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美俠
摘 要:隨著社會對翻譯人才需求量的增多,高水平翻譯人才的培養已成為翻譯界的重點話題,然而,當今互聯網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的蓬勃發展正沖擊著傳統意義上的翻譯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分析借助互聯網進行翻譯實踐的特征和優勢,論述互聯網技術及網絡資源平臺對翻譯能力的提高和翻譯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提出基于互聯網的翻譯人才培養的有效模式,構建個性化現代翻譯實踐和翻譯人才培養體系。
關鍵詞:互聯網;翻譯能力;翻譯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8-0124-02
一、互聯網輔助翻譯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的發展,社會需要的是復合型外語人才,單一外語專業知識已無法滿足市場對外語復合型人才,特別是翻譯人才的需求。目前大多數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則要從事商業文件、合同文件、產品宣傳資料、新聞、法律、醫學、金融、計算機等實用性較強的專業領域方面的翻譯,由于專業領域知識的缺乏,不能更好地勝任工作崗位。然而,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對翻譯的輔助作用越來越大。譯者可以輕松而巧妙地利用互聯網的“資源共享”“搜索引擎”“平行語料庫”“術語庫”或“網絡翻譯助手”,如You Dao,Google Translator,AltaVista等互聯網功能來輔助翻譯,這樣極大地提高翻譯的質量和效率。可以說,社會需求的變化以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已使得互聯網輔助翻譯成為翻譯能力提升和翻譯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
毋庸置疑,互聯網技術對翻譯能力的拓展以及翻譯人才的培養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雖然廣博的知識和正確的理解是翻譯過程中必須的,但翻譯時難免會接觸到一些陌生的領域,而一個人專業知識的儲備畢竟是有限的,有時會因為理解不當或專業術語貧乏而導致誤譯或錯譯,這樣勢必影響譯文的質量,有時甚至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在翻譯之前,可以借助互聯網查找相關領域的術語、平行文檔或所涉及的背景知識,這樣在翻譯過程中就會得心應手,游刃有余,既能準確地理解原文,避免錯譯或誤譯,又能提高翻譯的效率。
二、互聯網輔助翻譯的特征
網絡是信息時代的標志,融入了現代先進的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匯集了不同領域方方面面的海量信息,具有強大的功能,主要包含網絡資源共享、搜索引擎、術語庫及平行文本的共享三大特征,可以有效輔助譯者進行翻譯,使譯者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高水平翻譯人才。
(一)互聯網免費共享資源
互聯網為譯者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共享平臺,其中包含各個領域的免費資源共享庫,如百科全書、電子詞典/辭典、中文類工具、雙語語料庫等在線自動翻譯工具、專業領域資源等。互聯網有許多免費的百科全書,可供譯者查詢相關的百科知識,如Wikipedia(維基百科),互聯網中裝載人類基礎知識的百科全書,目前已經是最大的資料來源網站之一;MSN Encarta(微軟百科),一種多媒體百科全書,包括了各個階段的學習內容與電子百科;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Online(《大英百科全書網絡版》),除包括印本內容外,還包括了新增的文章及詞條等等。電子詞典/辭典,如金山詞霸、有道詞典、CNKI翻譯助手、靈格斯翻譯家(Lingoes)等,都包含各詞條的雙語解釋并有翻譯輔助功能以及很多相關雙語例句。互聯網上目前影響比較大、覆蓋面比較廣、涵蓋所有專業領域知識的中文百科知識網站是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和互動百科(http://www.hudong.com),還有一個英語詞典和百科全書類的網站(http://www.answers.com),包含各類百科全書和專業詞典。另外,專門為翻譯服務的網站http://www.wordreference.com,提供了眾多的雙語詞典,尤其是英語詞典可以豐富譯者的英文表達方法。這些巨大的網絡免費資源、在線詞典/辭典及在線輔助翻譯為譯者的翻譯實踐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有效地幫助譯者理解翻譯原文和相關背景知識,提高翻譯能力。
(二)搜索引擎查詢功能
在翻譯實踐中,譯者往往很難找到所有需要的書面資料,有時也難以解決具體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時,就可以利用互聯網的搜索引擎來查找所需要的資料或解決翻譯中棘手的問題。例如Google(谷歌)和Baidu(百度)提供了數百億個可供搜索的頁面,是全球最強大的網絡搜索引擎,對不同專業領域都提供一定的背景知識。此外,Google和Baidu還提供了很多圖片、視頻、地圖、文庫、百科等搜索功能,這些都可以提高翻譯的效率。因此,互聯網的搜索引擎就像一把萬能鑰匙,既能給譯者提供相關領域的參考資料及術語的翻譯,又能幫助譯者驗證譯文的準確性。
