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革
【摘要】在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教學實踐中,應用題所占的比重不可小覷。在小學階段數(shù)學所涉及的應用題主要為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對簡單數(shù)量關系和邏輯關系分析能力。而教師的認為就是要想方設法教會學生如何掌握應用題解題技巧。因此本文將圍繞小學高年級應用題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展開,結合筆者從教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經驗以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應用題解題能力。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 應用題 解題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169-02
伴隨著我國小學課程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在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轉變的過程中需要明確的要義便是教會學生如何利用所學知識處理現(xiàn)實問題,這個問題也是貫穿小學教育的一條主線。不容置疑,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是最難實施的。以小學高年級學生作答應用題為例,往往是“一問三不知”的情況,可見提升小學高年級應用題解答能力勢在必行。關于如何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應用題解題能力,筆者結合從教經驗以及教學所悟總結如下幾點。
一、利用“數(shù)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思維概括能力還不是很強,尤其是在處理應用題時思維會跟不上,更不能強烈要求學生具有實質性綜合性分析的能力,而且解題能力非常容易被所設計的題目情景影響。學生們在這個年齡階段只能夠遵循機械的聯(lián)系和結合熟悉的套路對應用題進行解答。因此要積極培養(yǎng)孩子們的分析能力和應變能力,此時需要引入“數(shù)學活動”。
所謂的“數(shù)學活動”簡言之就是教師引導學習主體學生積極參加教學活動。在教育教學主管部門頒布并實施的《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要讓學生在數(shù)學實踐活動中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因此,應用題的解題能力提升必須要融合到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去。例如在教學中涉及到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類似題目時,我們將問題延伸到現(xiàn)實中,舉最簡單的生活小案例。這時候可以讓學生參與進去,讓學生們自主發(fā)揮、自由推理列舉生活中類似情況。比如有學生會拿自己與父母的年齡來舉例就是很生動的例子。一來二往課堂氣氛一下活躍起來,在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們不由自主地會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層面思考,進而轉化為自己知識儲備。同時當學生再遇到類似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
二、教授審題技巧,提升學生答題準確率
解答應用題是一種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題型,也是一部分學生頭疼的題型。在實際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在所做錯題中的大多數(shù)學生的原因是因為學生壓根沒有弄清題目本質何在,往往對題目不能夠準確把握。這樣一來,題目都沒有搞懂,更別指望學生能夠準確做大。因此在教授應用題時,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教孩子如何審題。在出問題的學生中,很多人精神不集中,因此這時候可以采取讓學生將題目讀出聲方法,增加其對問題認識的集中注意力。第二步就是在學生讀題清楚以后開始找出題干中的問題。在找問題的時候,要教會孩子附屬題意,尤其是在繁瑣、冗長的題目簡化,將不需要的描述去掉,用通俗易懂的話進行描述,使得題目簡單明了。如果題目審清,并能夠找出題目中的準確問題,第三步就是需要找數(shù)量關系。無獨有偶,任何小學階段的應用題的考察點都有一定的數(shù)學關系蘊含其中,也就是說能夠準確把握應用題題目中數(shù)量關系也是解題思路關鍵的一點。因為前期,學生思維已經經過反復鍛煉,已經掌握住一定的數(shù)量關系公式,這時套用公式就可以將問題成功作答。簡單的數(shù)量關系在此筆者就不再贅述,需要重點提一下的就是對于隱含條件的挖掘。例如“一根鐵絲長20厘米,工人師傅將其截成A、B兩截,其中B鐵絲的長度是A的60%,求A、B兩截鐵絲各多少厘米”。題干中隱含的條件是“B鐵絲的長度是A的60%”,由此可以得到“A鐵絲長度+B鐵絲長度=總鐵絲長度”。因此題目就變得簡單清楚,將A鐵絲的長度設為X,那么B鐵絲的長度就變?yōu)?0%X。因此,可以解答公式,即:X+60%X=20。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提升學生認真審題的能力,找準題目要求以及是否有暗含條件作為突破口,準確判斷數(shù)量關系,最終將題目進行完美作答。
三、一題多解,培養(yǎng)學生答題主動性
小學高年級應用題題目類型比較固定,翻來覆去就是考察幾種題型,但是解題思路并非一種,很多題目可以通過多種方法進行作答。因此,教師就需要明確解題方法,并鼓勵學生采用多種方法進行作答,并針對課堂學生提出的方法進行推算。要巧妙抓住學生心理,如學生出現(xiàn)失誤,并積極幫助其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提升學習主動性。例如在教學實踐中常見的題型“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少百分之幾”。“假設某玩具廠計劃生產玩具6000件,實際生產8000件,問玩具廠計劃比實際少生產百分之幾”。這個題目很顯然有多種方法進行解決。首先,讓學生明確題目中所有的信息,并準確理解題目問題。這個問題實際就是在考察計劃比實際少生產的件數(shù)占實際生產件數(shù)的百分之幾,這時候可以將實際生產玩具數(shù)量看做單位“1”進行作答。
解題方法1: 8000-6000=2000(輛),也就是說實際生產玩具數(shù)量比原計劃多2000件,2000÷8000=25%.該種方法的解題技巧就是掌握住題目中所透露出來的計劃生產玩具的數(shù)量比實際生產的少。
解題方法2:6000÷8000=75%,也就是說計劃生產玩具的數(shù)量是實際生產玩具數(shù)量的75%,然后用1-75%=25%。
值得注意的是,應用題不同的且正確解題方法所得結果是一樣的,只是在解題思路和解答技巧上存在不同。在小學高年級應用題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變著法子解題,盡可能讓學生充分發(fā)散思維,挖掘思維潛能。
在小學高年級學生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過程中,要堅持遵循教學大綱以及教學標準的前提下,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積極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應用題的興趣,積極幫助孩子掌握正確的答題技巧,并注意適時提高孩子學習主動性與自覺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應用題解題能力。
參考文獻:
[1]盧安東.培養(yǎng)學生“研究”數(shù)學的意識 [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 (11).
[2]羅海燕. 有關開放式教學法在小學數(shù)學中的實踐應用分析 [J]. 科技資訊,2014 (28).