合作導師,開設專門的特色課程或講座。此外,學校的專職翻譯教師也應定期前往校企合作企業進行翻譯崗位的觀摩和學習,不斷更新自己對珠江—西江經濟帶物流業發展的認識,從而有針對性地、有目的性地提高自身物流英語翻譯實踐能力豐富教學內容。
綜上所述,珠江—西江經濟帶作為我國連接港澳、面向東盟、服務周邊的重要區域,其物流業的發展對促進本地區經濟發展也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翻譯人才的培養單位必須依據珠江—西江經濟帶物流行業發展的實際翻譯需求制定切實可行的培養方案。目前,珠江—西江經濟帶的一系列高校在翻譯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物流英語翻譯專門人才培養方面仍需不斷努力。高校必須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服務于珠江—西江經濟帶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具體來說,高校MTI等培養單位應當做好教學目標革新、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模式創新、教師隊伍建設等四個方面的工作,根據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的實際需要,積極探索物流英語翻譯專門人才培養創新模式。
物流業是新興的生產性服務業,涉及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是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載體和支撐。物流翻譯人才是外貿翻譯的重要智力組成部分,所以,物流專業翻譯人員的培養問題至關重要。為解決物流翻譯方面出現的兩大最為普遍的問題——物流翻譯專業能力不足和職業翻譯素質不高,我們從教學目標革新、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模式創新、教師隊伍建設等四個方面做工作,根據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的實際需要,積極探索物流英語翻譯專門人才培養創新模式。從而為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輸送更多合格的翻譯人才,實現物流翻譯人員在數量和質量上的“雙增長”,真正成為涉外物流業溝通往來的橋梁,促進物流業在珠江—西江經濟帶的發展,最終實現區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沙穎,鄭秀戀,姚洪權.財經類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與實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4(01).
[2]閆影,劉艷.應用型本科人才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學理論,2009(10).
[3]阮平,姚澤有.獨立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定位思考——以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為例[J].物流技術,2014(07).
中圖分類號:F40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6(b)-1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