(三)術語及平行文本的共享
譯者可以在翻譯之前通過互聯網對專業領域術語進行查詢和整理,并對相關領域的平行文本進行搜索,建立術語庫和雙語語料庫。這樣,在具體的翻譯過程中,譯者可以借助術語庫和雙語語料庫直接翻譯出專業術語的對應譯文,對一些比較難的專業句子也可參考平行文本進行有效翻譯,不但節約了翻譯時間,提高了翻譯速度,也保證了術語翻譯的一致性和句子翻譯中語言的專業化,避免出現一次多譯而產生意義不符或歧義現象。
三、基于互聯網的翻譯人才培養有效模式
互聯網共享資源豐富,覆蓋面廣,具有強大的搜索功能,譯者要有效結合互聯網的先進技術和資源平臺進行翻譯實踐,提升自身翻譯素養和翻譯能力,使自己成為社會發展需要的稱職翻譯人才。
(一)借助互聯網了解語言和文化知識,加強雙語翻譯人才的培養
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會遇到各種涉及背景知識,語言表達和文化差異等方面的挑戰。翻譯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這就要求譯者要有一種強烈的求知欲,并從一個單純的外語學習者轉變成一個具有廣博知識,涉獵廣泛的“雜家”。互聯網擁有龐大的資源,譯者在翻譯之前可以先理解原文,并把原文中不懂的語言或專業性較強的文字表達及涉及文化背景知識的部分進行分類總結,然后再借助互聯網的搜索功能或資源共享平臺進行查詢、調查研究,掌握不同語言的表達方式、文化差異及相關學科的背景知識,最后再進行翻譯,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字面翻譯可能帶來的誤譯。所以,正是由于互聯網具有無所不含的特征,譯者利用互聯網了解并掌握原文的背景知識、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以及雙語的語言和文化的異同點,有利于提高翻譯質量,高效率完成翻譯任務,成為合格的雙語翻譯人才。
(二)發揮術語庫及平行語料庫在翻譯實踐中的效用
術語(Technical Terms),又稱專業術語、技術用語,是指特定領域或專業領域使用的專門用語。平行文本(Parallel Text)是指與原文內容相似的、有助于原文理解的雙語資料。互聯網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檢索方便,資源無限,內容更新及時,譯者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功能及共享資源平臺搜集相關術語和平行文本,并建立術語庫(Terminology)和平行語料庫(Parallel Corpus)。獲得術語和平行文本途徑包括常用網站,如Google、Baidu、Wikipedia,網上百科全書,電子詞典等等。術語和平行文本可以用來彌補譯者在專業領域的語言和專門知識方面的匱乏和欠缺,幫助譯者獲取知識、學習特定領域或學科的專業規范語言、學習專業術語,參考或借鑒專業領域的語言表達方法、模仿寫作風格及語言特征等。譯者在翻譯時可以直接獲取術語的翻譯或參考平行語料庫的譯文,使譯文更加專業化,更為準確可靠。
(三)有效利用互聯網交流平臺,培養現代化翻譯人才
互聯網交流平臺為譯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信息及資源互動平臺。譯者在翻譯實踐中遇到無法解決或棘手的問題就可以通過互動平臺獲得比較專業的建議,使翻譯實踐更加輕松。目前比較常用的交流平臺有QQ、WEIXIN、MSN等文字、視頻、語音交流平臺。國內比較受歡迎的翻譯論壇(BBS)是“China Daily BBS”,該論壇涉及面廣,深受廣大譯者和翻譯愛好者的青睞,其中設有翻譯擂臺賽、翻譯互動、翻譯專家點評等多項功能,通過交流和討論,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互補,解決翻譯中遇到的難題。此外,http://www.wordreference.com網站里的“語言論壇”(Language Forums)也是一個解決翻譯中疑難問題的優質交流平臺,參與討論的有很多外國人,翻譯的語言更為地道,提供的譯法也更值得信賴。由此可見,通過互聯網交流平臺,譯者可以積極參與討論和學習,了解現代化的翻譯理念、掌握實時更新的互聯網翻譯技能,從而提升自身的知識水平及能力,成為順應時代發展的現代化翻譯人才。
互聯網已經賦予翻譯實踐和翻譯人才培養新的內涵。在具體的翻譯過程中,譯者要有效利用互聯網的強大功能和豐富資源,發揮主觀能動性,借助互聯網做好譯前的資料搜集、譯中的譯文查證以及譯后的譯文校對和潤色,提高翻譯的效率和譯文的準確性,加強自身翻譯能力的培養與拓展,最終成為高水平高素質的專業翻譯人才。
參考文獻:
[1] 班偉.構建應用型翻譯人才培養模式必然性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11):133.
[2] 萬兆元.因特網輔助翻譯[J].上海翻譯,2008,(3):77-80.
[3] 王軍禮.網絡資源在翻譯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翻譯,2007,(4):36-40.
[4] 朱明炬,謝少華.充分利用搜索引擎,準確地道英譯詞語[J].上海科技翻譯,2003,(1):59-62.
[責任編輯 吳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